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历史学家列表

下面依生卒年份次序列出較知名的历史学家,華人史家的研究範圍只是依其大概或傑出領域做分類,並無絕對性。而斷代的划分是依照日本歷史學家內藤湖南的分法。

歐洲史學家


歐洲近、現代史學家

法國

英國

德國

亞洲史學家

日本

蒙古國、中國、越南、韓國史學家

此列表以各个历史学家的研究方向为大致分类依据。

上古史

  •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左傳》、《國語
  •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春秋
  • 司馬談(?—前110年),中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之父
  •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淮南子
  • 司馬遷(前135年?—前87年?),《史記
  • 褚少孫(生卒年不詳),補述《史記》
  • 桓寬(生卒年不詳),《鹽鐵論
  • 劉向(約前77年—前6年),《別錄》、《列女傳》、編集《戰國策
  • 劉歆(約前50年—23年),《七略
  • 班彪(3年—54年),中國東漢史學家,班固之父
  • 趙曄(生卒年不詳),《吳越春秋
  • 班固(32年—92年),《漢書》、《東觀漢記
  • 班昭(約45年?—約117年?),中國東漢女史學家,班固之妹
  • 劉珍(生卒年不詳),《東觀漢記
  • 荀悅(148年—209年),《漢紀
  • 王先謙(1842年—1917年),《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
  • 羅振玉(1866年—1940年),《殷墟書契考釋》
  •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觀堂集林》
  • 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 顧頡剛(1893年—1980年),《古史辨》
  • 蒙文通(1894年—1968年),《古史甄微》 、《辑校李荣老子注》、《辑校成玄英老子义疏》、《周秦少数民族研究》
  • 董作賓(1895年—1963年),《殷墟文字甲編》、《卜辭中所見之殷曆》
  • 李济(1896年—1979年),《西阴村史前遗存》、《殷墟器物甲编·陶器》
  • 馬非百(1896年—1984年),《秦始皇帝傳》、《秦集史》、《秦史綱要》
  • 徐中舒(1898年—1991年),《甲骨文字典》、《古詩十九首考》、《禹鼎的年代及其相關的問題》、《論〈戰國策〉》
  • 張蔭麟(1906年—1942年),《中國史綱-上古篇》
  • 童书业(1908年—1968年),《春秋史》、《中国疆域沿革史略》、《先秦七子思想》
  • 杨向奎(1910年—2000年),《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 陈梦家(1911年—1966年),《殷代铜器》、《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蔡器三记》、《尚书通论》
  • 杨宽(1914年—2005年),《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張光直(1931年—2001年),《中國青銅時代》
  • 朱绍侯(1926年—),《军功爵制研究》、《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
  • 安作璋(1927年—),《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班固评传》
  • 許倬雲(1930年—),《萬古江河》、《西周史》、《漢代農業》、《歷史分光鏡》
  • 李學勤(1933年—2019年), 《東周與秦代文明》、《古文字學初階》、《新出青銅器研究》
  • 熊铁基(1933年—),《秦汉官制史稿》、《秦汉文化志》、《中国老学史》、《中国庄学史》
  • 李民(1934年—), 《〈尚書〉與古史研究》、《夏代文化》、《夏商史探索》、《古本竹書紀年譯注》、《殷商社会生活史》
  • 陈恩林(1940年—),《先秦军事制度研究》、《中国春秋战国军事史》、《逸斋先秦史学术论文集》、《白话精评左传纪事本末》
  • 李開元(生年不詳),《漢帝的建立與劉邦集團》、《復活的歷史》、《歷史的鏡像》
  • 杜正勝(1944年—),《編戶齊民》、《古代國家與社會》
  • 周天游(1944年—),《八家后汉书辑注》、《后汉纪校注》、《两汉复仇盛行的原因》
  • 阎步克(1954年—),《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服周之冕》

