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
历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市辖区。區政府駐山大北路47號。全区面积1301.21平方千米。2023年统计全区共有户籍人口77.88万人,常住人口113.34万人。[2] 名称歷城区因地處歷山(今千佛山一帶)而得名。1987年,撤銷歷城縣和濟南市郊區,設立濟南市歷城區。 历史及概况历城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5000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居住。春秋时期的2个重要诸侯国齐国和鲁国的边境就在这里。 在历史上,历城曾经有多个名字:西周时期称“泺邑”,春秋时期称“齐邑”,战国时期称为“历下邑”,秦朝称为“历下城”。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建立历城县。1929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析历城县城、城外商埠及其四郊置济南市。1987年4月撤销历城县成为现在的历城区。 《读史方舆纪要》引《三齐记》载:“历下城,南对历山(今千佛山),城在山下,因名”。意思是,历城是位于历山北部的城邑。历城东三十里为春秋时齐国的鲍邑。 人口截至2023年,全区常住人口为113.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1.9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91%,较上一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为77.88万人,同比增长3.8%。全年出生人口为5568人,全区男女性别比为105.9:100。[2] 地理位置面积历城区位於濟南市東、南部近郊,南與泰安市泰山區、岱嶽區接壤,北倚濟南市濟陽區,東接章丘區。西與長清區、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相鄰。 历城区全区面积1301.21平方千米,是济南市最大的区。 地形历城南部为低山丘陵属于泰山山系,岩层已沉积岩和花岗岩为主,北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但由于黄河在下游是地上河,所以从分布上看,北部比中部略高。境内最高的梯子山海拔975米,平原最低处位于还乡店,海拔只有19米。全区共有山头1397座。 河流主要河流,除黄河外,小清河为境内流量较大的河流。此外,从南部山区发源,流向由南而北的季节性河流有玉符河、巨野河、大辛河、土河、刘公河、赵王河等。南部山区主要有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三大河流汇聚到卧虎山水库,这三条河流不只为城区提供水源,还是济南市市区各大泉群的重要补给源。 气候历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季节性显著。春季干旱多风比较短;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好天气;冬季寒冷干燥,有降雪。全年主要降水集中在7月-9月份。 由于城区位于盆地地形中,所以夏季容易带来闷热天气,气温可高达39-40℃,由于高温产生的巨大蒸发量可导致夏季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暴雨、冰雹等灾害天气。由于近年温室效应,夏季和冬季气温有明显提高的趋势。 资源历城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煤、石英、花岗石、辉绿岩、重晶石等。铁的储量为400余万吨,煤的储量约为675万吨,花岗石储量为4亿立方米。但是由于多年开采,大部分矿产或者储量下降,或者品位太低没有开采价值,或者伴生严重,因此金属和能源开采业并不发达。花岗石中的“柳埠红”储量巨大,现处于大规模开采阶段。 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30.153万立方米,其中历城区大中型水库有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锦云川水库、黄巢水库等,河道上的小型水利工程也起到调洪蓄水,涵养水源的作用。 行政区划山大路街道、洪家楼街道、东风街道、全福街道、孙村街道、巨野河街道、华山街道、荷花路街道、王舍人街道、鲍山街道、郭店街道、唐冶街道、港沟街道、遥墙街道、临港街道、董家街道、彩石街道、仲宫街道、柳埠街道、唐王街道和西营街道。 其中孙村街道、巨野河街道、遥墙街道、临港街道由济南高新区代管,仲宫街道、柳埠街道和西营街道三个街道由南部山区管委会管理。 经济历城区农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位于南部和东部的辖区有大面积的耕地。除农作物收入,主要经济收入还来自旅游业和轻工业。为相应济南市发起的保泉运动,辖区内建立多处人工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区,加上修复的多处名胜古迹和新建立的自然风景区,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全区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玉米、稻谷、高粱、红薯等。冬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广,丘陵地区农作物产量受降水量影响显著。 水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鱼、虾、蟹、藕、苇等。淡水养殖鱼类主要有鲢、鳙、鲤、鲫、团头鲂、草鱼和新引进的非洲鲫鱼等。淡水养殖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的水库和北部平原地区的人工鱼塘。由于辖区内山地面积广阔,因此野生植物、中药材等自然资源也很丰富。 旅游历城区南部山区建立了很多风景区供市区的居民休闲。这一地区有“省城后花园”的美称。主要景点有:
交通济南东站位于历城区鲍山街道,是济青高速铁路、石济客运专线、济莱高速铁路上的客运站,是济南市“三主一辅”客运枢纽之一。 历城北站位于历城区王舍人街道,现为济南铁路局管辖的货运火车站,负责为济钢、炼油厂、黄台电厂等企业单位运送原料和成品,为济南市辖区内最为繁忙的货运站之一。 参看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