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佛寺 (泰語 :วัดพระแก้ว 发音: [wát.pʰráʔ.kɛ̂ːw] (ⓘ ) ,皇家轉寫 :Wat Phra Kaeo )[ 1] :112 ,正式名称是拍西拉达那沙沙达兰寺 (วัดพระศรีรัตนศาสดาราม Wat Phra Si Rattana Satsadaram ),是泰国 扎克里王朝 的王家佛寺 ,泰国佛教 圣地,位于曼谷 大皇宫 内。寺内供奉泰国国宝玉佛 ,玉佛寺亦因而得名。
玉佛寺始建于1783年,由扎克里王朝的开国之君拉玛一世 下令修建,此后历代国王又不断修葺增建,以积攒福德、增进威望。作为大皇宫的御寺,玉佛寺是泰国唯一最高等级的特等王家寺院(พระอารามหลวงชั้นพิเศษ ),在泰国宗教和政治上都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是诸多王家仪式、国家典礼的举办地。同时,泰国历代王室亦将大量珍宝捐赠于此,并增修各式各样的亭塔楼阁,令玉佛寺积累了泰国历代王室的财富,各种风格形制的泰国传统宗教建筑汇集于此,是泰国宗教艺术成就的集大成之地。
历史
玉佛寺戒堂外膜拜的暹罗民众,由约翰·汤姆森 摄于1866年
1782年4月6日,暹罗 国王拉玛一世 定都曼谷 。新都位于昭披耶河 东岸,和前朝鄭昭 王的都城吞武里 隔河对望,考虑到原吞武里王宫 规模较小,且被黎明寺 和莫利洛甲亚兰寺 夹在中间,难以扩建,新王朝亦应有别于旧的吞武里王朝 ,拉玛一世于是筹划在曼谷修建新王宫[ 2] [ 3] 。
拉玛一世建成大王宫 ,并在周围修城筑池作为王城,称拉达那哥欣岛 。根据暹罗传统,王宫内部应固定划出寺院区域,专供王室礼佛。寺院四周修围墙,从而和王宫其他的生活办公区域隔开。王家寺院虽然具备一座常规的洼寺 所需的各种建筑和设施,但由于并不在僧人 修行制度 之内,故没有任何僧人入驻,只在重要仪式期间邀请其他寺院的僧人入内。这一传统在暹罗各个王朝都有传承,依次是:素可泰王国 时期,素可泰 王宫建玛哈泰寺;阿瑜陀耶王国 时期,阿瑜陀耶王宫 建帕喜善佩寺 ;吞武里王国 时期,吞武里王宫建黎明寺 [ 3] 。其中,玉佛寺的规划参考了阿瑜陀耶时代的帕喜善佩寺的设计和布局[ 4] 。
从大王宫 外眺望玉佛寺建筑群
玉佛寺于1783年开工,正式名称是“拍西拉达那沙沙达兰寺”,意为“美丽圣宝本师 教化寺[ 5] ”。玉佛寺的位置定于王宫外廷东北角,其正殿是整个大王宫区域最早建成的砖石建筑,而在财力物力均不充足的拉玛一世时期,当时王宫内其他宫殿皆仍为木制。1785年2月或3月[ a] ,暹罗王室举办盛典,将帕佛陀大摩尼寶玉佛 从吞武里黎明寺渡河护送至玉佛寺。1786年,拉玛一世为新都曼谷授予正式名称,名称中便提及“玉佛居处[ 9] ”。
从拉玛三世 和拉玛四世 时期起,玉佛寺历经历代国王修葺扩建。1831年,为预备1832年曼谷建城50周年纪念,拉玛三世下令重修玉佛寺。拉玛四世时期动工修缮,并在1882年拉玛五世 时期,曼谷建城百年纪念时完工。之后在1932年和1982年,曼谷建城150周年纪念和200周年纪念,分别由拉玛七世 和拉玛九世 下令再加修缮[ 10] [ 11] [ 3] 。
作为王家寺院,玉佛寺是王家举办佛教仪式的地方,包括加冕 、受戒 和僧王 就任等。重大节庆期间,包括佛教的卫塞节 、轉法輪日 、万佛节 ,及扎克里王朝纪念日 、春耕节 、国王生辰、宋干节 等其他节日,国王会亲自到玉佛寺参与庆典,或派亲信参加。此外,每年会举行三次玉佛更衣仪式[ 12] 。除非举行重大仪式,玉佛寺连同大王宫的部分区域平日都对公众开放,是泰国负盛名的旅游目的地。
戒堂
玉佛寺戒堂由矮墙包围,四周有建有八座镇邪石亭和十二座小亭
