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禧嬪 장희빈 |
---|
类型 | 古裝劇 |
---|
编剧 | |
---|
导演 | 李英國、韓鐵慶 |
---|
主演 | |
---|
制作国家/地区 | 韩国 |
---|
语言 | 韓語 |
---|
集数 | 100 |
---|
每集长度 | 約60分鐘 |
---|
配乐 | 趙允正、李霖雨 |
---|
|
制作人 | |
---|
剪辑 | 趙奎信 |
---|
拍攝地點 | 韩国 |
---|
制作公司 | |
---|
|
首播频道 | KBS 2TV |
---|
播出国家/地区 | 韩国 |
---|
播出日期 | 2002年11月6日 (2002-11-06)—2003年10月23日 (2003-10-23) |
---|
|
---|
《張禧嬪》(韓語:장희빈)是韓國KBS於2002年11月6日至2003年10月23日於水木劇時段播映的特別企劃電視劇,描述朝鮮肅宗的嬪妃張禧嬪的一生,包括和肅宗與仁顯王后間的愛恨情仇,以及當時朝政上激烈的黨爭。臺灣的緯來電視網以一集三千美元的價格購入版權[1]。
製作
2002年,KBS宣布製作百集特別企劃史劇《張禧嬪》,以朝鮮時代的妖婦張禧嬪為主角,描述集智略與美貌於一身的張氏,其浮沉的一生,以及肅宗時期朋黨政治的風暴。由撰寫過《新貴公子》與《可愛的女人》的金善英作家執筆,為韓國電視史上首位史劇女作家,該劇除了描繪張禧嬪與仁顯王后間的糾葛和爭鬥,也著重刻畫在男性的政治角力下,女性淪為犧牲品的悲哀[2]。
扮演肅宗的田光烈為首位確定出演的演員,而女主角則瞄準李英愛、宋玧妸、姜受延、蔡時那、金賢珠、沈銀河、金喜善等當代巨星,但因百集長度產生的負擔而導致選角困難[2][3]。劇組在尚未敲定女主角的情況下,於2002年10月14日先行開拍,直到22日才宣布由跨足電影圈的金憓秀擔綱主演,這也是金憓秀繼1987年的《思母曲》後再度演出史劇[4][5]。金憓秀原本已敲定主演電影《風流家族》[6],但她認為張禧嬪是在女演員的一生中,必想挑戰一次的人物,因此捨棄電影回歸小螢幕,獲得當時電視圈最高片酬(一集700萬韓元)[7][1][8]。10月25日,宣布由朴宣英飾演仁顯王后[9]。
2003年2月底,金善英作家罹患胰腺炎多時,因病情惡化而入院治療,在無法繼續編劇的情況下表達了退意,使得劇集陷入劇本中斷的危機,而劇組早在2002年底聘請歷史學家姜太宛加入共同執筆,分擔金善英作家的工作量。劇組隨後積極招募其他作家,因應金善英作家的退出並輔助姜太宛作家,雖曾接觸知名史劇作家辛奉承,但不易尋得願意承接的編劇[10][11][12]。
劇情
第1-22集
