中世日本語(日语:中世日本語/ちゅうせいにほんご Chūsei nihongo */?),是位於中古日語和近世日語之間時的日語,為日語的一個發展階段[1]。在這個時期,從古代日語帶來的特徵大多數都已丟失,更接近現在的日語。若再詳細去分辨的話,中世日語還可以依時期,把這從12世紀到16世紀之間的500年分為前期及後期[2]。前期中世日語大約相當於平安時代末的院政期到鎌倉時代所通行的日語,而後期中世日本語大約相當於室町時代的日語。
背景
12世纪末是平安时代贵族社会向武士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政治中心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向关东的幕府首都地区移动。
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多佛教宗派,识字率随其传播显著提升。[3]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传教士抵达日本,语言随着思想与技术接踵而至。许多葡萄牙语借词在这一时期进入日语。[4]
葡萄牙传教士为传播天主教学习日语,编写了数部语法书(如《日本大文典》)和词典(日葡辞书),甚至翻译了一些日语文学作品。这些资料是研究中世日语的绝佳材料。
音系
元音
有/i, e, a, o, u/5个元音。
- /i/:[i]
- /e/:[(j)e]?
- /a/:[a]
- /o/:[(w)o]?
- /u/:[u]
一开始,/e/、/o/的实现分别带半元音[j]、[w]。[可疑]这是从中古日语继承来的合流的影响。它们在辅音后具体如何发音仍有争议。[5]
另外,有[ɔː]、[oː]一低一高两种长o。/au/>[ɔː],而/ou/、/eu/>[oː]、[joː]:[6]
- /hayaku/“早く”>/hayau/:[ɸajaku]>[ɸajau]>[ɸajɔː]
- /omou/“思う”[womou]>[womoː]
辅音
此外还有两个音素:/N/、/Q/。“/N/在语句停顿前为[ɴ];其他时候,被后面的塞音、塞擦音或鼻音同化为相同部位的鼻音。”“/Q/则复制后面阻碍音的音质。”[7]
- /s, z/、/t, d/、/n/、/h, b/、/p/、/m/、/r/可被颚化。
唇化辅音/kw, gw/也是在中古时期产生的。主元音为-i、-e时,唇化脱落:[8]
- /kwi/ > /ki/
- /gwi/ > /gi/
- /kwe/ > /ke/
- /gwe/ > /ge/
而/ka/、/kwa/仍对立。
咝音/s, z/在/i/、/e/前颚化:[9]
- /sa, za/:[sa, za]
- /si, zi/:[ɕi, ʑi]
- /su, zu/:[su, zu]
- /se, ze/:[ɕe, ʑe]
- /so, zo/:[so, zo]
陆若汉在《日本大文典》中提到,关东方言的/se/为[se]而不是[ɕe]。[10][11]注意现代日语中/se, ze/为[se, ze],但/si, zi/还是[ɕi, ʑi]。
四假名
/t/、/d/在/i, u/前发生塞擦化:
- /ti, di/: [t͡ɕi, d͡ʑi]
- /tu, du/: [tsu, dzu]
这使得/di, zi/、/du, zu/间的对立渐渐模糊,《日本大文典》就提到当时京都四者间的混乱对立。
浊音
浊塞音、擦音预鼻化,这也见于《日本大文典》:[12]
- /g/: [ᵑɡ]
- /z/: [ⁿz]
- /d/: [ⁿd]
- /b/: [ᵐb]
朝鲜《捷解新语》将日语b、d、z、g用谚文写成-mp-、-nt-、-nz-、-ngk-的序列。[9]
/h/与/p/
原始日语的*[p]到上古日语变为[ɸ]。中世日语重新产生了[p],与[ɸ]有对立。近代日语的[ɸ]在许多方言中都变为[h]。[p]主要出现在拟态词中,如pinpin、patto,以及汉语借词如sanpai、nippon等。[13]
词中的/ɸ/在/a/前变为[w],所有其他元音前消失:[14][15]
- /-ɸa/: [wa]
- /-ɸi/: [i]
- /-ɸu/: [u]
- /-ɸe/: [je]
- /-ɸo/: [wo]
介音
- /wa/: [wa]
- /wi/: [i]
- /we/: [je]
- /wo/: [wo]
中古日语/o/、/wo/合流为[wo],在中世日语阶段接着进行,/e/、/we/到12世纪合流为[je]。
- /ya/: [ja]
- /yu/: [ju]
- /ye/: [je]
- /yo/: [jo]
/e/、/we/、/ye/均合流为[je]。
音节结构
日语传统音节结构是(C)V,此时没有必要区分音节和音拍。汉字音的引入产生了以-m、-n、-t结尾的新音节型,[16][17][18][19]即(C)V(C)。音拍则仍基于(C)V结构。
