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
太仓市,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是苏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太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文化底蕴丰厚,工业发展迅速,是距离上海最近的一座城市,太仓市区与上海市嘉定区相邻。太仓市区到上海地铁11号线(嘉定西站)有公交相连,用时20分钟。2020年7月1日高铁太仓站与太仓南站通车,可到上海站与上海虹桥站,30分钟即可到达上海市区。太仓市经济增速指标近年常位居苏州市域首位,太仓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县市之一,2012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四位。市人民政府駐娄东街道县府东街99号。区域总面积为809.93平方公里。 历史太仓之名,传因春秋吴王置仓于此而得名。首见于宋郏亶《吴门水利书》:“昆山之东,地名太仓,俗号冈身”。 春秋时属吴地,秦汉为娄县惠安乡。梁天监六年(507年)析娄县置信义县,为信义县地。梁大同初(535年)为昆山县。元延祐元年(1314年)昆山州治迁至太仓。吴元年(1367年)设太仓卫。明弘治十年(1497年)割嘉定县乐智、循义二乡,昆山县新安、惠安、湖川三乡,常熟县双凤乡并建太仓州,辖崇明县,隶苏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江苏直隶州,辖镇洋、崇明、嘉定、宝山4个县。民国元年(1912年),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至民国16年属沪海道。民国24年9月属无锡督察区。 明代为太仓州,属南直隶苏州府,清代为江苏省太仓直隶州,下辖四县:镇洋县、嘉定县、宝山县、崇明縣,辖境除今太仓市以及今上海市的嘉定、宝山、崇明三区以外,还包括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部分、杨浦的一半部分、虹口、闸北、普陀三区的绝大部分和今启东市的部分地区。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州,为太仓县。1993年1月8日,太仓撤县设市。 太仓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河道纵横,土地肥沃,农业曾占重要地位,近年来的工业大发展使得很多农田已被用来筑路和修建厂房,经济发展迅速。 地理太仓地处土地肥沃的太湖平原,全境无山。太仓位于长江口南岸,东南方毗邻上海市嘉定区和宝山区,西南方毗邻昆山市,西北方毗邻常熟市,隔长江与海门市及上海市崇明区相望。 太仓市区和上海嘉定区相邻,上海轨交11号线嘉定北站到太仓市区有公交快线相连接,用时约20分钟。 城厢镇(市区)境内有太仓最大的湖泊-金仓湖,水面面积超过1000亩,总投资8亿元建成了金仓湖公园,面积达5.8平方公里,是太仓的绿肺以及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其西将建成德国特色的小镇,以北形成万丰生态园。太沙公路穿湖区而过,在公路两侧形成万亩高产水稻和油菜地。 行政区划娄东街道、陆渡街道、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区和科教新城。 2011年江苏省政府批复以陆渡镇及城厢镇、沙溪镇一部(即太仓经济开发区范围)设立娄东街道。[5] 人口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71.92万,户籍人口为49.4万。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太仓市常住人口为831113人,占苏州市的6.52%;常住人口中男性437913人,占52.69%,女性393200人,占47.31%。 经济太仓市区是全市的经济龙头,人口也较集中于市区。市区环境最好的在金仓湖,是国家4A级风景区。市区包括城厢镇、科教新城、娄东街道所辖区域。太仓港成为全国第一个享受海港待遇的内河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逾1.2亿吨。主要以化学工业,塑胶,铝合金和包装、港口物流产业为主。大型企业有SHIMANO、舍弗勒等,1993年克恩-里伯斯成为第一间入驻太仓的德国企业,截至2017年,太仓市全境共有德资企业超过280家[6],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成为中国与欧盟双方在经济贸易领域合作交流的重要示范区域。此外,太仓渔业亦非常发达,浏河是长江沿线最大的远洋渔港。 2018年GDP为1330.72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06亿元[7]。 交通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水运教育高校
中小学
名人文化和旅游
友好城市参见参考文献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民政部关于江苏省撤销太仓县设立太仓市的批复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