玉佛寺的正殿称为圣戒堂 (พระอุโบสถ ),占地面积接近整个寺庙区域靠南的一半。四周修矮墙,墙周边建八座镇邪石 亭,尖塔样式,安置八块外覆金箔的镇邪石。在泰国佛寺建筑传统 中,戒堂四周的边界由镇邪石划出,代表此处是僧侣集结行业 之划界 [ 13] 。
戒堂于拉玛一世时期的1783年动工,用于供奉玉佛,是寺院内较早建成的建筑。玉佛是由暹罗军队自老挝 万象 俘获,先移入昭披耶河西岸的黎明寺 供奉,又在1785年经盛大仪式移祀至玉佛寺戒堂[ a] [ 13] 。1831年,拉瑪三世主持工程,对戒堂外立面实施大修[ 14] 。
外部
戒堂侧立面全景
戒堂占地平面为长方形,单层大殿,正门朝东[ 4] ,四周修柱廊,支撑四层大屋檐。东西两端修门廊,向外延伸,并由额外的立柱支撑,共四十八根方柱,呈十二缺角 形,边缘贴金,柱身镶嵌彩色琉璃,莲花柱头[ 15] 。柱顶修斜撑支架,装饰成海蛇那伽 的身形,蛇头朝下,喻指为佛陀遮风挡雨的目支邻陀 [ 16] 。屋檐覆蓝色、黄色和橙色琉璃瓦。屋顶两侧的山花 上有华丽繁复的雕塑,描绘婆罗门教 天神 那罗延 (或毗湿奴 )骑乘金翅大鹏迦楼罗 ,后者双爪牵那伽蛇尾的形象。泰国文化传统将婆罗门教天神作为王权的象征,迦楼罗是天神的座驾 ,威力无穷、忠诚护主,亦出现在泰国国徽 上。屋檐上挂着数百个贴金的小风铃 ,其上悬挂菩提叶 形帆片[ 15] 。
戒堂的外立面通体覆盖金箔和彩色琉璃,下修多层台基,需走阶梯入内。台基最底层覆蓝地花纹彩瓷,向上一层为莲花纹彩色琉璃,顶层为112尊迦楼罗执那伽蛇尾像,贴金并镶嵌琉璃,包围戒堂四周。戒堂东西两侧各开三扇门,外设矮台阶,门板有珍珠母贝 螺钿 神兽和草木图案,门楣装饰尖顶王冠。中央的门略大,仅供国王出入[ 15] 。戒堂的墙壁很厚,靠内的门框上装饰有持剑或矛的守门天 [ 17] 。
戒堂外矗立着十二只铜狮,把守入口的通路,其形象仿照拉玛一世时期截获的高棉 狮像[ 17] 。
戒堂的
山花 ,装饰有天神
那罗延 骑乘金翅大鹏
迦楼罗 的雕塑
戒堂台基处装饰有112尊贴金迦楼罗像
戒堂台基覆青底花鸟瓷砖
戒堂东西两侧各开三扇门
高棉式铜狮
柱廊
金箔和彩色琉璃装饰
屋檐上挂着数百个贴金的小
风铃 ,其上悬挂
菩提叶 形帆片
天花板为木制,漆成红色,有琉璃镶嵌的星形装饰和
金水漏印 花纹
内部
玉佛寺内墙全部绘有壁画,以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为主题。东面墙壁主要描绘了佛陀降魔 的场景。天魔为阻止佛陀证悟,派魔军前来阻挠,佛陀持触地印 ,由土地女神帕媚托拉尼 护佑。帕媚托拉尼的形象位于中央大门的正上方,她拧干打湿的头发,召来洪水淹没了魔军。玉佛身后的西面墙壁上描绘有大千世界 的场面[ 18] 。北面和南面的壁画按照章节逐行展开,窗户上方是佛陀生平故事;窗户之间是本生经 故事,即佛陀前世的故事;北侧窗户下方描绘暹罗王室陆路游行的场面,南侧则是水路游行场面[ 19] 。天花板为木制,漆成红色,有琉璃镶嵌星形装饰和金水漏印 花纹。玉佛坐落在戒堂西端的多层平台上,并有众多佛像围绕[ 20] 。
玉佛
玉佛是泰国最为神圣的佛像
玉佛(พระแก้วมรกต )的正式名称是“帕佛陀大摩尼寶玉佛 ”(พระพุทธมหามณีรัตนปฏิมากร ),是玉佛寺的主佛像、镇寺之宝,玉佛寺因此而得名。玉佛高66厘米[ 21] [ 22] ,持禅定印 ,结跏趺坐 ,碧玉石 雕成,身着金衣[ 23] 。佛像坐落在一布沙博 式贴金木制宝座上,为金尖顶亭,下有多层金字塔 式基座,为拉玛一世时期雕成。拉玛三世时期,将拉玛二世的遗骸埋置在宝座下,基座也随之加高[ 24] 。
玉佛有众多其他佛像及各式珍宝围绕,为历代王室捐赠于此。例如,其中有1908年捐赠的欧洲大理石花瓶和大理石宝座[ 19] 。
其他佛像
在玉佛周围,又放置有各式大小佛像,由历代国王主持铸造并捐赠。
两尊直立佛分居基座左右,帕佛陀洛罗那帕莱(左)和帕佛陀约华朱拉洛(右),为拉玛三世为纪念前两位先王而铸造
