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1“突襲者” (英語:B-21 Raider ),舊稱遠程打擊轟炸機 (英語:Long Range Strike Bomber ,LRS-B),是诺斯洛普·格鲁门 研發的遠程轟炸機[ 2] ,用於取代美國空軍現役的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 和B-2幽靈戰略轟炸機 。[ 3]
2016年2月26日,美國空軍正式將「遠程打擊轟炸機」指配代號為「B-21」,意思是指二十一世紀 的新型轟炸機。[ 4] 2016年9月19日,B-21被正式命名為“突襲者”,以紀念杜立德空襲 [ 5] 。2022年12月2日,B-21首度公開亮相,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的对外宣传稱這是"世界上首架第六代飞行器"[ 6] 。B-21於2023年11月10日首飛,预计将于2026-2027年投入使用[ 7] [ 8] 。
歷史
2009年,由於美國財政緊張,五角大樓宣布中止「下一代轟炸機 」(Next-Generation Bomber,NGB)計畫的研發,並延長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 、B-1 等轟炸機的服役期限。其後,美國空軍啟動另一個更為廉價的遠程轟炸機計畫,是為LRS-B的始端。
與美國另一個轟炸機 計畫「下一代轟炸機」相比,LRS-B更注重降低成本 。[ 9] 現時由於美國財政的不明朗因素,LRS-B計畫可能已和NGB計畫合併,但相關部門一直未就此作出解釋,可是據媒體報道,兩個計畫一直在同時進行[ 9] ,惟NGB計畫可能已在過程中被停止過數次。
LRS-B計畫預計在2020年代中期開始制造80架至100架具高度隱形 性能的遠程轟炸機,並且將每架生產成本限制在2010年美元幣值的5.5億美元。[ 2] 2015年10月27日,美國國防部 宣布由诺斯洛普·格鲁门 公司獲得遠程打擊轟炸機 (LRS-B)的合約。[ 10] 2022年12月,美國空軍估計,開發、採購及操作100架B-21轟炸機,整個項目及機隊將在30年期間耗費2030億美元。[ 11]
下一代轟炸機
2004年6月,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 開始研究新型轟炸機計畫,用以取代當時老舊的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 ,並且計劃目標在2018年便開始服役,是為「2018轟炸機」的名稱來源,隨後正式命名為「下一代轟炸機」。[ 12] 當時一些猜測認為,下一代轟炸機將會是具超音速速度和無人駕駛飛行能力[ 12] ,然而後來美國空軍少將馬克·馬修斯(Mark T. Matthews)表示載人亞音速轟炸機將會在2018年提供滿足於要求的作戰範圍和有效載荷性能[ 13] ,這或許表明了下一代轟炸機依舊是載人飛行和只有亞音速速度。
2006年,美國空軍戰略司令部在其四年防務評估報告(QDR)中說,新型轟炸機將被指定為「B-3」。[ 14] [ 15]
2008年1月25日,波音 和洛克希德·马丁 宣布達成協議,雙方將共同為美國空軍開發新型的戰略轟炸機,以增加爭奪空軍生產訂單的籌碼。[ 16] 這一合作將由波音 作為主要承包商,佔約60%的份額,而洛克希德·马丁就佔約40%的份額。[ 17] 其後美國另一大的國防承包商诺斯洛普·格鲁门 也宣布將角逐美國空軍的訂單。
2009年5月19日,美國空軍參謀長諾頓·施瓦茨 表示,美國空軍在2010年的預算中的重點將在「遠程打擊轟炸機」而非「下一代轟炸機」計畫。[ 18] 在此一表示不久,兩個競爭團隊就在6月被告知NGB計畫將被中止。[ 19] 五角大樓由於取消計畫,也宣布將延長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 、B-1 和B-2幽灵战略轰炸机 的服役期限,並停止NGB計畫的撥款。[ 20]
可是關於NGB計畫的新聞或資料至今依然不斷出現,有報導也指出NGB計畫已於2011年恢復[ 21] ,因此NGB計畫可能一直和LRS-B計畫同時進行,用以作為將取代B-2幽灵战略轰炸机的「2037轟炸機 」的過渡機型。
遠程打擊轟炸機
2009年9月16日,在NGB計畫被中止後,美國國防部長罗伯特·盖茨 批准了空軍的新型轟炸機概念,但堅持這必須是美國空軍負擔得起的。[ 22] 2011年1月6日,罗伯特·盖茨發表2012年度美國國防預算的講話時,宣布將重大投資一款遠程、具核打擊能力,也可遙控駕駛的轟炸機。他還表示,飛機將採用「現有技術」開發,以確保能在預計的時間表範圍內為空軍提供新型轟炸機。[ 23] 至此,美國空軍便獲准啟動一個名為「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採購計畫。