王妃金氏(諡號仁敬王后)因病仙逝,由於肅宗身體微恙,大妃金氏(明聖王后)隱瞞了此事,使得事後得知的肅宗,與母親間的誤會日益加深。因趙師錫與尹氏相好,趙妻怒不可遏地來到張炫家大鬧,張玉貞挺身捍衛母親卻被趙妻摑掌,尹氏則企圖自盡。福善君覬覦王位,暗中準備逆謀造反,張炫為了官職而奉上資金,收獲情報的金錫冑事先密告肅宗,逆謀計劃因此失敗告終,張家也被抄家。在大妃金氏與大王大妃趙氏(莊烈王后)的勸諫下,肅宗處決了福善君與許堅等涉事人物,南人黨失勢,西人黨得勢掌權,史稱庚申換局。張玉貞險些死於哥哥張希載的仇家手下,所幸被微服出巡的肅宗所救。張玉貞決定入宮任宮女,雖然母親尹氏極力反對,但仍請求趙師錫引薦。張玉貞帶著趙師錫所寫之信函,請求崇善君之妻申氏與東平君的幫助,決心要入宮奪得國王的恩寵。大王大妃趙氏與大妃金氏因各自擁護不同黨派而不睦,郡夫人申氏向大王大妃趙氏推薦張玉貞,大妃金氏則選定由閔維重之女閔氏繼任王后之位。張玉貞入宮後,受到大王大妃趙氏的喜愛,也如願被肅宗臨幸,大妃金氏聞之震怒,母子倆在施政決策上也產生摩擦。肅宗在與王妃閔氏舉行嘉禮當晚,堅持在張玉貞的住所過夜,由於肅宗寵愛張玉貞,使得肅宗與王妃閔氏的關係緊張。大妃金氏安上詛咒之罪名,命金益勳將張玉貞攆出宮,張玉貞險些遭到侵犯,所幸為哥哥所救。
張玉貞自殺未果,肅宗則因思念張玉貞而無意與王妃閔氏行房。大王大妃趙氏刻意無視王妃閔氏,藉此激怒大妃金氏,西人黨則阻礙肅宗尋得張玉貞,並企圖剷除受東平君庇護的她。在崔尚仰內官的提點下,肅宗才發覺王妃閔氏的善良賢德,夫妻倆才終於同床共枕,東平君得知後,刻意安排肅宗與張玉貞重逢。大妃金氏得知肅宗每夜探訪張玉貞後與之理論,不滿的肅宗便下令懲處將張玉貞趕出宮的宮人,藉以反擊。張玉貞有喜,肅宗大喜,大妃金氏不滿而命金錫冑採取行動,張玉貞因此遇刺流產。張希載暗中調查,並由閔章道揭發張玉貞遇刺事件,金益勳因此遭到罷黜,張希載則獲得官職。正當張玉貞回宮有望時,肅宗卻染上天花,擔心的張玉貞便偽裝潛入宮中探視,王妃閔氏認出張玉貞,並答應她會在日後協助她回宮。大妃金氏不顧儒士反對,堅持設壇為肅宗祈福,並以冷水浴齋戒,待肅宗康復後,大妃金氏卻因此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國喪後,肅宗任命少論派的南九萬為右議政,藉此整頓朝政。王妃閔氏提議將張玉貞請回宮,反對的西人黨便決定另為肅宗納妃,選定金壽恒的姪孫女金氏入宮。金淑儀備受肅宗冷落,性情變得暴躁,金壽恒為了博取肅宗歡心,因此支持張玉貞回宮。王妃閔氏不樂見肅宗鬱悶,於是通知張玉貞回宮,金錫冑不願有違大妃金氏的遺志而誓死反對,最終因體虛而逝。
第23-50集