面对玉佛向内看,帕佛陀约华朱拉洛(พระพุทธยอดฟ้าจุฬาโลก )位于玉佛右前方,高3米,铜铸贴金,直立姿态,双手持施無畏印 [ 25] [ 26] 。佛像衣着华丽,头戴王冠,有项链、戒指、臂环等饰品,是阿瑜陀耶时代至扎克里时代早期御造佛像风格,于1841年由拉玛三世主持铸造,目的是纪念其祖父拉玛一世,“帕佛陀约华朱拉洛”亦自此成为拉玛一世通銮的正式称呼[ 24] 。
帕佛陀洛罗那帕莱(พระพุทธเลิศหล้านภาลัย )位于玉佛左前方,和帕佛陀约华朱拉洛形制相仿,是为纪念拉玛二世而铸造。拉玛四世下令在这两尊佛像内放置了佛骨舍利[ 24] 。
除了纪念拉玛一世和拉玛二世的两尊3米高的佛像,另有十尊同样姿态的直立佛,其衣着依性别而异:著敞胸袍者对应男性王族,围裹者则对应女性王族。十尊佛像分三级放置,顶层和二层平台的四角各有一尊,底层左右各一尊[ 27] 。
在底层平台中央有一尊持禅定印 的坐立佛,高67.5厘米,名为帕三佛陀攀尼(พระสัมพุทธพรรณี ),为1830年,当时仍出家为僧的拉玛四世主持铸造,面容和衣着细腻自然,是拉玛四世青睐的风格。此前置于此处者原本为西兴佛 ,后于1851年,拉玛四世下令将之移送至前宫 供奉,作为拉玛四世赐予二王 宾告 的赠礼[ 28] [ 27] 。
玉佛寺戒堂的佛像布局
玉佛
帕佛陀约华朱拉洛
帕佛陀洛罗那帕莱
拉玛一世
玛哈·素拉辛哈那 ,拉玛一世的二王
拉玛二世
玛哈·社那努拉 ,拉玛二世的二王
西素叻莱 ,拉玛三世之母
阿颂素达贴(Apsorn Sudathep),拉玛三世之女
贴素达瓦迪(Thepsudawadi),拉玛一世的姊妹(正面不可见)
西素达拉(Srisudarat),拉玛一世的姊妹(正面不可见)
阿努拉特韦 ,拉玛一世的三王 (正面不可见)
西顺通贴(Srisunthornthep),拉玛一世之女
前宫玉佛(Phra Kaew Wang Na)
帕三佛陀攀尼
大理石说法台
戒堂西三亭阁
在戒堂西侧有拉玛四世主持修建的三座亭阁:拍拉差功玛努颂阁(หอพระราชกรมานุสรณ์ )位于最北边,接着是拍菩提他披曼亭(พระโพธิธาตุพิมาน )和拍拉差蓬沙努颂阁(หอพระราชพงศานุสร )。拍拉差功玛努颂阁和拍拉差蓬沙努颂阁形制相仿,其中共供奉有四十二尊佛像。拍拉差蓬沙努颂阁内有三十四尊佛像,对应阿瑜陀耶时代 和吞武里时代 历代先王,内部的壁画描绘了阿瑜陀耶的建都史。拍拉差功玛努颂阁内有八尊佛像,对应拉达那哥欣时代 各先王,壁画描绘了曼谷的建都史。这些佛像都是于拉玛三世时期铸造,后由拉玛四世下令贴金。拍菩提他披曼亭位居两座佛阁中间,为布沙博宝座造型,上修尖塔,中央的佛像内藏有拉玛四世从泰北取来的舍利[ 29] [ 30] 。
十二凉亭
戒堂周围建有十二座凉亭(ศาลาราย ),为拉玛一世时期修建,后又经历代国王主持重修,信徒在此聆听说法[ 13] 。凉亭为典型泰式风格 ,由六座方柱支撑,屋顶覆蓝橙相间的琉璃瓦[ 31] 。
观音像
正对戒堂的一处铜制莲花头砂岩柱下,有一尊汉传佛教 的观音 石坐像,两侧有诺瓦育巴(Nok Wayupak)神鸟石像护卫。周围另有两头耕牛像面朝堂门,原本是一座御用凉亭的陈设,供国王在此观看春耕节 仪式,后来由拉玛五世下令搬移至此。这里可供信众焚香献花,是为汉传佛教习俗。戒堂内则不许焚香[ 32] [ 33] 。
神医耆婆像
戒堂身后有一尊神医耆婆 铜像,为拉玛三世时期铸造,有一大磨石置于像前,过去的泰醫 会在这里磨制药剂[ 34] [ 33] 。
派提平台
派提平台上建有数座塔殿,拍贴比东神殿、拍蒙多殿、拍西拉达那塔以东西为轴排开
派提平台(ฐานไพที )位于戒堂之北,其上建有数座塔殿,拍贴比东神殿、拍蒙多殿、拍西拉达那塔以东西为轴排开,该布局沿袭自素可泰和阿瑜陀耶时期[ 35] 。平台共设六处台阶,南北侧各两处,东西侧各一处。这里最初仅建有拍蒙多殿,后于1855年,由拉玛四世下令扩建,并修建另两座殿堂[ 36] 。