-m、-n到中世日语末期合流为/N/。[20]
连声
-m、-n、-t在元音或半元音前经历连声,产生-mm-、-nn-、-tt-。[8][21]
-m > -mm-:
-n > -nn-:
- ten'wau > tennau > tennoːてん+わう→てんなう→てんのう(天皇)
- kwan'on > kwannonくゎん+おん→くゎんのん(観音)
- kon'ya > konnya こん+や→こんにゃ(今夜)
-t > -tt-:
- set'in > settin せつ+いん→せっちん(雪隠)
- konnitwa > konnitta こんにち+は→こんにった(今日は)
- but'on > button ぶつ+おん→ぶっとん(仏音、仏恩)
音便是偶发音变的一种,“既不自动也不是无例外的”,[22]其确切成因仍有争议。较早发展阶段也有音便发生,但中世日语尤为频繁,在动词和形容词词法上有着深刻影响。
动词:
- yom-(読む):/yomite/ > /yoNde/ [joɴde]
- kuh-(食う):/kuhite/ > /kuute/ [kuːte] :: /kuQte/ [kutte]
“食う”例有两个可能结果,前者主要见于关西,后者主要见于关东。[23]
形容词:
- /hayaku/(はやく) > /hayau/: [ɸajaku] > [ɸajau] > [ɸajɔː]
- /kataki/(かたき) > /katai/ [katai]
两个词中,词中的软腭音-k-发生删略而消失。
语法
古代许多语法特征消失,更接近现代日语的样子。
最主要的变化之一是終止形被連体形取代,[24]接着:
- 极大促进了二段活用动词的一段化。[25]
- 两种形容词活用合一。
- 削弱了係結系统。
- 一度不规则的动词ある/ar-“有/是”变为四段活用动词。
动词
中世日语继承了全部9种动词活用,以カ行为例:
分類
|
未然形
|
連用形
|
終止形
|
連体形
|
已然形
|
命令形
|
四段活用
|
-か (-a)
|
-き (-i)
|
-く (-u)
|
-く (-u)
|
-け (-e)
|
-け (-e)
|
上一段活用
|
-き (-i)
|
-き (-i)
|
-きる (-iru)
|
-きる (-iru)
|
-きれ (-ire)
|
-きよ (-i[yo])
|
上二段活用
|
-き (-i)
|
-き (-i)
|
-く (-u)
|
-くる (-uru)
|
-くれ (-ure)
|
-きよ (-i[yo])
|
下一段活用
|
-け (-e)
|
-け (-e)
|
-ける (-eru)
|
-ける (-eru)
|
-けれ (-ere)
|
-けよ (-e[yo])
|
下二段活用
|
-け (-e)
|
-け (-e)
|
-く (-u)
|
-くる (-uru)
|
-くれ (-ure)
|
-けよ (-e[yo])
|
カ行変格活用
|
-こ (-o)
|
-き (-i)
|
-く (-u)
|
-くる (-uru)
|
-くれ (-ure)
|
-こ (-o)
|
サ行変格活用
|
-せ (-e)
|
-し (-i)
|
-す (-u)
|
-する (-uru)
|
-すれ (-ure)
|
-せよ (-e[yo])
|
ナ行変格活用
|
-な (-a)
|
-に (-i)
|
-ぬ (-u)
|
-ぬる (-uru)
|
-ぬれ (-ure)
|
-ね (-e)
|
ラ行変格活用
|
-ら (-a)
|
-り (-i)
|
-り (-i)
|
-る (-u)
|
-れ (-e)
|
-れ (-e)
|
但这一时期二段逐渐向一段靠拢,这一进程结束于近代日语阶段,是終止形和連体形合流的后果之一。[25]
形容词
形容词有规则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两类。
规则形容词
规则形容词按传统分为连用形为-ku尾和–siku尾两类:[26]
分類
|
未然形
|
連用形
|
終止形
|
連体形
|
已然形
|
命令形
|
注释
|
ク活用
|
|
-く -う
|
-し -き -い
|
-き -い
|
-けれ
|
|
前期
|
|
-く -う
|
-し -い
|
-き -い
|
-けれ
|
|
後期
|
-から
|
-かり
|
|
-かる
|
|
-かれ
|
前期
|
-から
|
-かり -かっ
|
|
-かる
|
|
-かれ
|
後期
|
シク活用
|
|
-しく -しう
|
-し -しき -しい
|
-しき -しい
|
-しけれ
|
|
前期
|
|
-しく -しう
|
-し -しい
|
-しき -しい
|
-しけれ
|
|
後期
|
-しから
|
-しかり
|
|
-しかる
|
|
-しかれ
|
前期
|
-しから
|
-しかり -しかっ
|
|
-しかる
|
|
-しかれ
|
後期
|
两者合流期间发生3个主要变化:
- 镰仓时代-siku类終止形演化出-sisi形式
- 終止形、連体形合流
- 中世日语形容词后缀-ki弱化为-i
形容动词
形容动词活用从中古日语继承下来ナリ(nar-)和タリ(tar-)两套。
活用
|
未然形
|
連用形
|
終止形
|
連体形
|
已然形
|
命令形
|
注释
|
Nar-
|
-nara
|
-nari -ni
|
-nari
|
-naru -na
|
-nare
|
|
早期
|
-nara
|
-ni -de
|
-dya -na
|
-naru -na -no
|
-nare
|
|
晚期
|
Tar-
|
|
-to
|
-tari
|
-taru
|
|
|
早期
|
|
-to
|
|
-taru
|
|
|
晚期
|
連体形終止
上代、中古日语的连体形终止句子主要见于口语,到室町时代则一般化了[27]。中古为止的连体形终止用法尚有余韵的意味,到中世时则与终止形终止没有差别[28]。
假定形
已然形逐渐向假定形发展[29]。已然形用于叙述已经发生(确定)的事,但这个用法逐渐延伸到叙述假定(未发生)的事。现代日语的假定形只残留了假定条件,确定条件则用「ところ」「ほどに」「あひだ」等表示[30]。
命令形
命令形自古以来就没有后缀,或加「-よ」。中世日语中,下二段、カ变、サ变活用动词出现了「-い」后缀[31],如:
- 呉れ+い (くれい)
- 来+い (こい)
- 為+い (せい)
《日本大文典》指出,也存在「見よ→見ろ」这样「-よ」被「-ろ」代替的情形[32]。8世纪的上古日语,尤其是东国方言的命令形就是「-ろ」。
系结
连体形+「ぞ、なむ、や、か」的用法叫做系结,随着连体形终止的一般化,形式逐渐变得混乱。已然形+「こそ」形式的系结随着逆接的接续助词一起增加,比连体形系结消失得晚[33]。现代也残有「-こそすれ」「-こそあれ」形式的说法。
时与体
时与体体系将出现激烈的变化。表示完成的「ぬ」「つ」「り」、表示过去时的「き」「し」「けり」逐渐被废用,完成体「たり」逐渐向一般的过去时发展,最后在现代变为表过去时的「た」[34]。
助詞
格助詞「にて」变为「で」[35]。
推量助动词「む」经历了mu > m > N > ũ 的变化,在与未然形词干元音结合时会拉长之,有时在前面会插入-y-音。
候文
中世日语早期开始,「候ふ」作为敬语助动词被广泛使用,镰仓时代也延伸到书面语,发展为候文。候文到近代都用于书信、公文等。
辭典
注腳
- ^ Shibatani(1990: 119)
- ^ 中田(1972: 175)
- ^ Kondō (2005: 97)
- ^ Shibatani (1990: 121)
- ^ Nakata (1972: 181)
- ^ Yamaguchi (1997: 86-87)
- ^ Miyake (2003: 76-77)
- ^ 8.0 8.1 Kondō (2005: 103)
- ^ 9.0 9.1 Miyake (2003: 75)
- ^ Yamaguchi (1997: 87-88)
- ^ Doi (1955:613)
- ^ Ōno (2000: 53-54)
- ^ Nakata (1972: 197-198)
- ^ Kondō (2005: 71)
- ^ Miyake (2003: 74-75)
- ^ Irwin, Mark; Narrog, Heiko. Late Middle Japanese. Tranter (编). The Languages of Japan and Korea (PDF). 2012 [2022-01-24]. doi:10.4324/978020312474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22).
- ^ Nakata (1972:222–226)
- ^ Doi (1955:230–232)
- ^ Martin (1987:73–75)
- ^ Kondō (2005:102)
- ^ Martin (1987:75)
- ^ Frellesvig (1995: 21)
- ^ Kondō (2005: 128)
- ^ Yamaguchi (1997:95–96)
- ^ 25.0 25.1 Tsuboi (2007:14–30)
- ^ Matsumura (1971: 961, 966-967)
- ^ 近藤(2005:112, 136-137)
- ^ 山口(1997:94-95)
- ^ 山口 (1997: 96)
- ^ 佐藤(1995:144)
- ^ 山口 (1997: 97)
- ^ 山口 (1997: 97-98)
- ^ 山口(1997:109-111)
- ^ Shibatani (1990: 123)
- ^ 近藤 (2005: 113-11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