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那
任那(369年-562年)是古代被認為存在於朝鮮半島南端的一个地区或小国的名称,大致位於三韓中的弁辰(弁韓)之地,约在6世纪半被新罗所吞并。過去曾被認為受古代日本(倭)的任那日本府統治,但在2010年第二期韩日历史共同委员会研究报告认为“任那日本府”一说“与事实不符,应停止这一称呼的使用”。此后,这一假说在韩国和日本学术界被彻底否定。[1][2] 金石文
大師諱審希俗姓新金氏其先任那王族草拔聖枝每苦隣兵投於我國遠祖興武大王鼇山稟氣鰈水騰精握文符而出自相庭携武略而高扶王室▨▨終平二敵永安兎郡之人克奉三朝遐撫辰韓之俗[3][4][5] 中國史料中的任那(比《日本書紀》〔720年開始記述〕更早出現,被認為記述較可靠。)[6][7][8]
從這些中國史料中的「任那」可以總結出:
朝鮮史料中的任那
日本史料中的任那
當時的東亞形勢曹魏之後的西晉於290年發生八王之亂,之後五胡亂華,慕容氏漸強,進入遼東和遼西,樂浪、帶方兩郡隨之幾乎斷掉跟中原的陸路的聯絡。313年,高句麗、樂浪郡、帶方郡相繼滅亡;346年,前燕的慕容氏一度滅亡高句麗,357年,前燕進入中原,高句麗再起,這時候的朝鮮半島南部的政治壓力關係與形勢變化可說十分複雜。 推論任那滅亡之經過綜合這些紀錄,「任那」有可能是在512年到525年之間滅亡的。之後《日本書紀》中曾記載「任那復興」的事,對此也是旁證。 然而,又有以下記述。 從這些的記述,在任那四縣割讓後的殘留的任那的實際的滅亡年難以推測。再者,一般的文本把562年作為滅亡年。 再者,根據一般的說法「任那四縣」被認爲相當於現在的全羅南道。「加羅」相當於現在的慶尚道,跟隨所謂「任那」和「加羅」與同樣地區的別號難說的可能性高。然而,根據任那四縣割讓後的殘留的任那,是加羅國(Kara)、安羅國(Ara)、斯二岐國(Shiniki)、多羅國(Tara)、率麻國(Sotsuma)、古嵯國(Kosa)、子他國(Kota)、散半下國(Sanhange)、乞飡國(Kotsusan)、稔禮國(Nimure)十國總稱這樣的記述,加羅是任那的一地方政權的可能性極為高。[來源請求] 注釋與參考資料
關聯項目Information related to 任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