拍贴比东神殿
拍贴比东神殿东立面
拍贴比东神殿(ปราสาทพระเทพบิดร )位于派提平台东端,始建于1855年,由拉玛四世下令修建,原名为普他邦神殿(พุทธปรางค์ปราสาท ),原本用来供奉玉佛,以阿瑜陀耶王宫的金殿为蓝本。1882年,拉玛四世驾崩,而神殿仍未完工,之后玉佛亦未再移入。1903年,神殿遭火灾毁坏,并在20世纪初由拉玛六世主持重建,即为现在的拍贴比东神殿。拉玛六世将该神殿作为供奉先王的场所,在内部安置了五位先王的等身像,并且随着国王更替,现今就有九位先王像供奉于此。拍贴比东神殿通常仅在4月6日扎克里王朝纪念日假期时对外开放[ 37] 。
拍贴比东神殿为泰国巴刹 式神殿,呈十字形布局,上修高棉式普朗塔 ,设四处殿门,以东殿门为正门。屋檐覆绿橙相间的琉璃瓦,外立面覆盖青色花纹瓷砖。山花上装饰有最初四代国王的纹章,而非传统作法的那罗延塑像。北侧山花是拉玛一世的泰文数字 “一”字纹章,南侧是拉玛二世的迦楼罗纹章,西侧是拉玛三世的三层维摩那 纹章,东侧是拉玛四世的王冠纹章。每处门框和窗框上都装饰王冠 。而相邻的派提平台东侧台阶也以大理石为材质,台阶两侧各有一尊五头那伽 像[ 38] [ 39] 。
拍蒙多殿
拍蒙多殿内藏有敕修巴利三藏 经典
拍蒙多殿(พระมณฑป )位于派提平台中央,是寺内的藏经处,由拉玛一世主持修建。在此之前,这里是一座建在高柱上的藏经阁,高柱竖立在一方水池里,这是泰国佛寺常见的做法,是为了保护其中的经文不被白衣蛀蚀,该建筑最终失火而毁,于是拉玛一世又主持重建,是为今日的拍蒙多殿,建在一处凸起的平台上,弃用了原先的布局。暹罗的敕修巴利三藏 在1767年阿瑜陀耶陷落时毁于一旦,之后于1788年,又由拉玛一世召集玛哈泰寺 的僧侣,重修三藏,藏入拍蒙多殿。1832年,拉玛三世在位时,为庆祝曼谷建城50周年,对外立面作了翻修。拍蒙多殿平面大致呈正方形,殿顶为蒙多 式尖塔。拉玛四世在位时,在拍蒙多殿两侧兴修新的塔殿,并大幅削减尖塔高度。殿墙装饰华丽,有二十根缺角形 方柱环绕殿身,柱身覆白色、绿色及红色琉璃片。殿墙装饰有贴帕农 图案,即天神祈祷的形象,覆有金箔,环绕贴有绿色琉璃片。屋檐下悬挂金色风铃。殿门共两侧四扇,以王冠作装饰。殿四角各有一尊爪哇式石佛,原本为拉玛五世购得,为婆罗浮屠 的造像风格,但现今的石佛为复制件,原件现藏于大王宫的玉佛寺博物馆 [ 40] [ 41] 。
殿内仅有一室,地面铺银丝垫,中央为大藏经柜,柜身以螺钿 工艺装饰,内藏敕修巴利三藏经典。殿内四角各有一个较小的藏经柜[ 42] [ 43] 。
拍西拉达那塔
拍西拉达那塔是一座传统的支提 佛塔,其金色砖原产自意大利
拍西拉达那塔(พระศรีรัตนเจดีย์ )位于派提平台西端,内藏拉玛四世取自斯里兰卡 的舍利 。该塔建于1855年,为钟形支提 式佛塔,由砖块砌成,外覆金色砖,为拉玛五世下令自意大利进口而来。其样式仿照阿瑜陀耶的帕喜善佩寺 佛塔,这种风格最初源自斯里兰卡。佛塔四侧修有门廊,门廊顶部各有一座微型佛塔,下有三面山花。佛塔内部为圆形空间,上悬华盖 ,中央是一座小型黑漆佛塔,内有舍利[ 44] [ 35] 。
拍素帕那则迪塔
拍素帕那则迪金塔的力士像
派提平台东侧有两座对称的金塔,名为拍素帕那则迪塔(พระสุวรรณเจดีย์ ),即圣金支提 ,分居通向拍贴比东神殿的阶梯两侧。建于拉玛一世时期,是拉玛一世为纪念其父母而建。塔基宽8.5米,为八角大理石座,塔高16米,为四角十二曲 形方塔,棱角分明,塔尖分九层,雕成莲花形。塔表覆铜片,又经涂漆贴金。塔基四面各有十六尊夜叉 和四尊猿猴 力士像,双手高举支撑佛塔,对应拉玛坚 史诗的各色人物。双塔在1855年平台扩建时移至现址[ 45] [ 46] 。
拍则迪颂肯塔
拍西拉达那塔后建有四座装饰精美的拍则迪颂肯塔(พระเจดีย์ทรงเครื่อง ),分居西侧廊道两侧,两侧各有两座,为四角十二曲 式支提 塔。塔基纯白,塔身贴金、镶嵌琉璃。在1855年平台扩建时移至现址[ 44] [ 47] 。
