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 (日本)
九州[2][3](日语:九州/きゅうしゅう Kyūshū */?,ⓘ)是位於日本西南部的島,為日本本土四島之一,也是日本的第三大島、世界第37大島[4],面積36,782.37平方公里[5](2016年10月1日統計),次於本州和北海道,比四國大。古名筑紫島(《古事記》)或筑紫洲(《日本書紀》)。其北面的關門海峽將其與本州分隔,東北面則隔豐後水道與四國相對。近代為日本重工業的重要基地,今日則是日本高科技產業的主要集中地。 廣義上的九州則指九州地方,或稱九州・沖繩地方(九州・沖縄地方/きゅうしゅう おきなわ ちほう Kyūshū-Okinawa Chihō,ⓘ),包括九州的大分縣、宮崎縣、福岡縣、佐賀縣、長崎縣(含五島列島和對馬島)、熊本縣和鹿兒島縣(含大隅群島和奄美群島)等7縣、以及琉球群島上的沖繩縣,為日本八大地理分區之一,推計人口12,522,873人(2024年3月1日)或13,992,042人 (2024年3月1日包括沖繩縣),面積3.79萬平方公里[5]。 自然地理水文九州北部遠賀川注入日本海,中北部筑後川注入有明內海,東部大野川、五瀨川、耳川及大淀川注入瀨戶內海。 地质地貌由於整個日本列島位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之間,這兩個活躍板塊活動令九州以至全日本的地形顯得破碎。九州的海岸線曲折多彎,形成不少零碎島嶼,九州的海岸除宮崎日南海岸較平直外,其餘曲折異常,多內海及港灣。 九州的河流短促,多山而少平地,山丘地就占了全島的85%,在大分縣境內的久住山1,788米(5,866英尺)為全島的最高點;在九州中部的熊本縣境內,為著名的阿蘇火山所在地。 九州北部有筑紫平原(筑後川流域),中部有熊本平原,東部有宮崎平原。 氣候九州的緯度約處於北緯30°至35°之間。全島四季分明,夏季受太平洋高氣壓影響,高溫多濕,冬季受西伯利亞大陸氣團影響,中北部嚴寒,春秋則受二者交互影響,天氣變化大,大體上仍為溫暖。九州因緯度較低,且受北上黑潮暖流影響,氣候溫暖,北部屬日本海海洋氣候,冬季多雲,東部屬瀨戶內海海洋氣候,晴天多,南部屬太平洋海洋氣候,冬季溫暖,夏季多雨,受颱風及梅雨影響。由於受到海洋的氣候調節,使得九州形成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部分屬於季風型溫帶闊葉林氣候。全年四季分明,以鹿兒島縣為例,全年最低氣溫為(1月)平均9℃,及最高為(8月)平均29℃。降水量充足,全年平均約1000至2000毫米。每年8月至10月期間容易受到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侵襲。 歷史在古代日本人稱九州為筑紫島(つくししま)。古代該岛可以分为9个令制国,而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這些國是:
1871年明治天皇實施廢藩置縣,廢除了這些舊行政區劃,並改設縣。 1879年3月,日本正式呑併琉球國,改設沖繩縣,某些觀點將沖繩縣歸入九州。 經濟主要的農產品有米、茶、煙草、甘薯和大豆;絲也被廣泛生產。另外九州以種類繁多的日本瓷器聞名。重工業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北九州和大分一帶,主要是化學和金屬加工。 九州最大的城市為福岡,是港口和主要重工業中心。北九州市也是工業中心。長崎是主要港口。 醫療九州南部和沖繩一帶有一種特有病毒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這是唯一已知人類能被病毒傳染後引發血癌的病源,九州南部的鹿兒島縣、宮崎縣、長崎縣以及沖繩群眾血清阳性率較高,最高的鹿兒島縣平均約為2%,某些村落曾高达37%,與另一高感染率地區加勒比海(2%~6%)相近,遠高於巴西(0.08%~1.8%)及美国(0.02%)等[6]。感染後雖然發病率不高,約為3%~5%,然而一旦血癌發病後致死率極大,且潛伏期可能達30年,何時發病未知。該病毒傳染途徑為輸血和性行為,目前隨著檢驗技術的普及,通過輸血與母嬰間的傳播已得到有效控制。 教育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
高等专门学校
文化名胜古迹・观光景点国立设施棒球场足球场(田径场)游乐园等地域文化交通铁道・有轨电车(不含地面纜車)
主要巴士公司道路体育
主场位于该地的队伍
常规定期赛事
曾举办过的世界大赛
圖庫
相關條目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