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 (英語:Morris Chang ,1931年7月10日—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 創辦人、新竹 工業技術研究院 前院長 [ 4] 及台灣 半導體 企業家 。2018年-2023年代表總統 蔡英文 出任APEC中華台北領袖代表 ,並擔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董事,出生於今浙江 寧波 ,成長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和英屬香港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 機械工程 學士,史丹佛大學 電機 博士,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及麻省理工學院 董事 。也曾是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董事長,曾獲IEEE榮譽獎章 ,並被浙江工商大學 浙商博物館列入浙商名人堂[ 5] ,有「台灣半導體教父」之稱譽,2006年、2018年至2023年出任APEC台灣領袖代表[ 6] 。2020年《富比士 》公布的台灣50大富豪,張忠謀資產為15億美元,排名第28[ 7] 。
生平
早年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 鄞縣 ,父親張蔚觀是鄞縣財政處長,1932年遷居南京 ,1937年遷居廣州 ,時抗日戰爭 爆發,廣州遭日軍 轟炸,遷居英屬香港 。1941年太平洋戰爭 爆發,日軍佔領香港 。1943年再遷居重慶 ,進入重慶南開中學 就讀。1945年抗戰勝利,遷居上海 ,進入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 就讀。1948年國共戰爭 ,隨家人再回到香港。
1949年赴美國 波士頓 就讀哈佛大學 ,次年轉學麻省理工學院 機械工程 學系。195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1953年獲得碩士學位,同年與第一任妻子克莉絲汀·陳結婚。
職業經歷
1955年,張忠謀因两次未能通过麻省理工学院 的博士学位资格考试,决定尝试进入職場。其在自傳中將落選博士的經歷「视为一生的最大幸运」。初期曾考慮到福特汽車 的底特律研發中心工作,因福特汽車給的薪資待遇比希凡尼亞公司 (Sylvania Electric Products)的半導體部門少了一美元的月薪,所以選擇進入希凡尼亞公司工作,從此踏入半導體 產業。1958年到德州儀器 事業部工作,三年後成為工程部經理。1962年入籍美國 ,1964年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博士 學位。
1968年,張忠謀與德州儀器執行長雪普德 赴台商討德州儀器在台灣設廠案,與李國鼎 首次見面。[ 8] [ 9]
1972年,升任德州儀器集團副總經理。[ 9] 1981年,張忠謀受邀來台建言,與孫運璿 見面。隔年,張忠謀到剛成立的新竹科學園區 參訪,孫運璿邀請張忠謀出任工研院院長一職,但張忠謀婉拒。[ 10] [ 9] 1983年,離開德州儀器,改入通用儀器 公司擔任營運長。
1985年,再應孫運璿 之邀到臺灣 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 院長[ 11] ,兼任聯華電子 董事長,1987年2月1日因緣際會籌辦荷蘭 飛利浦 與工研院合資成立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任董事長兼總裁(執行長 )。據張透露當年他發展代工模式的時候,還曾邀英特爾入股,但英特爾始終堅持IDM而未獲重視[ 12] 。
1994年,創立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 [ 4] 。
2005年,取得百人會 會員資格。同年辭去台積電執行長,由蔡力行 擔任該公司執行長。
2006年11月,代表中華台北 出席該年於越南 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領袖會議[ 13] ;11月18日抵達主辦城市越南 河內 [ 14] 。
2009年6月11日,宣布回任台積電執行長[ 15] [ 16] 。
2013年7月18日,宣布將辭去台積電執行長[ 17] ;11月12日,辭去台積電執行長一職,僅擔任董事長。[ 18]
2017年10月2日,宣布將在2018年6月台積電股東常會後辭去台積電公司職務,正式退休。[ 19]
2018年6月5日,在台積電股東常會上宣佈「不續任董事、不接顧問、不擔任榮董」正式退休,由劉德音 與魏哲家 任董事長及總裁一職。[ 20]
退休後
2018年7月10日,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 一起重回台積電,參加台積電新竹總部為他舉辦的「張忠謀大樓」(Morris Chang Building)揭幕典禮。[ 21]
榮譽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媒体评奖
1999年,首先由美國《彭博商業週刊 》遴選為「全球最佳經理人之一」。
2000年,獲IEEE協會授予Robert N. Noyce獎。同年,美國《時代雜誌 》評為「最有影響力的二十六位總經理」的其中一員。
2005年11月,《電子商業雜誌(Electronic Business)》評為「全球10位最具影響力領袖」。
2011年,榮獲IEEE榮譽獎章 [ 26] 。
2016年,《日本經濟新聞 》在評選亞洲企業前20大MVP時,張忠謀與郭台銘 名列榜上[ 27] 。
名譽學位
獲國立臺灣大學 名譽博士提名[ 28] 。
著作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1948年依據《
總統府組織法 》設立,由
總統 聘任,無定額,無聘期限制,一般為終身任職;
1996年改為有給職、無給職者各不超過15人,聘期不超過總統任期;2008年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2010年修法後均為無給職。
1948-1996年
1996年以後
1996.5 (26人)
1997.5 (27人)
1998.5 (29人)
1999.5 (28人)
2000.5 (28人)
2001.5 (23人)
2002.5 (30人)
2003.5 (28人)
2004.5 (27人)
2005.5 (26人)
2006.5- 2008.5
從缺
2008.5- 2008.12
從缺
2009.1 (13人)
2010.1 (14人)
2011.1 (24人)
2012.8 (21人)
2015.3 (27人)
2016.5– 2016.11
從缺
2016.11 (20人)
2018.5 (17人)
2021.2 (26人)
2022.9 (27人)
2024.5– 2024.7
從缺
2024.8 (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