2011年3月,美國空軍打算購買80架至100架的新型轟炸機。[ 24] [ 25] 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 也表示,除了戰略轟炸、戰術轟炸和快速全球打擊能力外,該新型轟炸機也將會成為美國戰略系統的一部份,負責進行地面監視和電子攻擊。[ 26] 其後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 就方案表明,需要為該型轟炸機提供兩種發動機方案。[ 27] 據了解,這兩個發動機可能是普惠 的F119渦輪扇發動機 和F135渦輪扇發動機 及通用电气 的F136渦輪扇發動機。[ 28] [ 29]
2012年2月15日,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空軍已在2013年預算中預留2.92億美元撥款其要求的轟炸機計畫中,同時還將限制在每架造價當時幣值的5.5億美元,[ 30] 而該計畫被稱為「遠程打擊轟炸機」(Long Range Strike Bomber)。[ 31]
在計畫正式被定立後,波音 和洛克希德·马丁 兩個公司也宣布聯手參與LRS-B計畫,該團隊將與NGB計畫一樣,由波音公司作為主要承包商,其優勢將在於波音的轟炸機經驗與洛克希德·马丁的隱形 性能研發經驗。而另一個美國主要國防承包商诺斯洛普·格鲁门 也會參與此次計畫競爭,其優勢在於其曾研發的B-2幽灵战略轰炸机 。
有關LRS-B計畫的唯一官方細節,就是它可能可以選擇「載人」和「無人」兩種駕駛模式和使用低可偵測性技術 技術。[ 32] 2014年1月,美國前空軍參謀長諾頓·施瓦茨表示,五角大樓應該放棄未來F-35閃電II戰鬥機 裝備核武器的計畫,並將此角色交予LRS-B。但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已確定將會在未來十年升級F-35的核部署能力。[ 33]
就方案的準備,美國空軍打算發布一個完整的徵求建議書(REP),並在2014年秋季 開啟LRS-B計畫的兩個競爭團隊的競爭,而那兩個競爭團隊可能是诺斯洛普·格鲁门和波音 –洛克希德·马丁 。[ 34] 2015年1月,美國國防新聞週刊 援引一位消息人的預測,LRS-B可能只有B-2的一半大小,並搭載兩個F135渦輪扇發動機 功率等級的發動機。[ 35]
2015年10月27日,诺斯洛普·格鲁门 擊敗波音 –洛克希德·马丁 團隊獲得遠程打擊轟炸機 (LRS-B)的合約,新型轟炸機將擁有比B-2更小的機身,但保持前者的布局,預計於2020年代中期形成初始戰鬥力。[ 36]
B-21隱形戰略轟炸機
美国空军部长弗蘭克·肯德爾三世 2021年9月20日出席空军协会(Air Force Association)举办的2021航空、太空与网路年度会议(Air, Space&Cyber Conference 2021)时公开表示,有5架B-21新型远程攻击轰炸机正在加州棕榈谷 的空军42号工厂 进行最后组装工作。这比先前透露的2架多了3架。
美国国会研究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9月22日向国会提交了一份《空军B-21突袭者远程轰炸机》报告(Air Force B-21 Raider Long-Range Strike Bomber),证实了上述说法,并指5架生产中的B-21可能包括至少1架用于静态测试,1架用于初始飞行测试,预计2022年中正式首飞,这款飛機的核打击能力,使國會重新審視海、地、空「三位一体 」在核戰略中各自扮演的角色。[ 37]
2022年5月20日,美国空军宣布B-21的新的首飞日期预计为2023年,意味着相较于之前公开预计的在2022年的年中进行首飞,推迟了至少6个月。推迟的具体原因没有被指出,同时B-21的项目进度被描述为符合预计。[ 38]
2022年9月20日,美國空軍 宣布B-21將於2022年12月第一個星期公開亮相。2022年12月2日,B-21在加州 棕櫚谷 的空軍42廠(Air Force Plant 42)首度公開亮相。[ 39] [ 40]
設計特點
高度的低可偵測性技術 能力
可選擇「載人」和「無人」兩種駕駛模式
亞音速 為最大速度
按2010年的估算,每架造價限制在5.5億美元
遠程打擊能力
能夠適配大部分的武器型號的掛載
參見
參考來源
^ Gertler, Jeremiah. Air Force B-21 Raider Long-Range Strike Bomber (PDF) .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2017-06-17 [2018-03-25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12-05).
^ 2.0 2.1 Ed Gulick. AF moves forward with future bomber .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2014-07-12 [2015-07-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2-06).
^ 美國新型遠程轟炸機計畫預計投資900億美元 . 2015-03-07 [2015-07-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7-13).
^ 存档副本 . [2016-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2-27).
