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EMU200型電聯車
台鐵EMU200型電聯車是一款屬於臺灣鐵路管理局(略稱臺鐵或臺鐵局,現改制為臺灣鐵路公司)的交流中長途用電聯車[1],於2002年至2004年間全數改造成台鐵EMU1200型電聯車[2][3]。 概要台灣從1978年開始在西部幹線鐵路電氣化後所行駛的車種「自強號」,最初由EMU100型電聯車所行駛。到了1980年代中期,由EMU100型所行駛的自強號,經常一票難求。臺鐵為了提升客運運量上的需求,並解決EMU100型運量上的不足,並且輔助輸運旅客,於是以1984年、1985年的年度預算向南非聯邦鐵路客貨車公司訂購了11組一共33輛的EMU200型電聯車[4][5][6][7]。 1986年開始,EMU200型列車由南非聯邦鐵路客貨車公司進行列車的設計與承造,並由原廠生產8組共24輛,其中3組共9輛由唐榮鐵工廠組裝而成,在1986年底一共生產了11組總共33輛[1]。到了1987年EMU200型列車開始進行驗收及試運轉之後,同年6月開始營運,成為第二款自強號電聯車[6]。 規格與構造編組體系臺鐵為了能夠方便調度車輛,不同於EMU100型的5輛一組(1M4T),EMU200型改為3輛為一個編組,而動拖比為2M1T,平常使用3個編組共9輛,而最多能夠連結至5組共15輛,EMU200型列車從高雄到臺北方向開始連結,分別是駕駛附車長室馬達車EMC200型、電源動力車EP200型以及駕駛馬達車EM200型[1][6]。 車體EMU200型列車與EMU100型列車的車體外型不相同,車輛外觀塗裝延續EMU100啞鈴式塗裝樣式,同樣採用英國標準BS色碼:Light aircraft grey(色碼 BS381C 627)、Light beige(色碼 BS381C 366)、Light stone(色碼 BS 381C 361)及Light Brown(色碼 BS381C 410)等4種顏色組合,駕駛端面同樣維持貓頭鷹警戒色,與後來臺鐵在1989年所引進的EMU300型電聯車一樣,外型較為方正,並將排水管隱藏,車燈增加兩組,列車排障器採用密閉式設計。而避免乘客搭錯車,在車頭以及車門上方設置了捲簾式車側終點顯示器(Destination Indicator,簡稱DI),節省換目的地的壓克力板的時間。為了能夠讓乘客快速上下車,動力車的車門設置在車體的末端,而無動力車的車門則是前後兩端皆設有車門,所有車門皆為手動摺疊門[1][2][6][8]。 客室設備座椅採用迴轉式斜倚,並且以每行2+2的配置方式設置,在行李架下方座椅上方設置了冷氣個人出風口以及閱讀燈。列車的通道門採用了紅外線感應式自動門[2][6][9]。
機電EMU200型的機電系統採用英國通用電氣公司(GEC)製造,主電動機採用功率250kW牽引馬達,一輛動力車廂使用四組牽引馬達,驅動裝置採用吊掛式傳動[10][11],而控制裝置使用斬波器,因此列車的加速能力比起EMU100型較佳,而相同的是列車最高速度一樣維持在120km/h不變[1][2]。 集電弓採用單臂式集電弓,設置在EP200型電源動力車上[6][8],供電採用馬達交流發電機組〈MA-set〉,提供冷氣機以及電燈所需的電力[1][6]。 轉向架與制軔轉向架採用南非Dorbyl Transport Products公司製造的空氣彈簧轉向架,為了防止車輛產生蛇行而裝設了車廂減擺器。制軔系統使用西屋空氣制軔的製品[註 1][8][9]。 保安裝置EMU200型全列車編組的保安裝置依照臺鐵的要求全面裝設自動列車警報裝置(AWS)以及自動列車停止裝置(ATS-SN以及ATS-P)[9]。 形式說明
重大事故EMU200型的營運時速為120公里,煞車距離也比時速100公里的莒光號來的要長,自從營運以來已有多次與EMU200型相關的平交道事故,也造成了三節車廂報廢。 意外事件列表
車輛改造而EMU300型以及推拉式自強號等自強號相繼引進後,台鐵對於EMU200型電聯車設備老舊以及各種缺失,而在2001年開始進行招標,由台灣車輛得標後,從2002年開始至2004年將剩下來的30輛電聯車全面進行改造與更新[15],改造後改為9輛為一個編組,而避免編號上的不便,更名為EMU1200型電聯車,並將原有的形式與車號在重新編碼後消滅[1][3][16][17]。
備註
參考文獻
書籍
相關條目外部連結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台鐵EMU200型電聯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