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
江海区是中国广东省江门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粤港澳大灣區的中部偏西,地處江門市東南部,北接蓬江區,南面和西面與新會區相連,東與中山市古鎮鎮隔西江相望。 江海區瀕臨南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中江、江鶴、江珠三條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匯,廣珠城際輕軌穿境而過。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區人民政府駐東海路338號。 历史明、清时期,今江海区域地归新会县潮连司辖。民国期间,除江南一带一度属江门省辖市地域外,其他地区仍为新会县治。 新中国成立后,江南、滘头、滘北、外海先后划归江门市。名为江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后更名为江海区。 2006年9月25日,江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国家级。 行政区划1984年7月9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江门市城区,为县级建制。东与江门市郊区的外海、环市区为邻,隔西江与郊区的潮连区相望;南连新会县礼乐区;西、北与郊区的环市区接壤。总面积21.3平方千米。下辖堤东、仓后、沙仔尾、北街、江南5个街道。 1994年2月5日,江门市区范围扩大,江门市城区、郊区辖地调整。原属江门市郊区的外海镇、环市镇滘头管理区和滘北管理区、原属新会市的礼乐镇划归江门市城区,原属江门市城区的堤东街道、仓后街道、沙仔尾街道、北街街道划归江门市郊区,江南街道隶属不变。调整后,江门市城区下辖外海镇、礼乐镇、江南街道。 1994年8月10日,江门市城区更名为江门市江海区。 1995年5月,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的滘头、滘北管理区升格为滘头、滘北街道,分别设置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至此,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2个镇和江南、滘头、滘北3个街道。 2004年8月25日,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礼乐镇建置改制,由镇改为街道,设立办事处。 2010年11月,经过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 2013年6月,江门高新区与江海区合署办公。 2015年7月,经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意,江南街道、滘头街道和滘北街道,3个街道合并为江南街道。变更后,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江南3个街道。[2]。 配套设施商业
公共设施
写字楼
企业
實驗室/研发中心/基地
人口据官方资料统计,2019年,常住人口27.82万,公安户籍人口17.61万。[3] 2021年,江海區常住人口37.47萬人,比上年增加0.8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7.4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00%。户籍總人口18.54萬人。 交通江海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扼珠三角西部交通要冲,是连接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与粤西的交通枢纽。船厂跨江桥、江礼大桥、胜利大桥、蓬江大桥、东华大桥、江门大桥、北街大桥横跨江门河与蓬江区相连,江海大橋橫跨西江與潮連島相連,新礼大桥、会乐大桥与新会区相接,外海大桥与鄰近的中山市古镇互联互通。中江、江鹤、江珠等多条高速公路经过,广珠城轨穿境而过并设有江门东、江海、礼乐三个站点。 旅遊文化教育高等教育
經济三大主导产业:高端机电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门國家級高新技术產業開发区,简稱江門高新區。坐落粤港澳大灣區西岸江门市江海區核心地帶。園區于1992年8月筹建,1993年3月,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年6月成立江门市高新技术工业园有限公司至2010年升级为國家高新區至今。園區設有廣珠城際軌道江海站、江門東站、江中珠游艇会、客運碼頭及貨櫃碼頭(高新区公共码头),多條高速公路(珠三角環線高速、中江高速、江珠高速公路、广中江高速等)交汇于此地。進駐企業約500家,有約300多家已投產,另有多个國家實驗室。 名人
參見参考文献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民政部关于广东省江门市城区、郊区更名及迁移政府驻地的批复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