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莼杨东莼(1900年3月8日—1979年9月25日),原名岂匏,又号人杞,男,湖南醴陵人,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史学家杨人楩之兄。 生平杨东莼早年就读于长沙长郡中学,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参与发起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回乡,任西山县立渌江中学校长。1923年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他还任教于长郡中学、协均中学等校。1925年出任湖南省总工会宣传部长、《长沙工人日报》社长。1927年前往日本,期间他翻译了恩格斯《费尔巴哈论》、摩尔根《古代社会》等著作。1930年回国,1932年起任教于广州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唯物论。同年出任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1934年前往上海,后与沈钧儒等人一同发起救国会。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湖南省政府高级参议、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教育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武汉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等。1948年后,又任厦门大学教授、香港达德学院教授、《大公报》顾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广西大学校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54年调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1954年,中国史学会公布第一届理事会名单,郭沫若担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担任副主席,他担任常务理事[1][2][3]。1957年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1961年再度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起,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他还曾任民进中央委员、常委、秘书长、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79年逝世。 著作
翻译作品
参考外部链接
|
Index:
pl ar de en es fr it arz nl ja pt ceb sv uk vi war zh ru af ast az bg zh-min-nan bn be ca cs cy da et el eo eu fa gl ko hi hr id he ka la lv lt hu mk ms min no nn ce uz kk ro simple sk sl sr sh fi ta tt th tg azb tr ur zh-yue hy my ace als am an hyw ban bjn map-bms ba be-tarask bcl bpy bar bs br cv nv eml hif fo fy ga gd gu hak ha hsb io ig ilo ia ie os is jv kn ht ku ckb ky mrj lb lij li lmo mai mg ml zh-classical mr xmf mzn cdo mn nap new ne frr oc mhr or as pa pnb ps pms nds crh qu sa sah sco sq scn si sd szl su sw tl shn te bug vec vo wa wuu yi yo diq bat-smg zu lad kbd ang smn ab roa-rup frp arc gn av ay bh bi bo bxr cbk-zam co za dag ary se pdc dv dsb myv ext fur gv gag inh ki glk gan guw xal haw rw kbp pam csb kw km kv koi kg gom ks gcr lo lbe ltg lez nia ln jbo lg mt mi tw mwl mdf mnw nqo fj nah na nds-nl nrm nov om pi pag pap pfl pcd krc kaa ksh rm rue sm sat sc trv stq nso sn cu so srn kab roa-tara tet tpi to chr tum tk tyv udm ug vep fiu-vro vls wo xh zea ty ak bm ch ny ee ff got iu ik kl mad cr pih ami pwn pnt dz rmy rn sg st tn ss ti din chy ts kcg 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