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49″N 121°44′39″E / 25.1302176°N 121.744032°E / 25.1302176; 121.744032
基隆郵局是位於台灣基隆市的特等郵局,為中華郵政23個責任中心局之一,負責督導基隆市全境、新北市部分地區(汐止區、瑞芳區、萬里區、金山區、雙溪區、貢寮區)之各級郵局,下轄支局共計47處。其本局位於愛三路,鄰近廟口夜市與東岸廣場,一樓設置基隆愛三路郵局(基隆郵局901支局)做為服務窗口。其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的基隆郵便局,1970年拆除改建為現今所見的鋼筋混凝土大樓。
所屬支局
名稱
|
成立日期
|
支局編號
|
地址
|
郵遞區號
|
基隆新民郵局
|
民國46年(1957年)11月25日
|
基隆5支
|
基隆市中山區新民路19號
|
203-41
|
基隆中山郵局
|
民國50年(1961年)7月1日
|
基隆10支
|
基隆市中山區中華路3號
|
203-42
|
基隆復興路郵局
|
民國71年(1982年)2月1日
|
基隆22支
|
基隆市中山區復興路38號
|
203-48
|
基隆郵便局
基隆郵便局於1909年開始興建,1912年6月落成[1],由近藤十郎設計,其位在基隆港邊(當時郵便局前尚為水域,今為東岸廣場),當時地址為基隆市元町一丁目1番地。建築中央入口具有一圓頂及四對雙柱,兩翼為具辰野式紅白水平飾帶的拱廊,而其南翼有一塔樓,整體呈不對稱的形式。基隆郵便局對面即是基隆車站、日本郵船基隆支店、大阪商船基隆支店,共同形塑出基隆港做為北台灣進出門戶的入口意象。二戰時因空襲而損毀,戰後仍持續作為郵局,至1970年拆除改建為現貌[1],現址為基隆郵局廳舍與中華電信機房。
基隆郵便局的前身為日軍在1895年7月9日設立的第一野戰郵便局,隔年4月1日改設為基隆郵便電信局,1907年4月1日改稱為基隆郵便局。基隆郵便局在戰前轄下有庶務課、郵便課、鐵道船舶郵便課、軍事郵便課、貯蓄課、電信課、波止場郵便出張所、濱町郵便出張所(1934設立)、水返腳郵便出張所(1906-1914)、新岸壁出張所(1931-1934)、岸壁出張所(1934-1937)。
1928年5月8日時,韓國獨立運動者及歷史學家申采浩為籌措韓國獨立運動的資金,在基隆郵便局領取匯款時被捕[2][3],協助他的苗栗頭份人林炳文也同樣被捕[4]。
歷任局長
基隆郵便電信局時期
姓名
|
任期
|
山木利涉
|
1896-1897
|
伊藤金彌
|
1897-1901
|
速水經憲
|
1901-1903
|
早瀨巳熊
|
1903-1909
|
基隆郵便局時期[5]
姓名
|
任期
|
松本平太郎
|
1909-1911
|
藤井恭敬
|
1911-1911
|
鈴木金之介
|
1911-1918
|
星野元助
|
1918-1918
|
瀧千代多
|
1918-1921
|
上原松次郎
|
1921-1924
|
分島薰
|
1924-1928
|
稻田穰
|
1928-1930
|
福村光直
|
1931-1935
|
山澤次郎
|
1935-1936
|
濱田藏治
|
1936-1939
|
前美好
|
1939-1942
|
土谷精一
|
1942-1945
|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1.0 1.1 基隆郵便電信局. 國家文化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 ^ 邱士杰QIU, Shijie. 也是一段城南舊事──林海音與她的抗日「屘叔」林炳文(邱士杰). 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 2014-02-22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5) (中文(臺灣)).
- ^ 殖民地的憂鬱:太陽旗下的朝鮮與臺灣. 故事 StoryStudio. 2019-04-25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5) (中文(臺灣)).
- ^ 南韓學者訪台尋史 拼湊客人助韓獨立故事. 蕃新聞. [202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5) (中文(臺灣)).
- ^ 基隆郵便局.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台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