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Ruby 是一种面向对象、指令式、函数式、动态的通用编程语言。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日本電腦科學家松本行弘(Matz)设计并开发。 遵守BSD许可证和Ruby License[11][註 1]。它的灵感与特性来自于Perl、Smalltalk、Eiffel、Ada以及Lisp语言。由Ruby语言本身还发展出了JRuby(Java平台)、IronRuby(.NET平台)等其他平台的Ruby语言替代品。 歷史Ruby的作者松本行弘於1993年2月24日開始編寫Ruby,直至1995年12月才正式公開發佈於fj(新聞群組)。之所以稱為Ruby是取法自Perl,因為Perl的發音與6月的誕生石pearl(珍珠)相同,Ruby選擇以7月的誕生石ruby(紅寶石)命名。Ruby相較之下比其他類似的程式語言(如Perl或Python)年輕,又因為Ruby是日本人發明的,所以早期的非日文資料和程式都比較貧乏,在網上仍然可以找到早期對Ruby的資料太少之類的批評。 約於2000年,Ruby開始進入美國,英文的資料開始發展。 2004年,Rails框架誕生,Ruby更加廣為人知,Ruby並於2006年為TIOBE獲選為年度程式語言。此時為Ruby的全盛時期。 這一時期許多 GitHub 上有創意的專案以 Ruby 撰寫,並且有 GitHub 與 Twitter 等重要網頁選用 Ruby 編寫。 2010年以後,Javascript 和 Python 這兩個和 Ruby 定位類似的語言在 Google 等公司與一些社群的支持下越來越受到歡迎。 其中,V8引擎使得 Javascript 在同類型語言中有著突出的效能; NumPy 讓 Python 可以更加優雅的進行科學運算。 2009年,以V8引擎製作的伺服端平台 Node.js 發表。 2015年 機器學習知名專案 TensorFlow 發表,並選用 Python 作為官方 API 使用的語言。 Ruby 在多年被蠶食後走向衰微。 Ruby 現在仍為TIOBE程式語言流行排行前20名,但已經遠遠沒有全盛時期受歡迎。 在 Ruby 逐漸失寵以後,開發團隊開始有意的提升 Ruby 的效能。在 Ruby 2.X 版本後期提出「Ruby 3x3」計畫[12],目標是希望 Ruby 3.0 版本能比 2.0 版本有 3 倍效能提升。 從 Ruby 3.0 開始,團隊開始嘗試在 Ruby 中加入 JIT 的功能。在 3.1 版本之後,Ruby 的團隊與 Shopify 團隊合作,嘗試性地加入新的 JIT 編譯器 —— YJIT。 並且 YJIT 在 Ruby 3.2 正式被引入[13]。 Ruby的理念减少编程时候的不必要的琐碎时间,令编写程序的人高兴,是设计Ruby语言的Matz的一个首要的考虑;其次是良好的界面设计。他强调系统设计必须强调人性化,而不是一味从机器的角度设想[14]。
遵循着最小惊讶原则,Ruby语言通常非常直观,按照编程人认为它应该的方式运行。 Ruby的作者認為Ruby > (Smalltalk + Perl) / 2[來源請求],表示Ruby是一個语法像Smalltalk一样完全面向对象、脚本執行、又有Perl強大的文字處理功能的程式語言。 Ruby的版本体系Ruby版本号的构成形式是(MAJOR).(MINOR).(TEENY),均为只有1位的整数;如“1.8.6”、“1.9.3”。 1.9版系统的TEENY不小于1时为稳定版,TEENY为0的版本是开发版。在1.9之前的版本中偶数MINOR代表稳定版,奇数MINOR代表开发版。[15] Ruby的Hello World程序下面是一个在标准输出设备上输出Hello World的简单程序: #!/usr/bin/env ruby
puts "Hello, world!"
