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伯奇(1819年—1869年)[1],字特夫,又字一鶚、徴君,廣東南海人[1],清末科學家,近代廣東第一位科學家,精通天文學[2]、數學[1]和幾何光學[2]。除此之外,鄒伯奇對測量學[2]也有深入的認識。據悉,鄒伯奇是中國攝影的先驅之一[註 1],成功拍攝人物肖像[註 2][註 3]。鄒伯奇又製作過不少科學儀器,例如望遠鏡、顯微鏡、天球儀、稱為「七政儀」的太陽系模型等[2]。
鄒伯奇在1869年(同治八年五月)離世,享年51歲[1]。稱為《鄒徵君遺書》的文集,在1874年刊刻,收錄《格術補》[3]和《對數尺記》[3]等著作[註 4]。其中,《格術補》是幾何光學著作[2],又有關於小孔成像的描述[註 5]。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清史稿·卷507》,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
備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