中古史

近世史

近現代史

  • 陸心源(1838年—1894年),《唐文拾遺》、《宋史翼
  • 洪钧(1839年—1893年),《元史译文证补
  • 趙爾巽(1844年-1927年),《清史稿
  • 柯劭忞(1848年-1933年),《新元史
  • 屠寄(1856年—1921年),《蒙兀儿史记
  •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 陳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温考》、《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通鉴胡注表微》
  • 蒋廷黻(1895年—1965年),《中国近代史》
  • 陈旭麓(1918年—1988年),《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胡绳(1918年—2000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 唐德剛(1920年—2009年),《晚清七十年》、《李宗仁回憶錄》、《顧維鈞回憶錄》、《毛澤東專政始末1949-1976》、《中美外交史百年史1784-1911》
  • 劉廣京(1921年—2006年),《英美航運勢力在華的競爭》
  • 高陽(1922年—1992年),《胡雪巖》、《慈禧全傳》、《紅樓夢斷》、《曹雪芹別傳》
  • 徐中約(1923年—2005年),《中國近代史》、《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外交,1858—1888年》
  • 章开沅(1926年—),《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史》、《清通鉴》
  • 李文海(1932年—2013年),《天有凶年:清代災荒與中國社會》、《世紀之交的晚清社會》、《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近代中國災荒紀年》、《太平天國社會風情》、《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從民族沉淪到民族振興》、《近代中國是怎樣走向共和的》
  • 張玉法(1936年—),《中國現代史》、《中國近代現代史》、《中國現代史略》、《中華民國史稿》
  • 杨天石(1936年—),《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南社史长编》、《民国掌故札记集》、《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
  • 陳永發(1944年—),《紅太陽下的罌粟花》、《延安的陰影》、《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 胡平生(1945年—),《民國初期的復辟派》、《民國時期的寧夏省》、《中國現代史書籍論文資料舉要》、《抗戰前十年間的上海娛樂社會》
  • 陳兼(1952年—),《中國走向朝鮮戰爭之路》、《劍橋冷戰史·中國卷》、《毛澤東的中國與冷戰》
  • 罗尔纲(1901年—1997年),《太平天国史》、《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湘军兵志》
  • 简又文(1896年—1978年),《太平天国全史》、《冯玉祥传》
  • 邵循正(1909年—1972年),《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盛宣怀未刊信稿》
  • 茅海建(1945年—),《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戊戌变法史事考》、《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
  • 沈志华(1950年—),《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
  • 罗志田(1952年—),《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
  • 许纪霖(1957年—),《中国现代化史》、《城市的记忆——上海文化的多元历史传统》
  • 桑兵(1958年—),《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 刘凤翰,《国民党军事制度史》、《蒋纬国口述自传》、《武卫军》、《袁世凯与戊戌政变》
  • 高华(1954年-2011年),《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身份和差异:1949-1965年中国社会的政治分层》、《在历史的风陵渡口》、《革命年代》、《历史学的境界》
  • 杨奎松(1953年-),《开卷有疑》《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中间地带”的革命》等作品。
  • 金冲及(1930年-),《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毛泽东传(1893—1949)》、《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毛泽东传(1949—1976)》、《陈云传》、《李富春传》。《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辛亥革命史稿》(四卷本)、《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论清末的立宪运动》。
  • 朱维铮(1936年-2012年),《走出中世纪二集》《重读近代史》《音调未定的传统》《近代学术导论》。

美洲近代史學家

美國

其他領域漢人史學家

西洋史

  • 王韬(1828年—1897年),《法國志略》、《普法戰紀》、《法蘭西志》、《美利堅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西古史》、《西事凡》
  • 陳衡哲(1890年—1976年),《西洋史》、《文藝復興小史》、《歐洲文藝復興史》
  • 蒋孟引(1907年—1988年),《中英关系1856—1860》、《英国史丛论》
  • 王绳祖(1905年—1990年),《马嘉里案和烟台条约》、《欧洲近代史》、《近代欧洲外交史》、《国际关系史》
  • 齊世榮(1926年—),《(6卷本)世界史》(主编之一)、《绥靖政策研究》
  • 马克垚(1932年—),《世界历史·中古部分》(主编之一)、《世界史·古代史编》(主编之一)、《世界文明史》、《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英国封建社会研究》
  • 侯建新(1951年—),《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 王曾才(1935年—),《西洋現代史》、《西洋近世史》、《世界近代史》、《世界通史》、《西方文化要義》
  • 朱孝遠(1954年—),《近代歐洲的興起》、《歐洲文藝復興》
  • 苗力田(1917年—2000年),《亚里士多德全集》(译著)
  • 顾准(1915年—1974年),《希腊城邦制度》
  • 甘阳(1952年—),《古今中西之争》
  • 钱乘旦(1949年—),《大国崛起》、《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通史》、《欧洲文明: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 王晴佳(生年不詳),《台灣史學50年》、《西方的歷史觀念》、《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