或者是在irb互動式命令列的模式下: >>puts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nil
Ruby的特点變數與函數的命名規則乍看之下與Perl的命名規則有些類似,不過Perl的命名用來區分純量、陣列與映射;而Ruby的命名規則用來表示變數與類別的關係。Ruby的變數有以下幾種:
有些函數則會加一個後綴,用來表示函數的用法,跟變數命名規則不同,函數的命名規則只是習慣,不具強制性,即使你不照規則命名也不影響程式運作
多種字串表示法Ruby提供了多種字串的表示方法,方便撰寫有大量文字資料的程式。除了来自C语言的引号表示法之外,还有来自于Perl的百分号字面量记法,以及方便书写大量内容的Heredoc记法。Ruby可以方便地以 a = '\n这是一个单引号的字符串,反斜线和变量插值不会被转义'
b = %q{这是一个不可转义的字符串}
c = "\n这是一个双引号的字符串,反斜线和变量插值会被转义\n#{a}"
d = %Q{\n這是一個常量字串,特殊内容同样会被转义\n}
e = <<BLOCK
这是一个以Heredoc方式书写的常量字符串,可转义,结尾标志不可缩进
BLOCK
f = <<-BLOCK
这是一个可以缩进的Heredoc字符串
BLOCK
g = <<~BLOCK
这是一个可以缩进的Heredoc字符串
缩进会被自动去掉,在2.3版本中引入
BLOCK
h = %/\t这是一个可转义的的字符串\n/
動態修改物件、類別Ruby是动态语言,你可以在程序中修改先前定义过的類別。 也可以在某个类別的实例中定义该实例特有的方法,这叫做原型方法(prototype)。 class MyClass
def the_method
"general method"
end
end
mc = MyClass.new
def mc.the_method
"special for this instance."
end
mc.the_method
強大的反射機制與元編程Ruby的反射功能相當驚人,甚至可以自行追蹤程式運作,或是取出private變數、攔截方法的呼叫。 常常與『可以動態的修改物件』這項特色結合,做為『元編程』的功能:程式在運行時, 可以由程式設計師提供的資訊,自行生成、修改類別或物件,這項功能大大的提高了撰寫程式碼的效率。 在Rails之中,就大量使用了這種特性。 以下為用Rails使用元編程的範例: class Project < ActiveRecord::Base
belongs_to :portfolio
has_one :project_manager
has_many :milestones
end
在這個例子中, 豐富靈活的迴圈表示# 使用 for,在 1 到 3 取出值 1、2、3 到 outer_i 裡操作。
for outer_i in 1..3 do
puts "for: #{outer_i * 100}"
end
# 在 1 到 3 的集合裡針對每個值,放到 i 裡操作。
(1..3).each do |i|
puts "each: #{i * 100}"
end
# 只要符合 outer_i 小於等於 300,則進入迴圈。
outer_i = 100
while outer_i <= 300
puts "while: #{outer_i}"
outer_i += 100
end
# 直到 outer_i 大於 300 前,都可以進入迴圈。
outer_i = 100
until outer_i > 300
puts "until: #{outer_i}"
outer_i += 100
end
# 無限迴圈,用 break 來打斷迴圈。
outer_i = 100
loop do
break if outer_i > 300
puts "loop: #{outer_i}"
outer_i += 100
end
# 作 3 次迴圈,i 從 0 開始遞增 1。
3.times do |i|
puts "times: #{(i + 1) * 100}"
end
# 從 1 遞增 1 到 3,值傳入 i 來操作。
1.upto(3) do |i|
puts "upto: #{i * 100}"
end
# 從 3 遞減 1 到 1,值傳入 i 來操作。
3.downto(1) do |i|
puts "downto: #{400 - i * 100}"
end
# 從 100 開始以每步 +100 邁向 300。
100.step(300, 100) do |i|
puts "step: #{i}"
end
其他特色
比較與批評讓人意外之處
和Perl 6比較
程式範例
下面的代码可以在Ruby shell中运行,比如irb互動式命令列,或者保存为文件并运行命令
# Everything, including a literal, is an object, so this works:
-199.abs # 199
"ruby is cool".length # 12
"Rick Astley".index("c") # 2
"Never gonna let you down".sub('let you down', 'give you up') # "Never gonna give you up"
"Nice Day Isn't It?".downcase.split(//).sort.uniq.join # " '?acdeinsty"
puts "What's your favorite number?"
number = gets.chomp
outputnumber = number.to_i + 1
puts outputnumber.to_s + ' is a bigger and better favorite number.'