王徽宝座
在拍蒙多殿的四角建有四座王徽宝座(พระบรมราชสัญลักษณ์ )。1882年,曼谷迎来建城一百周年,拉玛五世下令修建三座布沙博金宝座,座上以立体的御印 王徽塑像代表四位先王,后来又建成代表五世至九世王的第四座宝座。宝座以大理石为基座,各个立面上镌刻有纪录各先王增修玉佛寺的铭文,四角各有两把小王伞,一把分七层居高位,一把分五层居低位。王座旁有小铜象,代表各先王在位时宫中的白象 。西北角的王座中,是拉玛一世至三世的王徽,分别是无耳饰的王冠、迦楼罗 、三层維摩那 。东南角的王座中是拉玛四世的王徽:胜利大王冠 。西南角是拉玛五世的王徽:小王冠 。东北角是拉玛六世、七世、八世、九世的王徽:金刚杵 、三根箭、菩萨 、环刃 八角宝座[ 48] 。
一世、二世、三世王徽
四世王徽
五世王徽
六世王徽
七世王徽
八世王徽
九世王徽
吴哥窟模型
吴哥窟 模型,为拉玛四世 下令制作
吴哥窟模型位于拍蒙多殿之北,是拉玛四世下令制作,他原本希望将一座高棉神庙移至曼谷,未果,于是下令在玉佛寺制作一个吴哥窟 的比例模型 。吴哥窟是在19世纪60年代被世人重新发现,当时吴哥仍属暹罗领地[ 47] 。
喜马潘神兽像
派提平台上共有七尊贴金铜神兽像,皆是泰国神话中喜马潘森林 中半人半兽的生物。分别是[ 49] :
贴巴西(เทพปักษี ),上身男人,下身为鸟,手臂有羽毛,有人类双脚,持宝剑;
贴诺拉西(เทพนรสิงห์ ),上身男人,下身为狮,执鲜花;
辛哈帕农(สิงหพานร ),上身猴,下身狮,执权杖;
阿颂西(อัปสรสีห์ ),上身女人,下身狮;
阿素拉巴西(อสูรปักษี ),上身夜叉 ,下身鸟;
紧那罗 ,上身男人,下身鸟;
阿素拉瓦育帕(อสูรวายุภักษ์ ),上身夜叉,下身鸟,持长矛。
贴巴西 (เทพปักษี )
贴诺拉西 (เทพนรสิงห์ )
辛哈帕农 (สิงหพานร )
阿颂西 (อัปสรสีห์ )
阿素拉巴西 (อสูรปักษี )
阿素拉瓦育帕 (อสูรวายุภักษ์ )
南门
派提平台两端的帕农玛塑像,即花草法供
南门位于拍蒙多塔前,原本是拍蒙多塔的入口,据推测是在派提平台扩建时迁到现址。门楣上修尖顶,山花上有拉玛三世的維摩那 徽章。门上有贴金木雕,为持矛中国武士像[ 50] 。
西门
西门是拉玛四世时期修建,为扩建后的派提平台的正式入口。门楣上修尖顶,用中式嵌瓷 工艺装饰有花草图案[ 51] 。
帕农玛
派提平台的东西边缘有十八座花草法供 塑像,称为帕农玛(พนมหมาก ),为灰泥制成,覆盖瓷片,是拉玛五世时期所建[ 46] 。
拍沙韦古达坎威汉裕殿
拍沙韦古达坎威汉裕殿(พระเศวตกุฏาคารวิหารยอด ),简称威汉裕(วิหารยอด ),意为“圣白尖峰精舍”,位于派提平台北侧外延部分,为供奉佛像的精舍 ,始建于拉玛三世时期,殿身为十字形,修有嵌瓷 王冠顶,拱形门窗,拱顶有拉玛五世徽章雕塑,五世王在位时重修了佛殿。入口有人身鸟头兽“丹迪玛”(นกตันติมา )像把守。殿门门板上有精致的螺钿 装饰,原本是紅統府 巴莫寺 的门板[ 52] 。
拍坎探拉阁
以瓷片装饰的拍坎他拉阁和拍蒙多裕邦塔
拍坎探拉阁(หอพระคันธารราษฎร์ ),位于玉佛寺东南角,和拍蒙多裕邦塔(พระมณฑปยอดปรางค์ )相邻。为拉玛四世时期所建,供有拍坎探拉佛 ,是拉玛一世时期所铸的铜像,祈雨式手印。拉玛四世下令为这尊像贴金,并在额前戴钻,在春耕节 时供膜拜。阁身覆盖青黄瓷片,正门设在北侧,建有门廊。阁顶修有普朗塔 式尖顶,山花都是嵌瓷花草图案。门窗装饰有稻米鱼虾图案,寄托国土富饶之寓意[ 53] [ 54] 。
拍蒙多裕邦塔
拍蒙多裕邦塔位于拍坎探拉阁身后,为普朗塔 式样,八角塔基,蒙多 式塔亭,亭内有一座小型舍利塔,为拉玛四世出家时寻得。塔和阁均有中式石狮 把守[ 55] [ 54] 。