亚洲史

  • 翁广平(1760年—1824年),《吾妻镜补》
  • 朱杰勤(1913年—1990年),《亚洲各国史》、《中国和伊朗关系史稿》、《东南亚华侨史》
  • 吴廷璆(1910年—2003年),《日本史》、《日本近代化研究》
  • 许云樵(1905年—1981年),《北大年史》、 《马来亚史》 、《马来亚近代史》、《马来纪年》
  • 贺圣达(1948年—),《缅甸史》、《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东南亚文化发展史》
  • 金克木(1912年—2000年),《梵语文学史》、《中印人民友谊史话》
  • 林承节(1936年—),《印度史》、《印度古代史纲》、《印度近现代史》
  • 吴俊才(1921年—1996年),《印度史》、《甘地与现代印度》
  • 马坚(1906年—1978年),《阿拉伯简史》、《阿拉伯通史》
  • 纳忠(1909年—2008年),《阿拉伯通史》、《回教诸国文化史》
  • 彭树智(1931年—),《二十世纪中东史》、《阿拉伯国家史》、《阿富汗史》
  • 哈全安(1961年—),《古典伊斯兰世界》、《阿拉伯封建形态》
  • 金成镐(1951年—),《朝鲜近代史研究》、《朝鲜·韩国历史大事编年》
  • 薄音湖(1946年—),《简明古代蒙古史》、《明代蒙古史论》

臺灣史

  • 連橫(1878年—1936年),《臺灣通史》(1920年—1921年)、《臺灣語典》(1933年)、《連雅堂先生全集》(1992年)
  • 曹永和(1920年—2014年),《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中國海洋史論集》
  • 黃富三(1940年—),《台灣簡史—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戒嚴時期台灣政治事件檔案與口述歷史》、《美麗島事件》
  • 翁佳音(1940年—),《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灣通史類著作解題與分析》
  • 許達然(1940年—),《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社會史論》、《台灣人民起事和歷史發展,1683-1894》
  • 李筱峰(1952年-),《解讀二二八》、《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台灣史100件大事》、《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灣革命僧林秋梧》、《台灣史101問》、《台灣民主運動40年》
  • 吳密察(1956年—),《台灣近代史研究》
  • 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
  • 周婉窈(1956年-),《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情願運動》、《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灣歷史圖說》、《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新世代及永懷少年心的國人》、《史家的技藝》(馬克.布洛克原著)、(散文集)《面向過去而生》、《古典日文解讀法》
  • 方真真(1958年-),《明末清初臺灣與馬尼拉的帆船貿易(1664-1684)》、《臺灣西班牙貿易史料(1664-1684)》、《西班牙史》、《華人與呂宋貿易(1657—1687)》、《十七世紀北臺灣的西班牙帳簿,第一冊(1626-1633)》
  • 薛化元(1960年-),《台灣歷史年表》、《『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49~1960)》、《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張君勱思想研究》、《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論(1861~1900)》、《台灣開發史》、《台灣歷史》、《中國近代史》
  • 何義麟(1961年-),《戰後在日台灣人的處境與認同》、《台湾現代史――二・二八事件をめぐる歴史の再記憶》、《矢內原忠雄及其『帝國主義下之台灣』》、《跨越國境線──近代台灣去殖民化之歷程》、《二・二八事件――「台湾人」形成のエスノポリティクス》
  • 蘇瑞鏘(1967年-),《白色恐怖在臺灣──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戰後臺灣組黨運動的濫觴──「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
  • 王政文(1975年-),《天路歷程:清末台灣基督徒的改宗與認同》、《台灣義勇隊:台灣抗日團體在大陸的活動(1937-1945)》

歐美漢族移民史学家

地理史

  • 岑仲勉(1885年—1961年),《佛游天竺記考釋》、《漢書西域傳地里校釋》、《中外史地考證》、《隋唐史》
  • 許雲樵(1905年—1981年),《南洋史
  • 譚其驤(1911年—1992年),《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
  • 嚴耕望(1916年—1996年),《兩漢太守刺史表》、《唐史研究叢稿》、《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
  • 张星烺(1889年—1951年),《欧化东渐史》、《历史的地理基础》
  • 葛劍雄(1945年—),《西漢人口地理》、《統一與分裂》、《中國移民史》、《中國人口史》
  • 曹树基(1956年—),《中国移民史》、《中国人口史》
  • 万明(1953年—),《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中葡早期关系史》、《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