^ 郭庆娜. 9月21日译名发布:B-21 Raider . 参考消息 . [2016-09-2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9-22).
^ Haley Britzky and Ellie Kaufman. Air Force unveils newest stealth bomber aircraft . CNN . 2022-12-03 [2022-12-0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2-17).
^ Decker, Audrey. B-21 takes flight, heads to Edwards AFB for more tests . Defense One. 2023-11-10 [2023-11-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1-13) (英语) .
^ Second B-21 Raider Under Construction As The First One Approaches Roll-Out In Early 2022 . The Aviationist. 2021-01-17 [2022-03-0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3-04) (美国英语) .
^ 9.0 9.1 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合作開發美空軍下一代遠程轟炸機 . 2013-10-29 [2015-07-1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5-05).
^ Air Force Awards Contract for Long Range Strike Bomber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5-10-27 [2015-10-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10-28).
^ Hennigan, W.J. The Making of the U.S. Military's New Stealth Bomber . Time. 3 Dec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 于14 November 2023).
^ 12.0 12.1 Grant, Dr. Rebecca (February 2007), Return of the Bomber, The Future of Long-Range Strike (PDF), Air Force Association.
^ Warwick, Graham. "Speed bump: USAF sets modest goals for new bombe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light International , 12 June 2007.
^ "Why the US Wants a New Bombe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Diplomat , 6 May 2012.
^ Ehrhard, Tom. "An Air Force Strategy for the Long Hau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17 September 2009.
^ Boeing, Lockheed to work on new bomber , UPI, 2008-01-25 [2015-07-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8-15) .
^ Boeing, Lockheed team up on bomber project , The Star, [2015-07-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0-03) .
^ Schwartz: Service needs long-range capability , Air Force Times, May 2009
^ RL34406, "Air Force Next-Generation Bomber: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18 September 2009
^ 俄稱殲20逼美軍降低新轟指標盡快裝備應對威脅 . 2011-02-18 [2015-07-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2-04).
^ 美國將耗資500億美元研制轟炸機 . 2011-05-20 [2015-07-1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7-12).
^ "Gates endorses new U.S. bomber projec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uters
^ Gates, Robert M, Statement on Department Budget and Efficiencies , The Pentagon: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5-07-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1-16)
^ Reed, John. "Air Force Hopes to Buy 80 to 100 Next Gen Bombe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oD Buzz , 30 March 2011.
^ Erwin, Sandra. "Air Force Chief: We Will Not 'Overdesign' the New Stealth Bombe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Association . 9 February 2012.
^ Majumdar, Dave, Air Force can use savings for bomber, fighters , Air Force Times, 2010-01-30 [2010-01-31 ]
^ Bedard, Paul. "Pentagon, Obama Bomb House Bid To Revive Jet Engin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US News , 24 May 2011.
^ Reed, John. P&W Pitches Engine For Long-Range Strike . Defense News . 2010-09-15 [2013-02-2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04-08).
^ Next Gen Bomber Linked To Self-Funded F136 . Aviation Week . 2011-05-04. [失效連結 ]
^ Munoz, Carlo. "DoD Fast Tracks New Bomber; 'Planning Number' is $550 Million Per Plan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ol Defense . 15 February 2012.
^ Butler, Amy. "Amid Cuts USAF Cautiously Funds F-35, Bomber." [失效連結 ] Aviation Week . 13 February 2012.
^ Boeing, Lockheed Team on Long Range Strike Bomber Archive.is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3-10-26 - Defensenews.com, 25 October 2013
^ Mehta, Aaron. Schwartz: Move away from nuclear F-35 . www.militarytimes.com. Gannett Government Media. 2014-01-17 [2014-01-1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2-03).
^ MEHTA, AARON. James: USAF Expects Long-Range Bomber RFP in Fall . www.defensenews.com. Gannett Government Media. 2014-02-26 [2014-02-2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2-27).
^ Shrouded in Mystery, New Bomber Makes Waves - Defensenews.com, 19 January 2015
^ 美要造百架隐身轰炸机威慑中国 隐身性或超越B2 . 2015-10-27 [2016-01-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2-05).
^ 存档副本 . [2023-09-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9-08).
^ B-21 Raider First Flight Now Postponed to 2023 . [2022-05-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8-06). 26 5月 2022.
^ Pentagon debuts its new stealth bomber, the B-21 Raider . AP NEWS. 2022-12-02 [2022-12-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1-16) (英语) .
^ 劍指中國 美軍B-21「突襲者」匿蹤戰略轟炸機亮相 . 世界新聞網. 2022-12-02 [2022-12-0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2-04).
原始序列 (1924–1930)
主要序列 (1930–1962) 遠程轟炸機 (1935–1936) 三軍航空器命名系統 (1962–至今)無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