钟楼
钟楼
钟楼(หอระฆัง )位于玉佛寺南端,始建于拉玛一世时期,拉玛四世时重修。1882年,曼谷建城百年时完工。钟楼为八角基座,四面设门廊,阁内登梯可达钟亭。钟亭为蒙多式塔亭。阁身以瓷片装饰[ 56] [ 57] 。如今仅在僧王 即位时敲钟[ 58] 。
拍蒙天探阁
拍蒙天探阁,为藏经之处
拍蒙天探阁(หอมณเฑียรธรรม )是一处藏经阁 ,位于东北角,为二王玛哈·素拉辛哈那 捐建。阁身为长方形,四面有柱廊,支撑四层大屋檐,上覆有青黄瓦片,山花上有因陀罗 骑乘爱罗婆多 三头象的形象。阁内有二王的木雕哈奴曼 王徽。入口设在西侧。阁内藏有巴利三藏 ,置于两个螺钿 经柜内。拍蒙天探阁曾是僧侣考试、沙弥 修习的课室。佛教节日期间,僧侣会在这里聚会讲经说法[ 59] [ 60] 。
拍那阁
拍那阁(หอพระนาก )为一处王家陵寝,原本是拉玛一世时为供奉阿瑜陀耶 拍那金铜佛所建的佛阁,佛像后来移至威汉裕殿供奉,拍那阁仍保留原名。屋檐覆盖青黄瓦片,内部分为七间,保存王族遗骸。阿瑜陀耶时代的传统是在寺内保存女性王族的遗骸,但拍那阁内已不分男女,扎克里王朝历代二王 及其子嗣的遗骨皆在此保存,置于金罌之中[ 61] [ 62] 。
拍阿沙达玛哈则迪塔
寺东八座普朗塔 自北向南排列
寺东建有一列八座普朗塔 ,称为拍阿沙达玛哈则迪(พระอัษฎามหาเจดีย์ ),为拉玛一世时期所建,拉玛三世时修缮,贴上瓷片装饰。这八座普朗塔的塔身瘦长,有典型的拉达那哥欣时代 的特点。塔基为砖石八角形结构,上有灰塑装饰。中段塔身为四方形,四面设壁龛,内有天人 金像,上段塔顶有夜叉 力士像,双手高举作支撑姿态。这八座塔原本是沿着寺东围墙所建,都建在围墙外侧,惟拉玛四世时扩建围墙,将其中两座塔围入墙内[ 63] [ 64] 。
八塔各有寓意,颜色各异:
正等正觉 大塔(พระสัมมาสัมพุทธมหาเจดีย์ ),为白色,供奉三宝 之佛。
妙法精通大塔(พระสัทธรรมปริยัติวรมหาเจดีย์ ),为蓝色,供奉三宝之法。
圣僧声闻 大塔(พระอริยสงฆ์สาวกมหาเจดีย์ ),供奉三宝之僧。
声闻比丘 僧伽 大塔(พระอริยสาวิกาภิกษุสังฆมหาเจดีย์ ),为绿色,供奉比丘尼 。
缘觉 菩提 正觉大塔(พระปัจเจกโพธิสัมพุทธมหาเจดีย์ ),为紫色,供奉离群修行自证菩提的辟支佛 。
至上转轮王 罗阇 大塔(พระบรมจักรวรรดิราชามหาเจดีย์ ),为浅蓝色,供奉转轮王 。
菩提薩埵 成就大塔(พระโพธิสัตว์กฤษฎามหาเจดีย์ ),为红色,供奉菩萨 。
吉祥 圣慈大塔(พระศรีอริยเมตตะมหาเจดีย์ ),为黄色,供奉彌勒 [ 63] [ 64] 。
拉玛坚壁画
寺院围墙的拉玛坚壁画
寺墙(พระระเบียง )为一回廊,外侧为围墙,内侧开放。回廊壁画的主题是泰国史诗《拉玛坚 》,是为印度罗摩衍那 史诗的本地变体。1797年,在拉玛一世亲自监督下,按新钦定正本画成,分为五章。玉佛寺中各式装饰的典故基本都出自拉玛坚史诗,史诗中传达的正义王权的观念对于东南亚诸国都影响深远,并同本地的王权观念结合,泰国国王本身被视为拉玛坚主角罗摩 的化身,其统治的佛国亦等同于现世的阿约提亚城。拉玛三世时期通篇重绘,是存留至今、定期维护的版本。壁画按照拉玛坚史诗的故事编排,共分为178个场景,首个场景位于威汉裕门(七号门)右侧[ 65] [ 66] 。
寺门
前御行门(一号门)
玉佛寺共有七道寺门,东侧两道,西侧三道,南侧一道,北侧一道:
前御行门(一号门,ประตูเกยเสด็จหน้า ),位于东侧,正对拍贴比东神殿。为拉玛四世时期所建,是唯一一处修有王冠尖顶的寺门。门外有凉亭和象台[ 67] 。
牛前门(二号门,ประตูหน้าวัว ),位于东侧,正对戒堂及戒堂前耕牛像[ 68] 。
