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十上经

十上经》(巴利文Dasuttar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长部》中的最后一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住在瞻婆城伽伽罗池边,舍利弗为众比丘说法,按內容排序,共讲了十門,每門細目從一至十,集一百個項目,共五百五十法。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十上經》(第1部第52卷)、《十報法經》(第1部第233卷)。

內容

1应多所作 2应当修 3应遍知 4应断 5舍分 6胜分 7难解 8应令生 9应胜知 10应作证
一法 于诸善法中不放逸 可意俱行之身念 有漏有取之触[1] 有我之慢 非理作意[2] 如理作意[3] 无间心定 不动之智 一切有情是依食而住 不动心解脱
二法 正念正知 无明有爱 恶言恶友 善言善友 诸有情染因及缘
诸有情之清净因及缘
灭尽智无生智 有为界无为界[4] 妙明解脱[5]
三法 亲近善士
听闻正法
法随法行[6]
三定 三受 三爱 三不善根 三善根 三出离界 三智 三界 三明
四法 四轮 四念处 四食 四瀑流 四轭 四离轭 四定 四智 四圣谛 四沙门果
五法 五勤支 五正定支 五取蕴 五盖 五心芜 五根 五出离界 五正定智 五解胜处 五法蕴
六法 六和敬法 六随念处 内六处 六爱身 六不恭敬 六恭敬 六有胜分 六恒住 六无上支 六通
七法 七财 七觉支 七识住 七随眠 七非正法 七正法 七善士法 七想 七殊妙事 七漏尽力
八法 根本梵行之慧八因缘 八圣道支 八世法 八邪 八懈怠事 八精进事 梵行住之八不时不节 八大人觉 八胜处 八解脱
九法 九正思惟根法 九清净勤支 九有情居 九爱根法 九害心事 九害心调伏 九种种 九想 九次第住 九次第灭
十法 十依因法 十偏处 十处 十邪 十不善业道 十善业道 十圣居 十想 十尽事 十无学法

注释与引用

  1. ^ 《巴利文大藏经·长部·十上经》:Phasso sāsavo upādāniyo. 《长阿含·十上经》:谓有漏触。
  2. ^ 《巴利文大藏经·增支部一·二集·第十一 希望品》: Dveme, bhikkhave, paccayā rāgassa uppādāya. Katame dve? Subhanimittañca ayoniso ca manasikāro. Ime kho, bhikkhave, dve paccayā rāgassa uppādāyā" ti. 诸比库!此等是为生贪之二种缘。何为为二种缘呢?净相与非理作意。诸比库!此等是为生贪之二种缘。
  3. ^ 《巴利文大藏经·相应部三·第一·蕴相应》: 诸比库!对色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诸比库!比库若对色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4. ^ 《巴利文大藏经·长部·十上经》:Dve dhātuyo–saṅkhatā ca dhātu asaṅkhatā ca dhātu. 二界,有为界与无为界,此二法是应胜知。
  5. ^ 《巴利文大藏经·长部·十上经》:Vijjā ca vimutti ca. Ime dve dhammā sacchikātabbā. 明与解脱,此二法是应作证。
  6. ^ 《巴利文大藏经·长部·合诵经》:Cattāri sotāpattiyaṅgāni–sappurisasaṃsevo, saddhammassavanaṃ, yonisomanasikāro, hammānudhammappaṭipatti. 四预流向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巴利文大藏经·长部·十上经》:katame tayo dhammā bahukārā? Sappurisasaṃsevo, saddhammassavanaṃ, dhammānudhammappaṭipatti. Ime tayo dhammā bahukārā. 何为三法是应多所作?亲近善士,听闻正法,法随法行。此三法是应多所作。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