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威爾森
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1941年10月4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瓦克市,美國戲劇導演、舞台設計師。被譽為“實驗戲劇界的領軍人物,也是在舞台上利用時間和空間的探索者。”(《紐約時報》)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他一直致力於後現代演出藝術的開拓與探索。[1] 生平羅伯·威爾森1941年生於德克薩斯州的韋科,在德克薩斯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和布魯克林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 in Brooklyn)學習。他在1960年代中期創立了以駐於紐約的表演團體 “伯德·霍夫曼伯德學校”(The Byrd Hoffman School of Byrds),並創作了他的第一批標誌性作品,包括《聾人一瞥》(Deafman Glance)(1970年)和《給維多利亞女王的一封信》(A Letter for Queen Victoria)(1974-75年)。 他與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合作,創作了具開創性的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1976年)。1998年,由傑西·諾曼(Jessye Norman)出演的名作《藍鬍子公爵的城堡》(Bluebeard's Castle)與《期待》(Expecation)在薩爾茨堡音樂節(Salzburg Festival)上首演。威爾遜藝術上的夥伴包括一眾作家和音樂家,如海納·穆勒(Heiner Müller)、湯姆·威茨 (Tom Waits)、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勞里·安德森 (Laurie Anderson)、威廉·柏洛茲 (William Burroughs)、盧·里德(Lou Reed)和安娜·卡維 (Anna Calvi)。他還在貝克特的《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Beckett's Krapp's Last Tape)、布萊希特和威爾的《三重唱》(Brecht/Weill's Threepenny Opera)、德彪西的《佩利亞斯和梅利桑德》(Debussy's Pelléas et Melisande)、歌德的《浮士德》(Goethe's Faust)、荷馬的《奧德賽》(Homer's Odyssey)、讓·德·拉封丹的《寓言》(Jean de la Fontaine's Fables)、普契尼的《蝴蝶夫人》(Puccini's Madama Butterfly)、威爾第的《茶花女》(Verdi's La Traviata)和索福克勒斯的《伊底帕斯王》(Sophocles' Oedipus)等大師作品中留下了他的印記。 威爾森的素描、繪畫和雕塑作品已在數百個個展和群展中展出,並成為國際級的私人收藏及博物館館藏。 [2] 2024年,羅伯·威爾森與著名華人戲劇家賴聲川、加拿大戲劇家羅伯特·勒帕吉在位於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的會昌戲劇小鎮展開三人對談,共同探討“世界劇場在中國的一個小鎮”。 [3]2025年,羅伯·威爾森將於會昌戲劇小鎮駐鎮創作全新作品,此項目面向全球招募演員,羅伯·威爾森於2024年12月2日來到小鎮進行演員甄選,並在2025年4月至5月完成排演。該全新力作將在2025年的會昌戲劇季003完成世界首演。 [4] 作品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