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愚人节(April Fools' Day)為每年的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習慣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捉弄及取笑,而這些玩笑可能在隨後得到揭穿。但如果玩笑開得過大,則很可能會引起人們的恐慌,产生较大规模的反响及進一步衍生成為謠言或都市傳說等。在西方,一些大衆媒體往往也會參與甚至主導一些惡作劇。事實上,縱觀歷史,花一天時間對周圍人進行無害惡作劇的習俗在世界各地都較爲普遍。 名称
起源愚人節的起源大約有下列幾種說法:
惡作劇很多大眾媒體會在4月1日當天故意散佈一些錯誤的新聞來娛樂大眾,甚至連許多嚴肅的媒體也以此為樂;而互聯網的普及,也為這類惡作劇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模式。 歷史上著名的愚人節惡作劇包括:
反效果不少人希望藉愚人節來為大家開玩笑,但有時玩笑開得太大,卻會适得其反。 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在香港蔓延期間,香港一名14歲中學生利用從《明報新聞網》的下載得來的網頁格式改裝成另一篇新聞稿,在自己製作的網站裡發出一則假新聞,指因為SARS在香港蔓延,所以香港需要宣布成為疫埠,海陸空交通要道即時封閉,更指「恆生指數大瀉」。此外,有關報導亦指當時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因不能好好處理疫情而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這一則愚人節笑話新聞本來只經過ICQ傳給他自己的同學,但有同學信以為真,把連結再散播給其他人,並迅速在網絡傳播,並引起公眾恐慌,紛紛湧往超級市場搶購糧油食物。由於事態嚴重,港府立即召開記者招待會,衛生署署長公開澄清闢謠,事件才得以平息。該男生事後被警方拘捕並以《檢疫及防疫條例》票控,法官考慮他沒有嚴重刑事動機,輕判他12個月社會福利署監管令,不留案底,但要充公他的電腦硬碟,又勸勉他要將電腦知識運用於有建設性的地方。[11][12][13](據悉,當日《明報》總編輯張健波曾經致電向造謠男童警告)。 2010年,湖北孝感一名民眾因為透過手機發佈虛假愚人節新聞,聲稱“白桦镇于岭村一名被拆迁户于杰用汽油引爆煤气罐,致9名拆迁工作人员死亡”,由於簡訊在中國大陸瘋傳,引起混亂,因此被捕後“涉嫌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500元罚款”[14]。 被誤以為愚人節笑話,但真有其事
参考文献
Information related to 愚人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