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五世 的教宗敬稱 參考敬稱 教宗閣下 語體敬稱 教宗閣下 宗教敬稱 聖父 身後敬稱 聖人
教宗 聖 庇護五世 (拉丁語 :Sanctus Pius PP. V ;1504年1月17日—1572年5月1日)原名安多尼·吉斯萊里 (Antonio Ghisleri),1566年1月7日當選羅馬主教(教宗),同年1月17日即位至1572年5月1日為止。[ 2] 在罗马天主教 中,他被尊奉为圣人 。[ 3]
庇护五世以他在脱利腾会议 中的举措,反宗教改革 以及整顿天主教会内部的秩序而闻名。其任内,宣布托马斯·阿奎那 为教会圣师 之一。[ 4] [ 5]
在外交方面,因伊丽莎白一世 对英国的天主教徒所施行的迫害与裂教行为,庇护五世宣布了詔書《在至高处统治 》,将伊丽莎白處以破門律 。庇护五世也组织了神圣同盟 ,以抗击奥斯曼帝国 对欧洲 的进攻。其后,神圣同盟于勒班陀战役 中击溃了奥斯曼海军,令奥斯曼帝国从此失去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庇护五世将此次胜利归功于圣母玛利亚 的代祷 与协助,并下令将进教之佑 一祷词列入圣母祷文,并钦定10月7日为圣母玫瑰节 。[ 6]
早年生活
庇护五世原名安多尼·吉斯萊里(義大利語 :Antonio Ghislieri ),1504年生于米兰公国 波斯科城 (现位于意大利)。[ 7]
吉斯萊里十四岁时進入道明会 修道,取会名Michele。1528年于热那亚 被祝圣为司铎后,往帕维亚 任神哲学 教授达十六年,同时担任初学导师和其他重要职务。1556年,吉斯萊里被祝圣为主教。第二年,任异端总调查员,同时被擢升为枢机 。教宗庇护四世 委派他管理蒙德维 教区教务。
教宗职位
1565年12月,庇护四世 逝世,吉斯萊里当选教宗 ,取“庇护五世”为名。[ 7] 他的基本施政方案是实施脱利腾会议 的各项决议案。教宗加冕禮 上,各方送来的贺礼,庇护五世全部拨充各医院 经费和救济穷人的事业。
庇护五世上任后,以大刀阔斧的精神清除教会 内各种积弊,第一道通谕是命令各级神职人员 应常驻本区 ,不得擅离职位。除严格维持教会纪律外,对一般教友 的道德 生活特别重视。罗马 饥荒期内,庇护五世把从法国 和西西里 运来的大批粮食免费散发给贫民。
庇护五世也改订了日课 和弥撒经的内容,以期适应教会人士的需要。庇护五世于1570年标准化了弥撒 的礼仪 ,即其后广为人知的脱利腾弥撒 (传统拉丁弥撒)[ 8] [ 9] ,一直被使用了400年,直到1970年被教宗保禄六世 重新修订为止。[ 10] 此外,最完整的《阿奎那 全集》(Aquinas' opera omnia ),即由庇护五世校订出版。[ 11]
庇护五世在对教会清規 倍加重视的同时,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勤操苦行 。即使老年多病时,仍然在每年守斋期 内、将临期 内守严斋 。他勤于祈祷 ,日夜与天主 晤对。人们说他在天主台前,可谓是有求必应。自修士 时代起,勤操苦行,爱护老弱孤寡如亲生子女。
除了实施各项改革外,庇护五世又以全部精力应对两大难题。一是新教 势力日渐庞大,二是土耳其人 在东方虎视眈眈准备席卷欧洲 大陆。
庇护五世对待异教徒 的政策是恩威兼施,宽猛互济的。除了加强异端 调查工作外,还用各种宣传方法向异教徒介绍天主教教义。脱利腾会议推出的《要理全书》在庇护五世任期内起草完毕,付印出版,并译成各国文字。此外,庇护五世还规定:给儿童讲解教理問答 ,成人付洗 前应有充分信仰指導,不可草率行事。
欧洲联军 在地中海 击溃奥斯曼帝国 海军,粉碎了他们的进攻。这场战事对于整个欧洲大陆的教会前途来说,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联军踏上征途起,庇护五世就不断念经祈祷,并命令各地信友举行各种公私敬礼 ,求上主护佑。1571年10月7日,当战事达到最激烈的阶段,罗马信友列队由米纳华圣堂出发,恭诵《玫瑰经 》,呼求圣母玛利亚 助佑。据说那时,正在与众枢机 开会的庇护五世,突然站起身来推开窗户向远处眺望,眼睛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才回过头来对枢机们说:“我们大家感谢天主吧!天主保佑我们的军队,打了一场空前的大胜仗。”[ 12] 为了纪念这次圣教会借着《玫瑰经 》的功效和圣母玛利亚 的大力协助,反败为胜、转危为安,庇护五世特别下令将“进教之佑”祷词列入圣母祷文,并钦定10月7日为圣母玫瑰节 。[ 6]
逝世与列圣品
庇護五世之墓
庇护五世肖像,由Pierre Le Gros所作
1572年,庇护五世积劳成疾,于5月1日与世长辞,終年六十八岁。
庇护五世于1672年由教宗克勉十世 列为真福品 [ 13] ,于1712年由教宗克勉十一世 列为圣人。[ 14] [ 15]
譯名列表
参见
参考文献
^ Pope Pius V (1566-1572) . GCatholic. [2014-04-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02).
^ Pontiffs . Holy See. [2019-09-0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9-09-09) (英语) .
