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河之战是北宋在终结五代十国局面之后,宋太宗赵光义为收复幽云十六州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六月发动的针对辽国的第一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1]最終以宋軍大敗告終。
战役背景
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太宗赵光义親征率军成功灭掉北汉[注 1]。由于在讨伐北汉之中辽军看似一触即溃[注 2],在对新攻占的土地进行了区划[注 3]、居民[注 4]等方面的调整之后,决定出兵伐辽[注 5],夺回当年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獻給遼國的幽云十六州地区。但是此时的军队并未经过很良好的整顿,而且将士们都希望得到封赏,并不愿意继续出战,但是也没有人敢向赵光义提出反对意见[注 6]。此时端州團練使、殿前司都虞候崔翰进言,公开赞成北伐[注 7],赵光义非常高兴,直接下令枢密使、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曹彬调集各地屯兵[注 8]。
战役准备
北宋
此次出征的宋军,大多是刚刚平定北汉的部队,就连主将都没有太大变化,分别是宣徽南院使,開府儀同三司,山南東道節度使,知幽州行府事的潘美、河陽三城節度使的崔彦进、桂州观察使的曹翰、定武軍節度使的孟元喆、彰信軍節度使的刘遇、定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宋渥。
辽
经历了援救北汉时的白马岭之战的惨败后,辽国暂时没有什么准备,在北宋出战后才仓促发兵。
战役经过
沙河之战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宋朝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太宗趙光義領軍御駕親征,由太原出兵,準備北征燕雲,龐大的行軍隊伍,攜帶著軍械刀槍糧草輜重,一路向東,於五月底越過太行山脈,進入河北平原;
六月初七,為保障戰事順利,太宗又下令徵調京東、河北諸州的武器裝備和糧秣運往前線。
十三日,赵光义率兵来到镇州,随行的部队由于士气低落,很多并没有按时集结。赵光义对此非常愤怒,并要以军法处置,被思州刺史、殿前指揮使都虞候赵延溥拦了下来[注 9]。
二十日,宋军抵达辽国境内[注 10]。
二十一日,宋军抵达岐沟关,辽东易州(所谓东易州,其实就是岐沟关[注 11])刺史刘禹投降,趙光義親披甲冑,進抵益州,东易州全境被宋军控制。赵光义派千余士兵留守,其余部队继续向幽州进发[注 12]。辽北院大王耶律希达、统军使萧托古、伊实王萨哈率军于沙河阻击宋军。宋殿前司殿前東西班指揮使傅潜、殿前司騎軍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孔守正率部与辽军交战,随后宋军大部队抵达,耶律希达部被击败,宋军生擒辽军五百余人[注 13]。
兵围幽州
二十二日,宋军抵达涿州。辽军守将,判官刘元德放弃抵抗[注 14]。趙光義未做停留,連夜揮師北上。
二十三日,宋军抵达幽州城南,赵光义入驻宝光寺[注 15]。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考虑到耶律希达刚刚被击败,于是改用耶律希达的旗帜,于德胜口布置兵力引诱宋军。赵光义亲自率军发起进攻,士气大振,辽军被阵斩达千余人。耶律斜轸率军攻击宋军后方,宋军开始撤退。自此,耶律斜轸屯兵于清沙河北岸,声援幽州城[注 16]。
二十五日,燕雲之役正式打響,赵光义四面進攻幽州城,命令宋渥从城南、崔彦进从城北、刘遇从城东、孟玄喆从城西,率领各自军队猛攻幽州[注 17]。城内守将韩德让、刘弘等人一同登上城墙监督部队作战,不敢有丝毫懈怠,时辽迪里都都指挥使李扎勒灿出城投降,城中辽军更加恐慌。[注 18]
此時幽州孤立無援,唯一出現的援軍,就是耶律斜轸,但因前被宋軍擊敗,只能屯兵于八十里外清沙河北岸的德勝口,声援幽州城,不敢南下。
辽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率兵从山后驰至幽州,由于宋军在把幽州城围得水泄不通,耶律学古只得率部掘地道潜入,与城内守军共同拒守[注 19]。当天宋军三百余人趁着夜色登城,被耶律学古率领守军击退[注 20]。
三十日,辽景宗耶律贤乘机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各率所部骑兵顶替之前败退的耶律希达,前往幽州救援[注 21]。
致命錯誤決策
太宗信心滿滿,志在必得,在圍成之始,就已提前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幽州知府,就在勝利唾手可得之際,接連做出兩個錯誤且致命,最終導致幽州之戰慘敗的決策:
第一,下令「圍城三匝」,而非「圍三缺一,網開一面」:原本目的,只求攻占幽州城,並非全殲城內軍民,四面圍城,實乃兵家大忌,由於四面被圍,城內軍民沒有活路,反而激起求生意志,拼命抵抗。再者,將全部兵力投入圍城,自然放棄了在外圍偵查,機動阻援的機會;果然,後來宋軍無法提早偵測後續馳援的遼軍,並且有效阻擊,導致遭到內外夾擊。
第二,將御駕行營駐蹕幽州城北:太宗御駕行營,原本是駐蹕在城南寶光寺,如此部署,其身後事完成進攻和戰場清掃的安全地帶,即使兵敗,還可從容向南轉移後撤;不料,攻城前,卻將御駕行營移至城北曠野,不但直接將太宗暴露於遼國援軍南下的最前線,而且一旦戰敗,欲往南撤,還被幽州城阻隔。
高梁河之战
太平兴国四年七月,宋军士气进一步下降,并且这种情绪蔓延到了部分主将[注 22]。
七月初六,耶律沙部与宋军战于高梁河畔,被宋军击退。宋军乘胜追击。当天傍晚,耶律休哥率大军驰至,人手两个火把,宋军没有防备,无从判断辽军兵力,于是停止追击,速于高梁河畔防守列阵。不久遼兵夜戰,耶律休哥部在耶律斜轸部配合下,左右夹攻,耶律学古部亦出城作战,使宋军三面被圍,全线溃败。宋太宗乘驴车並負箭傷南逃,耶律休哥此时身上的伤开始发作,并没有过多追击。辽军追至涿州而止,缴获戰利不可胜计[注 23]。
战役影响