張玉貞回宮後佔據肅宗恩寵,更獲賜就善堂,朝廷引起一陣波瀾。張玉貞不願聽從大王大妃趙氏與王妃閔氏之意,並向肅宗哭訴,於是肅宗決定為張玉貞建閣,卻引起更大的波瀾,許多反對的官員均遭到罷黜與流配。東平君將愛慕自己的淑正賜給張希載,以圖謀後日,張家因張玉貞受寵而受益,巨商們也紛紛上門示好。張玉貞被冊封為淑媛後,態度日益囂張,王妃閔氏選擇隱忍,但大王大妃趙氏是越加不滿,連淑安公主都氣憤難耐。金淑儀至今獨守空閨,在王妃閔氏的勸諫下,肅宗寵幸金淑儀,張淑媛卻大為不滿。王妃閔氏努力懷胎之餘,張淑媛勾結醫官加以阻撓,王妃閔氏因假性懷孕而空歡喜。金淑儀晉升貴人,張淑媛盛怒,藐視宮中禮節,王妃閔氏因此決定責罰張淑媛,肅宗卻責怪王妃閔氏善妒。金貴人察覺張淑媛內通醫官,向王妃閔氏告發,王妃閔氏欲確認實情又自覺犯妒嫉之心,張希載則為防後患而暗殺醫官。閔維重病重辭世,王妃閔氏悲痛欲絕,肅宗很是心疼。大王大妃趙氏為查明真相而拷問紫慶,張淑媛為救紫慶而向肅宗哭訴,肅宗的介入令大王大妃趙氏氣得病倒。面對朝廷的混亂,金萬重上書勸諫卻遭到懲處與流配。大王大妃趙氏不滿張淑媛而開始心向王妃閔氏,還設壇祈求王妃閔氏能懷上龍胎,並取得了張淑媛的罪證。淑安公主勸諫肅宗明察秋毫,正當張淑媛以為能瞞天過海,使金貴人蒙受誣告之冤之際,王妃閔氏拿出罪證與張淑媛對質,勸張淑媛有所謹惕而既往不咎。
張淑媛晉升昭儀後,刻意製造事端,激起王妃閔氏的妒忌之心,使肅宗失望好得以霸佔恩寵。肅宗開始牽制西人黨,東平君受到肅宗的重用,引起儒生的不滿,張希載介入卻傷及儒生。閔鎮厚在朝廷上發表反對的言論,觸怒肅宗而遭削奪官職並流配,在西人黨眾臣提出總辭下,肅宗才收回成命。張昭儀有喜,肅宗在就善堂別宅竣工後,舉行國宴歡慶,閔鎮厚不僅勸諫應顧及天災與民生疾苦,還點出肅宗的不是,使肅宗聞之震怒,對他嚴刑拷問,欲拯救閔鎮厚的大王大妃趙氏則忽然病倒。肅宗晉升東平君與張希載,藉以保護張昭儀,但崔內官發現張希載行為不檢,張希載還出言頂撞大王大妃趙氏,使得大王大妃趙氏氣得一病不起,在悔恨中辭世。張昭儀如願產下龍胎,尹氏卻因未有命牌而不得入宮,看守的李益壽等官員更放火毀其轎,肅宗得知後,嚴懲了相關人士,張昭儀則假意為官員說情。肅宗不顧朝臣的反對,以官職作為威脅,執意冊立張昭儀之子李昀為元子,並冊封張昭儀為禧嬪。宋時烈上書勸諫肅宗,卻遭奪官職逐出城外,為其說情的西人黨官員也遭到罷黜,西人黨因此失勢,引發己巳換局。捲土重來得以掌權的南人黨,藉機報仇,煽動肅宗流配並嚴懲西人黨大臣,金貴人娘家因此遭滅門。張禧嬪陷害王妃閔氏意圖謀害王子昀,肅宗誤信讒言,於是賜死宋時烈等西人黨大臣,並著手廢妃,且下令禁止恭賀王妃閔氏誕辰,張禧嬪還栽贓金貴人,使金貴人以詛咒之名被逐出宮。朴泰輔上書勸諫肅宗不應廢妃,肅宗震怒,嚴刑拷打聯名的臣子,朴泰輔雖逃過死刑,卻在流配途中傷重身亡。肅宗堅決廢妃,閔氏被貶為庶人離宮回到破舊私宅,張禧嬪則如願入住內殿。
第51-75集