^ Durant, William ‘Will’ ; Durant, Ethel ‘Ariel’ , Age of Reason Begins, The Story of Civilisation 7 , Simon & Schuster : 238–39, 1961
^ Thomas Aquinas . The "Summa Theologica" of St. Thomas Aquinas 1 . New York . 1911 [2014-04-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6-27).
^ Jan Peil; Irene van Staveren (编). Handbook of Economics and Ethics . Northampton, Massachusetts and Cheltenham , United Kingdom :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 : 8 [2014-04-30 ] . ISBN 978-1-84542-936-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6-27).
^ 6.0 6.1 Aimé Georges Martimort (编). The Church at Prayer: The Lliturgy and Time 4 . : 145. ISBN 0-8146-1366-7 .
^ 7.0 7.1 Fernand Braudel .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the Age of Philip II 2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 1027 [2014-05-08 ] . ISBN 0-520-20330-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6-27).
^ Sir Daniel Keyte Sandford , Allan Cunningham and Thomas Thompson. The Popular Encyclopedia . : 842 [2014-05-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6-27).
^ Don S. Armentrout; Robert Boak Slocum (编). An Episcopal Dictionary of the Church: A User-Friendly Reference for Episcopalians . [2014-05-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6-27).
^ Russell B. Shaw. Our Sunday Visitor's Catholic Encyclopedia . 1998: 872. ISBN 0-87973-669-0 . [失效連結 ]
^ Renzi, Christopher J, In This Light Which Gives Light: A History of the College of St. Albert the Great : 42, [2011-04-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1-11)
^ Coloma, Rev. Fr. Luis. The Story of Don John of Austria . trans. Lady Moreton. New York : John Lane : 272–73. 2010-10-11 [2013-06-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7-21).
^ Richard P. McBrien . The Pocket Guide to the Popes . Harper Collins . 2006: 283 . ISBN 0-06-113773-1 .
^ Pope Pius V . Catholic Hierarchy. 2013-09-29 [2014-02-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10-08).
^ Corkery, James; Worcester, Thomas. The Papacy Since 1500: From Italian Prince to Universal Pasto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10: 56–57. ISBN 978-0-521-50987-9 .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1至4世紀 5至8世紀 9至12世紀 13至16世紀 17至20世紀 21世紀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