西拉达那沙沙达兰门(三号门,ประตูศรีรัตนศาสดาราม ),位于南侧,通往大王宫中廷,也是游客出口[ 69] 。
神医门(四号门,ประตูพระฤๅษี )位于西侧最南端,正对着神医耆婆像,是游客入口[ 70] 。
後御行门(五号门,ประตูเกยเสด็จหลัง ),位于西侧中间。门外有供凉亭和象台。重大节庆时为国王正式入口,平日关闭[ 71] 。
沙南猜门(六号门,ประตูสนามไชย ),位于西侧最北端。沙南猜是门外大王宫外廷的一方空地。
威汉裕门(七号门,ประตูวิหารยอด ),位于北侧,正对威汉裕殿。是唯一一处没有守门夜叉像的门[ 72] 。
护法夜叉像
玉佛寺的七道寺门前,六道有十二尊护法夜叉 像,惟北门无夜叉像把守。守门的夜叉皆来自于拉玛坚史诗故事,面色及宝冠式样各异。夜叉像高约5米,手持大锤 或金刚杵 。一号门前靠左开始,顺时针分别是[ 73] :
素里亚朴(สุริยาภพ ),面色为红,戴笋形宝冠;
因陀羅耆特 ,面色为绿,戴笋形宝冠;
芒功甘(มังกรกัณฐ์ ),面色为绿,戴那伽 形宝冠;
增長天 ,面色深蓝,戴那迦形宝冠;
托沙基里通(ทศคีรีธร ),即帝梵陀伽 ,面色深红,象鼻,戴笋形宝冠;
托沙基里万(ทศคีรีวัน ),即那栏陀伽 ,面色为绿,象鼻,戴笋形宝冠;
差甲瓦(จักรวรรดิ ),面色为白,头顶多张面相,戴羽毛形宝冠;
阿沙甘玛叻孙(อัศกรรณมาลาสูร ),面色为紫,头顶多张面相,戴尖顶宝冠;
十面(ทศกัณฐ์ ),即罗波那 ,面色为绿,头顶两级多张面相;
沙哈沙德差(สหัสเดชะ ),面色为白,头顶两级多张面相;
迈亚拉(ไมยราพ ),面色浅紫,戴鸡冠形宝冠;
威伦参邦(วิรุณจำบัง ),面色深蓝,戴鸡冠形宝冠。
素里亚朴 (สุริยาภพ )
芒功甘 (มังกรกัณฐ์ )
差甲瓦 (จักรวรรดิ )
阿沙甘玛叻孙 (อัศกรรณมาลาสูร )
沙哈沙德差 (สหัสเดชะ )
迈亚拉 (ไมยราพ )
威伦参邦 (วิรุณจำบัง )
参见
注释
^ 1.0 1.1 据暹罗宫廷实录记载,其确切日期是朱拉曆 1146年龙年四月第十四亏月星期一[ 6] ,其对应星期有误,该日实际上是星期三。之后由暹罗美术部勘正为第五亏月,对应1782年2月28日[ 7] [ 8] 。然而,仍有多个来源误记为1784年3月22日。
参考文献
脚注
^ 单树模. 外国名山大川辞典. 中国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ISBN 9787532820627 . OCLC 1105077020 .
^ Rod-ari 2016 ,第161頁
^ 3.0 3.1 3.2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23頁
^ 4.0 4.1 Rod-ari 2016 ,第167頁
^ Wales 1931 ,第71頁
^ Chaophraya Thiphakorawong (Kham Bunnag); Prince Damrong Rajanubhab (编). ๒๑. สร้างวัดพระแก้ว. พระราชพงศาวดารกรุง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รัชกาลที่ ๑ [The Royal Chronicles of the Kingdom of Rattanakosin, First Reign] . Bangkok: Bureau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Fine Arts Department. 1988. ISBN 974-7936-18-6 (泰语) .