閔鎮厚與洪致祥四處張貼中人不得晉升王妃的文榜,企圖藉公論阻饒張禧嬪登上后位,洪致祥的身份被揭露後便服藥自盡,淑安公主雖然悲痛,卻也為兒子感到驕傲。肅宗冊封王子昀為世子,張禧嬪也正式晉升為王妃,東平君作為燕行使前往中國,但清朝皇帝卻不承認張氏的王妃身份,王妃張氏也開始不信任東平君。回到京城的金春澤攜手閔鎮厚,散佈他譯自金萬重所著的小說《謝氏南征記》,一首諷刺王妃張氏的歌曲也開始在全國各地流傳。由於宮女崔氏在張氏陷害閔氏的事件中遭受波及,因此金春澤尋求崔孝元的幫助,希望宮女崔氏能夠暗中協助閔氏復位。南人黨不滿肅宗與西人黨接觸,但又為防止清朝支持廢妃復位,只得說服肅宗同意清朝無理的進貢要求。王妃張氏的妒忌心強,不僅反對肅宗招納後宮,還藉機凌遲與肅宗交好的宮女,這令她與肅宗的關係逐漸惡化。肅宗微服出巡,聽聞諷刺王妃張氏的歌謠,以及民心向著閔氏的聲浪。金萬重客死異鄉後,宮女崔氏將《謝氏南征記》帶入宮中,暗中散佈給宮人傳閱。在金春澤的指示下,宮女崔氏設法獲得肅宗的恩寵,在廢妃閔氏的誕辰日祈福,確實感動了肅宗並蒙受恩澤。肅宗從宮女崔氏那取得《謝氏南征記》,深知主角正是影射自己,並有所體悟。王妃張氏懷疑宮女崔氏是小說的散播者,因此對她嚴刑拷打,肅宗卻現身解圍,坦承出入崔氏住處的不明男子正是自己,王妃張氏也因善妒而失寵。肅宗冊封崔氏為淑媛,崔淑媛也捎來了懷孕的消息,不安的王妃張氏,便唆使張希載謀害崔淑媛。
推動廢妃復位的韓重爀等人已決定舉事之日,卻被閔章道與咸以完等人告發,張希載則買通崔淑媛的親戚金海成[註 1],送上毒藥給崔淑媛,東平君則與南人黨分道揚鑣。金春澤為救崔淑媛而自投羅網,但崔淑媛早已識破王妃張氏的計劃。在閱讀廢妃復位參與者的供書後,肅宗有所感觸,南人朝臣卻不斷催促肅宗下令處刑。肅宗得知張希載企圖謀害崔淑媛,並察覺南人黨藉查辦廢妃復位計劃來進行政治肅清,因愚弄肅宗而引發甲戌換局,南人黨遭到流配,南九萬等西人黨派重回朝廷。閔氏被廢黜後的生活困頓且患病,被冊封為淑儀的崔氏,說服肅宗復位閔氏,深感愧疚的肅宗,經歷多次的提請才得到首肯。閔氏含淚回宮,再度登上王妃之位,閔氏娘家重獲官銜,金氏也恢復貴人身份。肅宗為防範悲劇重演,制定後宮妃子不得晉升王妃的法律,並將張氏貶回嬪,張氏雖然不服,但為了謀求後日,只好聽命搬回就善堂。西人黨的老論派與少論派為懲處事宜爭論不休,少論派為保世子昀而未供出張禧嬪的惡行,且反對再繼續問責遭流配的張希載及其他南人黨人士,但老論派執意對南人黨趕盡殺絕。崔淑儀產下王子李昑,張禧嬪試圖向世子昀灌輸鄙視王子昑的觀念。淑正派業同破壞張氏祖墳好嫁禍給西人黨,張禧嬪則構陷王妃閔氏的家族,最後波及李義徵,使老少論的派系鬥爭加劇,遭到金春澤與閔鎮厚彈劾的南九萬,看破紅塵有意辭官歸鄉被慰留,朴世采則病老辭世。沈氏通過揀擇成為世子昀的妻子,張禧嬪卻嫌棄親家公沈浩的官階低下,更不滿世子昀將王妃閔氏視為母后。
第76-100集