集合
a = [1,'hi', 3.14, 1, 2, [4, 5]]
p a[2] # 3.14
p a.[](2)# 3.14
p a.reverse # [[4, 5], 2, 1, 3.14, 'hi', 1]
p a.flatten.uniq # [1, 'hi', 3.14, 2, 4, 5]
hash = { :water => 'wet', :fire => 'hot' }
puts hash[:fire] # Prints: hot
hash.each_pair do |key, value| # Or: hash.each do |key, value|
puts "#{key} is #{value}"
end
# Prints: water is wet
# fire is hot
hash.delete :water # Deletes :water => 'wet'
hash.delete_if {|k,value| value=='hot'} # Deletes :fire => 'hot'
块和迭代器
{ puts "Hello, World!" } # Note the { braces }
#or
do puts "Hello, World!" end
# In an object instance variable (denoted with '@'), remember a block.
def remember(&a_block)
@block = a_block
end
# Invoke the above method, giving it a block which takes a name.
remember {|name| puts "Hello, #{name}!"}
# When the time is right (for the object) -- call the closure!
@block.call("Jon")
# => "Hello, Jon!"
def create_set_and_get(initial_value=0) # Note the default value of 0
closure_value = initial_value
return Proc.new {|x| closure_value = x}, Proc.new { puts closure_value }
end
setter, getter = create_set_and_get # ie. returns two values
setter.call(21)
getter.call # => 21
def use_hello
yield "hello"
end
# Invoke the above method, passing it a block.
use_hello {|string| puts string} # => 'hello'
array = [1, 'hi', 3.14]
array.each { |item| puts item }
# => 1
# => 'hi'
# => 3.14
array.each_index { |index| puts "#{index}: #{array[index]}" }
# => 0: 1
# => 1: 'hi'
# => 2: 3.14
(3..6).each { |num| puts num }
# => 3
# => 4
# => 5
# => 6
像inject()方法可以接收一个参数和一个块。迭代的注入列表的每一个成员,执行函数时保存总和。这同函数编程语言中的foldl函数相类似,比如: [1,3,5].inject(10) {|sum, element| sum + element} # => 19
首先块接收到了10(inject的参数)当作变量sum,并且1(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当作变量element;这会返回11。11又被当作下一步的sum变量,它加上3得到了14。14又被加上了5,最终返回结果19。
File.open('file.txt', 'w') do |file| # 'w' denotes "write mode".
file.puts 'Wrote some text.'
end # File is automatically closed here
File.readlines('file.txt').each do |line|
puts line
end
# => Wrote some text.
(1..10).collect {|x| x*x} # =>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类下面的代码定义一个命名为Person的类。含有一个「initialize」方法,用于构选创建一个新对象,它还有两个方法,一个重载了<=>比较运算符(这样 class Person
attr_reader :name, :age
def initialize(name, age)
@name, @age = name, age
end
def <=>(person) # Comparison operator for sorting
@age <=> person.age
end
def to_s
"#@name (#@age)"
end
end
group = [
Person.new("Bob", 33),
Person.new("Chris", 16),
Person.new("Ash", 23)
]
puts group.sort.reverse
Bob(33)
Ash(23)
Chris(16)
各種版本Matz's Ruby interpreter,最初也是最常見的Ruby版本,簡稱MRI,用C語言撰寫。 JRuby,類似Python的Jython,一個可於Java上執行Ruby的語言,支援Java的介面和類別。最新發布版爲9.1.6.0(2016-11-09),與Ruby 2.3兼容。它的官方網站為jruby.org。 mruby是一个轻量级的Ruby解释器,可以嵌入到其它应用程序中,或者作为库链接到应用中。 參見
注释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