高梁河之戰結束後,宋军的勢气急转直下。宋朝禁軍在後周世宗及宋太祖時,千锤百炼,无疑是强劲如虎的精锐部队,往往戰無不勝。在攻滅北漢之餘,宋军未經修整,主力即自太原出发,幾日之内连克易、涿、顺等州,势如破竹,二十三日已兵临幽州城下。但這時宋軍已是疲惫不堪,無力再戰,最後以慘敗收場。
高梁河之战是宋軍第一次在建國戰爭中承受大敗,從此以後不再具備絕對優勢。在滅掉北漢時,没有给军士应得的赏赐,军士们心中也有怨言。此后宋辽两国进入了短暂的相持状态,两个月后,辽军南下[注 24],双方满城之战爆发。
注释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平,凡得州十,军一,县四十一,户三万五千二百二十,兵三万。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乙未,辽耶律沙等白马岭,前阻大涧,遇郭进兵,沙与诸将欲待后军,冀王塔尔及穆济以为急击之便,沙不能夺。塔尔等以先锋渡涧,未半,进率骑奋击,大败之。塔尔等及其子华格、沙之子德琳、令衮图敏、详衮唐古俱殁于阵,沙等几不能出,会耶律色珍以救兵至,万弩齐发,宋师乃退。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废隆州,毁其城。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丙申,幸太原城北,御沙河门楼。遗使分部徙居民于新并州,尽焚其庐舍,民老幼趋城门不及,死者甚众。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而帝将遂伐辽,取幽蓟。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初,攻围太原累月,馈饷且尽,军士罢乏。刘继元降,人人有希赏意……诸将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殿前都虞候崔翰独奏曰:“此一事不容再举,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时不可失也。”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帝悦,即命枢密使曹彬议调发屯兵。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庚申,车驾北征,发镇州。扈从六军有不即时至者,帝怒,欲置于法。马步军都军头赵延溥遽进曰:“陛下巡幸边陲,本以契丹为患,今敌未殄灭而诛谴将士,若举后图,谁为陛下戮力乎!”帝嘉纳之。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丙寅,次金台顿,辽境也。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东易州,即岐沟关也。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丁卯,帝躬擐甲胄,率兵次岐沟关,辽之东易州刺史刘禹以州降,留兵千人守之。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辽北院大王耶律希达,统军使萧托古,伊实王萨哈,迎战于沙河。东西班指挥使衡水傅潜、浚仪孔守正先至,击之,后军继至,大败希达军,生擒五百馀人。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戊辰,帝次涿州,判官刘原德以城降。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庚午,次辽南京之城南,驻跸宝光寺。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辽南院大王耶律色珍患南军之锐,以希达新败,为南军所易也,取其青帜,军于得胜口以诱敌。帝麾兵击之,士皆鼓勇,斩首千馀级。色珍袭其后,宋师始却。色珍军于清沙河北,为南京声援。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燕雲之役正式打響:壬申,部分诸将攻城,定国节度使宋渥攻其南面,河阳节度使崔彦进攻北面,彰信节度使刘遇攻东面,定牙节度使孟元喆攻西面。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知幽州行府事。辽南京权留守韩德让惧甚,与知三司事刘弘登城,日夜守御,而城外招胁甚急,人怀二心。会迪里都都指挥使李扎勒灿出降,城中益惧。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辽御盏郎君耶律学古闻南京被围,急救之,围师方严,乃穴地以进,偕韩德让等整器械,安反侧,随宜备御,志不少懈。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宋兵三百馀人乘夜登城,学古战却之,益修守备,以待援师。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丁丑,辽主始知南京之围,命南京宰相耶律沙救之,遗使责托果等曰:“卿等不严侦候,用兵无法,遇敌即败,奚以为将!”特里衮耶律休格知事亟,自请赴援,辽主乃以休格代希达,将五院军并发。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帝日督诸将攻城,而将士多怠。桂州观察使曹翰、洮州观察使米信屯城之东南隅,军士掘土得蟹,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其所也。且多足,敌救将至之象。又,蟹者,解也,其班师乎!”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癸未,辽耶律沙以援师至,战于高梁河,宋师击之,沙败走。会薄暮,休格自间道驰至,人持两炬,宋师不测其多寡,有惧色。休格与色珍合军,分左右翼奋击,休格被三创,战益力。学古闻援师大集,开门列阵,四面鸣鼓,居民大呼,声震天地,休格乘之。宋师大败,帝乘驴车南走。休格创甚,不能骑,轻车追至涿州,获兵仗、符印、粮馈、货币不可胜计。
- ^ 《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丙午,辽南京留守燕王韩匡嗣与耶律沙、耶律休格南伐,以报围燕之役,镇州都钤辖、云州观察使刘廷翰帅众御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