張氏兄妹說服東平君支持張禧嬪重登后位,張禧嬪更將巫女請入就善堂作法,並殺害業同以除後患。閔鎮厚要求南九萬勿在庇護張家,東平君請求南九萬與崔錫鼎上書特赦張希載遭拒。張禧嬪在詛咒延礽君致使其高燒後,轉而在王妃閔氏的畫像上射箭下蠱。金春澤與閔鎮厚懷疑張禧嬪請入巫堂,崔淑儀苦無證據而被張禧嬪要脅,被迫支持特赦張希載。張希載的手下別將試圖殺害協助金春澤的者斤阿只未果,西人黨打算處刑涉事的東平君,但被南九萬擋下,將東平君流配了事。淑安公主病重仙逝,死前仍惦記著肅宗、王妃閔氏與宗廟社稷的安危。在肅宗追尊魯山君為端宗之際,崔錫鼎因貪官瀆職而遭到彈劾。遭受詛咒的王妃閔氏病重,世子嬪沈氏也忽然病倒,待二人日漸康復,肅宗大赦並冊封崔淑儀為淑嬪,尹氏卻接著病倒辭世。張禧嬪不領情王妃閔氏的致哀,並稱金春澤侵犯其轎,為防止事件擴大,南九萬勸諫肅宗流配金春澤。王妃閔氏的病情惡化,終至無法起身,臨終前仍掛念著世子夫婦與延礽君,最後在肅宗的懷中升遐。
張禧嬪在王妃閔氏死後撤除祭壇,且自認將再次登后而氣勢凌人,甚至不願著喪服而惹怒肅宗。張禧嬪不滿世子昀視王妃閔氏為母后而怒摑世子昀,肅宗則因歉疚與悔恨,而時時守候王妃閔氏的殯廳。崔淑嬪積極尋找詛咒的證據,在宮人挖出詛咒物後,肅宗嚴刑拷問了權尚宮與雪香,淑正與巫女也遭到刑求,巫女因承受不了而招供。世子夫婦因擔心張禧嬪處境而前去探望,肅宗震怒並命宮人將世子昀帶回殯廳,張禧嬪卻在拉扯間緊抓世子昀的下體,導致世子昀受傷而昏厥。肅宗下令軟禁張禧嬪,淑正與權尚宮等人均遭處刑,東平君則被賜死,傷心的郡夫人申氏便選擇自盡。肅宗顧及世子昀,下令張禧嬪自行了斷,張禧嬪不服,南九萬也持反對意見。不適的世子昀堅決為母親席藁待罪,張禧嬪打算挾著世子昀的孝心求生。張希載與譯官們蠢蠢欲動,不僅行賄,還希望南九萬以請辭來施壓朝廷。面對朝政亂象,肅宗任命閔鎮厚並軟禁南九萬,將滋事的譯官打入大牢,並下令賜死張禧嬪。張禧嬪不服還打翻死藥,於是肅宗命令宮人壓制張禧嬪,張禧嬪動之以情,請求肅宗饒命,但最後還是被強灌死藥而亡。悔恨不已的肅宗,望傷心欲絕的世子昀能夠體諒他的作為。涉事的張希載與閔彥良遭到處刑,受唆使的金泰潤則遭流配。為平衡老少論的派系鬥爭,被少論派控告圖謀廢除世子的金春澤,以及多次為張家說情的南九萬,均被肅宗下令流配。事後,世子昀與延礽君手足和睦,世子昀也在肅宗升遐後即位,成為朝鮮第20代王景宗。
角色
主要角色
- 名玉貞,張炯與繼室尹氏之女,在長安巨富兼譯官的叔父張炫家成長。家道中落後,以宮女的身份入宮,並憑藉出眾的美貌受到肅宗的寵愛。在誕下世子李昀後,受封禧嬪,並傾盡全力剷除仁顯王后,是個渴望國母之位的慾望女子。當對肅宗的佔有慾以及身份的提升,到達病態般執著的程度,以至於對兒子相當嚴厲苛刻,成了一個無情的母親。由於過分妒忌與跋扈而失寵,在如願進駐中宮殿的五年後,被貶回嬪妃。心有不甘的她,為了重回中宮殿,開始對仁顯王后施作巫蠱。1701年(肅宗27年)仁顯王后升遐後,其惡行遭到揭發,肅宗因此賜死藥,下令她自我了結。
- 朝鮮第19代王,名焞,字明普,顯宗與明聖王后金氏的獨子。擁有非凡的頭腦與決斷力,但性情急躁且多疑。他因深愛張玉貞而將王妃閔氏廢位,但當他發現登上后位的張氏與南人勢力威脅到王權時,便賜死了心懷不軌的玉貞,冷酷地剷除了亂世的愛人。是個為子嗣憂心的父親,與老論派達成密約,卻引來與兒子世子昀間的誤會。
