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21日日食
1941年9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1年9月21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為9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1]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中国、日本(包括台灣和南洋廳),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2],儘管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正在參戰的苏联、中国仍組織了觀測活動。 日食概況出現區域苏联西南部(今俄罗斯联邦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在日出時最先看到日全食,然後本影向東,橫跨裏海、鹹海,劃過苏联南部(今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部分)再進入中国境內,在福建省政和縣境內達到最大食分,隨後本影入海,擦過臺灣島北部並經過琉球群岛、馬紹爾群島的部分島嶼後在日落時分結束於馬紹爾群島以東北的太平洋洋面。全食帶均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在9月21日看到日全食。 本影經過的陸地依次包括:
除了上述狹窄的全食帶內能看到日全食之外,月球半影覆蓋範圍內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欧洲東部、非洲東北角、亚洲絕大部分、阿拉斯加西端、澳大利亚北端和太平洋西部的眾多島嶼。其中大部分位於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在9月21日看到日食,剩下的部分在9月20日看到日食。[2][5] 基本參數
觀測隊中華民國中國日食觀測委員會派出兩支觀測隊——張鈺哲、高魯往甘肅省临洮县岳麓山泰岳庙,[6][7],另一隊往福建省崇安縣。[8]临洮隊於1941年6月30日從昆明出發,8月13日抵臨洮,汽車行程3200公里,沿途科普宣傳。[9] 臨洮附近特地駐守了一個炮兵團,蘭州機場也有20架戰鬥機準備攔截日機。臨洮天氣在觀測時忽由霧氣轉晴,令觀測成功,攝得太阳色球光谱、日食進程的電影及3張日冕照片,測得日冕亮度為满月的0.37倍。而崇安由於天陰,天文觀測效果差,但仍測得地磁場在全食階段的變化數據。[10][8] 1934年11月,天文學家高魯組織了中國日食觀測委員會,籌備1936年6月19日日食和1941年兩次觀測。[10][11]受制於蘇德戰爭和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歐美天文學者沒有往蘇中兩國實地觀測。[12] 日本日本幾家大學在沖繩石垣島、台灣彭佳嶼、福建東引島、江西南昌、湖北咸寧賀勝橋、湖北嘉魚簰洲、漢口觀測,其中以石垣島最晴天而觀測結果最成功。東京帝大、帝都帝大、東北帝大去的賀勝橋、簰州因為厚雲觀測效果差。[13] 蘇聯蘇聯科學院於1939年開始籌備觀測此次日全食。最初計劃有28個機構參與,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最終只組成了7支觀測隊。觀測地點在今屬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和克孜勒奧爾達,前者天氣適宜,獲得頗多成果,後者雖有一些雲,但仍攝得了數張照片。[14]受制於蘇德戰爭和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歐美天文學者沒有往蘇中兩國實地觀測。[12] 社會反應日食在幾百年來罕有經過中國大城市。這次罕有經過漢口,汪精衛國民政府在漢口特別市的報章《武汉报》、《大楚报》連續追蹤報導,引起漢口市民對天文關注。[15][16]漢口各大照相館出售日食照片。[15][16]在中日文化协会武汉分会的邀請,在湖北咸寧賀勝橋、湖北嘉魚簰洲、漢口觀測的日本物理學家在漢口公開學術講座,其中包括松隈健彥在漢口市立女子中学。[17] 台灣報章連續追蹤報導,引起台灣人對天文關注。[18] 相關的日食1939-1942年的日食月球交替位於相對的月球交點時,以半個交點年(食年),即約177天又4小時間隔出現下列日食。
沙羅週期沙羅週期長度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屬於沙羅週期143,共包含72次日食,依次為1617年3月7日至1779年6月14日的10次日偏食、1797年6月24日至1995年10月24日的12次日全食、2013年11月3日至2067年12月6日的4次全環食(亦稱混合食)、2085年12月16日至2536年9月16日的26次日環食、2554年9月28日至2873年4月23日的20次日偏食,總共歷時1280.14年。其中最長的全食發生於1887年8月19日,共持續了3分50秒。[19] 下表列舉了1901年至2100年間發生的屬於該周期的日食,是第17至28次: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