科技史

  • 梁思成(1901年—1972年),《中國雕塑史》、《營造算例》、《營造法式註釋》、《清式營造則例》、《中國建築史》
  • 魯桂珍(1904年—1991年),《中國的科學與文明》、《針灸歷史與理論》
  • 劉君燦(1945年—),《中國天文學史新探》、《科技史與文化》、《談科學思想史》、《中國科技史采風錄》

法制史

  • 沈家本(1840年—1913年),《历代刑法考》、《律目考》、《历代刑官考》、《刑志总考》
  • 瞿同祖(1910年—2008年),《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 张晋藩(1930年—),《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律史论》

經濟史

  • 李劍農(1880年—1963年),《中國經濟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
  • 陶希聖(1899年—1988年),《唐代社會概略》、《中國之分裂與統一》
  • 孫毓棠(1911年—1985年),《漢代的財政》、《戰國秦漢時代的紡織業》、《中國古代經濟史論叢》
  • 全漢昇(1912年—2001年),《唐宋帝國與運河》、《中國經濟史論叢》
  • 楊聯陞(1914年—1990年),《國史探微》、《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陞往來書札》
  • 梁方仲(1908年—1970年),《明代户口、田地赋税统计》、《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 王國斌(生年不詳),《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及歐洲經驗的局限》
  • 葉國洪(1949-)《張之洞與近代中國工業化》

社會史

  • 张亮采(1870年—1906年),《中国风俗史》
  • 鄧初民(1889年—1981年),《社會史簡明教程》、《中國社會史教程》
  • 徐養秋(1896年—1972年),《漢代教育史》
  • 周谷城(1898年—1997年),《中國社會史論》、《中國文化史叢書》
  • 侯外庐(1903年—1987年),《中國古代社會與老子》、《中國古代社會史論》
  • 羅香林(1906年—1978年),《中國民族史》、《歷史之認識》、《民俗學論叢》
  • 葉文心(生年不詳),《上海百年風華》
  • 費孝通(1910—2005),《鄉土中國》、《江村經濟》、《鄉土重建》、《內地農村》、《生育制度》、《中國紳士》
  • 傅衣凌(1911—1988),《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明代江南市民经济初探》、《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福建社会与乡村经济》

史學史

  • 金毓黻(1887年—1962年),《中國史學史》、《東北通史》
  • 李宗侗(1895年—1974年),《史學概要》、《中國史學史》、《中國古代社會史》
  • 傅斯年(1896年—1950年),《夷夏東西說》、《東北史綱》、《性命古訓辨證》、《史學方法導論》
  • 劉咸炘(1896年—1932年),《推十書》
  • 沈剛伯(1896年—1977年),《沈剛伯先生文集》
  • 柴德賡(1908年—1970年),《史學叢考》、《史藉舉要》
  • 严耕望(1916年—1996年),《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钱穆宾四先生与我》
  • 杜維運(1928年—2012年),《史學方法論》、《中國史學史》
  • 倉修良(1933年—),《章學誠和文史通義》、《史學、史家、史籍》
  • 瞿林東(1937年—),《唐代史學論稿》、《中國史學史綱》
  • 汪榮祖(1940年—),《史家陳寅恪傳》、《史傳通說》、《章太炎研究》、《蔣介石評傳》、《史學九章》
  • 罗志田(1952年—),《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近代中国史学十论》、《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
  • 王汎森(1958年—),《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何以三代之下有乱无治——明夷待访录》、《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

