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簡稱「中糧」、「中糧集團」(英文:China National Cereals, Oils and Foodstuffs Corporation,簡稱「COFCO」),是一家集貿易、實業、金融、資訊、服務和科研為一體的中國中央企業,橫跨農產品、食品、酒店、地產等領域,也是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進出口企業之一。自1994年起,它一直是美國《财富》雜誌中的「全球企業500強」之一,2015年排名第272位,營業收入4,054.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約58%;淨利潤為13.2億元。 2011-07-20中粮集团旗下澳洲全資子公司TopGlory成功以1.36億澳元(約11.4億港元)完成歷時3個月對澳洲糖業公司Tully Sugar的收購項目。 截止11月1日,中糧集團的上市子公司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福田實業(港交所:0420)[1]、蒙牛乳业(港交所:02319)、僑福建設(港交所:207)、中國食品(港交所:506)、大悦城地产(港交所:00207)、中粮肉食(港交所:01610)、中粮包装(港交所:00906)和中糧控股(港交所:606),以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中糧屯河(上交所:600737)、酒鬼酒(深交所:000799)、大悦城(深交所:000031)和中粮生化(深交所:000930)。 2014年4月2日中粮集团厚樸基金牽頭組織的投資團與總部位於荷蘭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的全球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Nidera簽署協議,共同持有Nidera和來寶農業各51%的股權。其中,中糧占比2/3,厚朴基金等財務投資人占比1/3。 2014年4月2日中糧集團和厚朴投資管理公司斥資15億美元收購全球農產品、能源產品、金屬礦產品領先供應鏈管理者來寶集團(Noble Group)旗下來寶農業51%股權,並將成立持股比例為51%及49%的合資公司。與厚朴共同持有的合資公司51%的股權中,中糧佔比三分之二。中糧認為組建這家合資公司有利於雙方業務的增長。 2016年7月15日,中紡集團整體併入中糧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不再作為國資委直管企業。 旗下業務
历史
前身是1952年9月於北京成立的中国粮穀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 1952年10月18日,中國和斯里蘭卡在北京簽署了《關於橡膠和大米的五年貿易協定》以及1953年大米和橡膠的兩個合同。中糧在此後的20多年裡,參與了中國與斯里蘭卡兩國政府簽訂的出口大米換取橡膠的“米膠協定”的執行,為國家換得急需的戰略物資。 1953年1月,中国粮穀出口公司与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穀油脂出口公司。1961年1月,与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5]1965年改称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 1960年下半年,華潤公司的劉朝晉以“劉良”名義與加拿大簽訂了第一份進口小麥合同,從此拉開了中國大量進口糧食的序幕。圖為1961年,劉朝晉化名“劉良”代表中糧與加拿大簽訂進口小麥合同。 1978年,中粮引入洋酒并与可口可乐合资进入中国大陆市场。1993年,中粮先后收购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国食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食品”,后更名为“中粮国际”)和“鹏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鹏利国际”)。 1998年改称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2004年改称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公司。2007年改称中粮集团公司。 曾在此公司工作过的著名人士
參考資料其他參考Information related to 中粮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