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24°45′17″N 121°45′25″E / 24.754714°N 121.756992°E
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地方俗稱紅磚屋,位於臺灣宜蘭縣宜蘭市宜蘭車站前幾米廣場,1930年建立時原作為稻米分級之用,列歷史建築後,作家黃春明曾在此經營咖啡館。 樣貌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坐落於宜蘭車站的前左斜角[1],建坪約59.3坪[2]。建立時正逢於紅磚建築盛行[3],所用的紅磚為松山磚廠製[1],採英國式順丁砌[2]。屋頂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為日式四坡寄棟頂[4]。拱形入口及矩形窗,顯得典雅而親切[2]。 使用由來1919年,宜蘭線宜蘭車站到蘇澳車站局部通車後,吸引陳本運輸、國際運通、大一運通等倉儲業進駐今宜蘭市宜興路北段[3]。 宜蘭種植的稻米一年兩熟,以稱為「上冬」的米品質較好,稱為「下冬」的米則因受颱風等影響而稍差[1]。為在此將對宜蘭境內的稻米作分級,以作為直銷日本島、或內銷台灣本地、宜蘭境內自銷的依據,而於1930年建立此建築[2][4]。依前台灣總督府米穀局員工陳滄溟回憶,他在宜蘭農林學校畢業後就到此全名「台灣總督府米穀局台北事務所宜蘭出張所」的建築工作,將蓬萊米、在來米和糯米依照米粒的形狀、大小、厚實、長短,分為五個等級[1]。稻米檢查核可後,農民再運至今宜興路北段交給運送業者[3]。 保留戰後時期,總督府檢驗罐頭、植物、肥料、米穀及檢疫等五個機構改稱為室,隸屬臺灣省農林廳[5]。此紅磚屋改作為糧食局事務所[6]。 2000年11月10日,宜蘭市公所與台灣鐵路管理局排定在宜蘭火車站前闢建停車場案,預計11月18日委託設計開標,將所有地上物預定在11月底開始拆除[7]。原先鐵路局要拆除舊宿舍時,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也在名單之列,於是宜蘭市立圖書館長陳俊仁和學者林正芳等人爭取保留[8]。2001年4月13日,縣政府出面邀市公所及鐵路局等單位協商後,決定將此屋保留[9]。由縣府向鐵路局以年租金約新台幣54萬元承租[10]。28日,舉辦「前站古文物傳承」活動,由宜蘭市長呂國華從舊台鐵宿舍屋頂卸下第一片烏頭瓦片,以接力方式將一片片傳遞到此屋[11]。6月29日,以「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登錄為歷史建築[2]。 活化2002年8月19日,縣政府與鐵路局等相關單位,會勘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後,決定作為旅遊服務中心[8]。為挑選五個縣市作地方產業交流中心,行政院政務委員陳其南於2003年4月18日率經濟部商業司到宜蘭時,就由縣府推薦舊糧食局辦公廳、與羅東第二文化中心[12]。之後,經濟部補助宜蘭縣新台幣1億元興建產業交流中心,縣府除剩餘舊鐵路宿舍及辦公廳舍改建外,由建築師黃聲遠在舊糧食局辦公廳後方打造一座高15公尺、九芎形狀的鋼構以象徵宜蘭市舊稱「九芎城」[13]。2005年4月3日,作為藝術生活館的舊糧食局辦公廳啟用,由宜蘭市長呂國華、副議長陳文昌、縣商業會理事長朱儒文主持,前糧食局員工陳木連展出半世紀前的此屋照片[6]。 黃春明過去在台北市重慶南路上老店明星咖啡館書寫,因此想用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作咖啡廳來作文學交流[14]。咖啡廳名稱有「百果樹」,是因黃春明在裡面放著象徵豐富與創意的果樹模型[15]。2012年9月18日,此屋以「百果樹紅磚屋」之名開幕[15][16]。選定此日,是黃春明紀念北宜公路與《九彎十八拐》雜誌[15]。2013年6月28日,百果樹紅磚屋前的幾米廣場啟用時,黃春明也參加[17]。 2015年,宜蘭縣議會國民黨黨團書記長陳鴻禧、及楊政誠與黃定和議員,質疑黃春明沒經過公開招標,且縣府不只未收租金還每年補助新台幣98萬元給黃春明團隊,故刪除2016年補助經費[18]。對於此舉,年末12月31日,廖玉蕙、張小虹、邱坤良、向陽等上百位作家及民眾至宜蘭聲援黃春明[19]。後經民進黨府會合作,在時任議長陳文昌幫助下才保住[10]。經各界出資贊助,2016年5月28日,百果樹紅磚屋重新開幕[20]。 2019年,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租金在縣議會遭刪除,鐵路局受文化局請託而同意延後繳納租金[21]。同一年年底,審查預算,國民黨團改以2021年起須公開招標作附帶決議[22]。縣府文化局為避免圖利爭議,規定進駐團體須繳納約30萬元年租金給縣府[23]。2020年11月24日,85歲的黃春明表明12月31日後就不再續駐[16]。 2021年4月6日,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空間活化及文藝活動策劃委託經營管理開標,改由宏智國際文創公司進駐[23]。10月18日,以「BiG18紅磚屋」之名正式開幕,宜蘭縣長林姿妙、前監察院長王建煊等參加[24]。 參考資料
Information related to 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