文學史

  • 林傳甲(1877年—1922年),《中國文學史》》、《遼金元三史蒙拾》
  •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宋元戏曲史
  • 魯迅(1881年—1936年),《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
  • 謝無量(1884年—1964年),《中國大文學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婦女文學史》
  • 錢基博(1887年—1957年),《現代中國文學史》、《明代文學》
  • 游國恩(1899年—1978年),《楚辭概論》、《先秦文學》、《中國文學史大綱》
  • 劉大傑(1904年-1977年),《中國文學發展史》
  • 繆鉞(1904年—1995年),《中國史上之民族詞人》、《詩詞散論》、《讀史存稿》、《杜牧年譜》、《杜牧傳》
  • 錢鍾書(1910年—1998年),《管錐編
  • 王瑤(1914年—1989年),《中國新文學史稿》、《中古文學史論》、《魯迅作品論集》
  • 葉石濤(1925年—),《台灣文學史綱》
  • 葉慶炳(1927年—),《中國文學史》
  • 袁行霈(1936年—),《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中國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史》
  • 彭瑞金(1947年—),《高雄市文學史》、《戰後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2008年台灣文學年鑑》
  • 陳芳明(1947年—),《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灣新文學史》
  • 林瑞明(1950年—),《晚清譴責小說的歷史意義》、《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
  • 陈尚君(1952年—),《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唐代文学丛考》、《〈唐文拾遗〉校订》
  • 王德威(1954年—),《臺灣:從文學看歷史》、《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

思想史

  •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國故論衡》、《國學概論》、《菿漢三言》
  • 胡適(1891年—1962年),《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
  • 馮友蘭(1895年—1990年),《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國現代哲學史》
  • 熊十力(1885年-1968年5月23日),《新唯识论》、《论六经》、《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乾坤衍》。
  • 侯外庐(1903年—1987年),《中国思想史纲》
  • 徐復觀(1903年—1982年),《中國思想史論集》、《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
  • 唐君毅(1909年—1978年),《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硏究集》、《中國哲學原論》、《人生之體驗》
  • 牟宗三(1909年—1995年),《歷史哲學》、《中國哲學的特質》、《中國文化的省察》
  • 季羨林(1911年—2009年),《東方文學史》、《東方文化研究》、《禪與東方文化》
  • 任繼愈(1916年—2009年),《中國哲學史論》、《墨子與墨家》、《天人之際》
  • 饒宗頤(1917年—2018年),《中國文化與科學》、《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古史辨》
  • 张岂之(1927年—),《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学说史》、《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中国儒学思想史》、《中国思想文化史》
  • 余英時(1930年—2021),《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士與中國文化》、《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
  • 袁伟时(1931年—),《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 唐翼明(1942年—),《魏晋清谈》、《魏晋文学与玄学》
  • 葉國洪 (1949—),《20 世紀初儒家回應西方文明衝擊之對策》、《認識中國教育制度》
  • 葛兆光(1950年—),《中国思想史》、《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
  • 卓新平(1955年—),《神圣与世俗之间》、《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遇、求同与存异》、《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
  • 王汎森(1958年—),《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運動的興起》、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晚明清初思想十論》、《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
  • 鲍鹏山(1963年—),《先秦诸子十二讲》、《论语新读》
  • 楊照(1963年—),《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散論》、《十年後的台灣》、《理性的人》

通史

  • 羅香林(1906年—1978年),《中國民族史》、《中國通史》
  • 連橫(1878年—1936年),《臺灣通史》(1920年—1921年)
  • 柳翼謀(1880年—1956年),《歷代史略》、《中國文化史》、《國史要義》
  • 呂思勉(1884年—1957年),《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呂著中國近代史》
  • 鄧之誠(1887年—1960年),《中華二千年史》、《清詩紀事初編》、《骨董瑣記全編》
  • 范文瀾(1893年—1969年),《中國通史簡編》
  • 錢穆(1895年—1990年),《國史大綱》、《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 翦伯贊(1898年—1968年),《中國史綱(1、2卷)》
  • 呂振羽(1900年—1980年),《簡明中國通史》、《中國歷史論集》
  • 萧一山(1902年—1978年),《清代通史》
  • 陳致平(1908年—2002年),《中華通史》、《秦漢史話》、《三國史話》
  • 白壽彝(1909年—2000年),《中國通史(12卷)》
  • 柏楊(1920年—2008年),《中國人史綱》、《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歷史年表》 (註:柏楊是否為歷史學家仍有争议,柏杨在历史学界并未得到认可)
  • 傅樂成(1922年—1984年),《中國通史》、《中國史論集》、《漢唐史論集》
  • 章开沅(1926年—),《清通鉴》
  • 许嘉璐(1937年—),《二十四史全译》、《二十四史今注》

外部連結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