^ จดหมายเหตุการสร้างเครื่องทรงพระพุทธมหามณีรัตนปฏิมากร / Čhotmāihēt kānsāng khrư̄angsong Phra Phutthamahāmanīrattanapatimākō̜n. Bangkok: Treasury Department, Ministry of Finance. 1997. ISBN 9747700344 . Cited in ประวัติพระพุทธมหามณีรัตนปฏิมากร (พระแก้วมรกต) [History of the Emerald Buddha] (PDF) . Dhammanusasana. Chaplaincy Division, Directorat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TAF. [2023-09-08 ] (泰语) .
^ Thailand, MYHORA com. ปฏิทิน 100 ปี พ.ศ.2327–2328(2327) / ค.ศ.1784–1785 [100-year calendar, 1784–1785] . myhora.com. [2023-09-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1-21).
^ Rod-ari 2016 ,第164頁
^ Pasit Charoenwong (编). The Sights of Rattanakosin. Committee for the Rattanakosin Bicentennial Celebration. 1982. ISBN 978-9747919615 .
^ Hongvivat 2004 ,第10頁
^ พระราชพิธีสิบสองเดือนในสมัยกรุง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 มูลนิธิเล็ก-ประไพ วิริยะพันธุ์พระราชพิธีสิบสองเดือนในสมัยกรุง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 lek-prapai.org. Lek-Prapai Viriyahpant Foundation. 2016-06-16 [2019-10-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7-30) (泰语) .
^ 13.0 13.1 13.2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50頁
^ Hongvivat 2004 ,第64頁
^ 15.0 15.1 15.2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54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52頁
^ 17.0 17.1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55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71頁
^ 19.0 19.1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72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59頁
^ Chapel of the Emerald Buddha . Asia for Visitors – Your complete online travel resource for Southeast Asia. [2020-03-0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7-23) (美国英语) .
^ Roeder, Eric. The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Emerald Buddha (PDF) . Explorations in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Honolulu: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1999, 3 : 1, 18 [2014-02-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04).
^ Kleiner, Fred S (编).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Backpack Edition, Book F: Non-Western Art Since 1300 15th. Cengage Learning. 2015: 1045. ISBN 978-1-305-54494-9 (英语) .
^ 24.0 24.1 24.2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64頁
^ Buswell, Robert Jr. (编). Princeton Dictionary of Buddhis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2. ISBN 9780691157863 .
^ Matics 1998 ,第91頁
^ 27.0 27.1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67頁
^ Matics 1998 ,第40頁
^ Hongvivat 2004 ,第58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107頁
^ Hongvivat 2004 ,第42頁
^ Hongvivat 2004 ,第60頁
^ 33.0 33.1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27頁
^ Hongvivat 2004 ,第28頁
^ 35.0 35.1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88頁
^ Hongvivat 2004 ,第44頁
^ ในหลวง ทรงประกอบพิธีประดิษฐานพระบรมรูป ร.9 ณ ปราสาทพระเทพบิดร . 2020-04-07 [2020-05-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1-20) (泰语) .
^ Hongvivat 2004 ,第48–50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78–83頁
^ Hongvivat 2004 ,第54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84頁
^ Hongvivat 2004 ,第56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87頁
^ 44.0 44.1 Hongvivat 2004 ,第46頁
^ Hongvivat 2004 ,第52頁
^ 46.0 46.1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77頁
^ 47.0 47.1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91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92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94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96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97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99頁
^ Hongvivat 2004 ,第34頁
^ 54.0 54.1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104頁
^ Hongvivat 2004 ,第36頁
^ Hongvivat 2004 ,第40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106頁
^ ตำนาน "ระฆัง" วัดพระแก้ว . Thai PBS. 2017-02-11 [2020-05-07 ] (泰语) .
^ Hongvivat 2004 ,第32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102–103頁
^ Hongvivat 2004 ,第30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98頁
^ 63.0 63.1 Hongvivat 2004 ,第26頁
^ 64.0 64.1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75頁
^ Hongvivat 2004 ,第12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33–47頁
^ Hongvivat 2004 ,第14頁
^ Hongvivat 2004 ,第16頁
^ Hongvivat 2004 ,第18頁
^ Hongvivat 2004 ,第20頁
^ Hongvivat 2004 ,第22頁
^ Hongvivat 2004 ,第24頁
^ Suksri, Chakrabongse & Limpabandhu 2013 ,第48頁
书目
外部链接
泰国 特等及一等王家寺院(
พระอารามหลวงชั้นเอก )
พระอารามหลวงชั้นพิเศษ Phra Aram Luang Chan Phiset 王家特等寺院ราชวรมหาวิหาร Ratchaworamahawihan 王家优等大寺院(一等一级)ราชวรวิหาร Ratchaworawihan 王家优等寺院(一等二级)วรมหาวิหาร Woramahawihan 优等大寺院(一等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