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
成渝地区,又称成渝城市群、成渝经济区、成渝都市圈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因区域内的两大核心城市——成都市和重庆市(簡稱「渝」)而得名。成渝地区自然禀赋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分布密集、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中国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區,也是中國內陸領事館最多的地區。[1] 狭义的成渝地区仅仅是指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沿线的狭长地带。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成渝地区由一个地理区域扩展成为一个经济区域:成渝经济区,包含了四川盆地的绝大部分地区,其中包括重庆市的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的117个区县市,区域面积为20.6万平方公里,2010年区域常住人口为9140.2万。成渝经济区,特别是作为区域双核的成都市与重庆市,是中国中西部经济最发达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2010年,成渝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25万亿元,其中重庆市被纳入成渝经济区的31个区县地区生产总值达7305.3亿元,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551.3亿元。 在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2] 2020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提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 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4] 历史
区域范围成渝经济区重庆恢复设立中央直辖市的数年后,成渝经济区的前期筹备工作便已展开。2001年,重庆市与四川省共同建立成渝经济区经济合作组织,首批加入的地区包括重庆市的19个区县和四川省的10个市。2005年,又分别有重庆市的4个区县和四川省的4个市加入该合作组织。在2011年5月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国家发改委将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在上述基础范围之上扩大,又纳入了相对原成渝经济区落后,但依然具有较快发展潜力的重庆市的8个区县和四川省的1个市,使成渝经济区的范围扩大到重庆市的31个区县(2011年10月綦江县和万盛区合并后为30个)和四川省的15个市。详细如下列表:
成渝城市群在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成渝城市群的具体范围包括:
渝中、万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铜梁、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部分地区、云阳部分地区。
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都江堰市、邛崃市、崇州市、彭州市、简阳市,大邑县、蒲江县、金堂县 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江油市,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 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宜宾市:翠屏区、南溪区、叙州区,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 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西充县 定位与布局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提升核心地区,培育发展潜力地区,促进要素聚集,形成集约高效、疏密有致的空间开发格局,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 定位立足西南、辐射西北、面向欧亚,高水平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品质建设人居环境,高层次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培育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强化对“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围绕上述总体定位,加快在以下发展定位上实现突破:
空间格局发挥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功能,重点建设成渝发展主轴、沿长江和成德绵乐城市带,促进川南、南遂广、达万城镇密集区加快发展,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发展格局。
城市规模结构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培育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建设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为支撑,优化城市规模结构。
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在川渝毗邻地区率先打破行政壁垒,创新体制机制,打通“断头路”构建跨界快速交通通道,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对接,促进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省际交界地区融合发展。
经济成渝经济区地处中国西南,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西部最重要的经济中心。较之于西部其它地区,成渝经济区所包含区县市社会发展基础良好,自然生态条件相对优越,具有很大的发展容量和潜力,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 成渝经济区人口超过9000万,是中国经济区中人口最多,同时也是人口密集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成渝经济区拥有2个特大型城市、6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人口4046万,城镇化率43.8%。区域双核重庆、成都两市是中国西部主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城市规模、经济实力、人才水平、基础建设均不逊于沿海城市。两市也是西部地区工业重镇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聚集地。目前,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带。 2018年四川和重庆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6万亿元。成渝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总量都分别占川渝两地总和的90%左右。2014年,成渝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49%,2018年这一比例提升至6.6%左右。[3]
交通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地区中交通枢纽港站较密集、交通路网较发达的地区。 铁路
公路
航空
水运城市轨道交通管道参考文献
参见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