- 兵曹判書閔維重之女,1681年(肅宗7年),在金錫冑與宋時烈的推薦下,年僅15歲便成為肅宗的繼妃。因性情聰穎、厚德,不僅擄獲大王大妃趙氏與大妃金氏,也深受王室與臣民的推仰。但是她體弱多病,又始終未能懷上龍胎,而無法得到肅宗的愛。己巳換局時,西人失勢被逐出朝廷,她也隨之遭到廢位。甲戌換局時,復位重回王后寶座,但因身體孱弱、臥病在床多時,享年35歲。
- 名杭,朝鮮第16代王仁祖之子崇善君的兒子。一眼看出張玉貞的非凡之處,便協助她入宮,以圖謀後日。當張禧嬪受寵時,晉升惠民署提調,享有莫大的權勢。在張禧嬪被賜死後,因一封支持世子之母應成為中殿的書信,遭流配及賜死。
- 本貫仁同,禧嬪張氏的哥哥,在禧嬪受寵時,於肅宗18年(1692年)晉升為摠戎使。與張禧嬪企圖加害仁顯王后遭識破,少論派為保世子而求輕量刑,雖被判死卻僅遭流配,但在仁顯王后復位病逝後,與張禧嬪對仁顯王后下巫蠱一事東窗事發,便遭到處決。
其他角色
- 大王大妃,朝鮮第16代王仁祖的繼妃,原是出自西人之家,隨著宋時烈等人的權勢壯大,家族出世不順,便對西人產生反感。是個備受丈夫冷落而留下瘡疤的孤獨人物,因此對愛撒嬌又有才能的宮女張玉貞很是寵愛。當成為禧嬪的玉貞變得目中無人,又陵滅身為中殿的仁顯王后,便開始心向仁顯王后。
- 王大妃,清風府院君金佑明的女兒,肅宗的母后。因見過丈夫顯宗受臣權干涉、凌辱的模樣,因此極為執著地保護兒子與王室。肅宗即位初期,便直接攝政,但因過激的性格帶給肅宗不小的負擔。由於肅宗染上天花,為祈願而聽信巫術浸冷水浴,卻得流行性感冒而薨逝。
- 本貫恩津,字英甫,號尤岩、華陽洞主。西人老論派的巨木,朱子學大師,曾是孝宗、顯宗與肅宗的師傅,是臣權的核心人物,被《朝鮮王朝實錄》提及超過3000次。在第一次禮訟論爭(己亥禮訟)時,主張朞年說得勝,因此除去南人,掌握政權,西人得勢。過度強調大義與名分的朱子學信奉者,繼承了李珥的學統,為畿湖學派的主流。對肅宗治國事事制動,而招來肅宗的嫌惡,並極力反對王子李昀的元子定號(冊封世子),而引發己巳換局,遭到流配並賜死。
- 卑賤家庭出身,為廢妃仁顯王后祈福而受肅宗臨幸,即便遭到中殿玉貞的迫害與蔑視,但在肅宗的寵愛下,成了政權的新變數。於仁顯王后的復位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並在仁顯王后升遐後,告發張氏家族的惡行。在產下世子延礽君後,晉升淑嬪。
- 本貫光山,字伯雨,號北軒,光城府院君金萬基的孫子,西人老論派的謀士家。自幼展露非凡學才,受到金壽恒的賞識。與公主們勾結,在背後主導換局,使自身黨派繼續為政。己巳換局後,經歷多次的牢獄之災及流配。用財務買通宮內,並與張希載之妻通姦,藉以取得南人情報,還計劃復位廢妃閔氏,因此以企圖推翻政局的嫌疑遭到逮補與審問,直到再次換局,南人遭驅逐才得以獲釋。老論派稱頌他是換局的功臣,但卻同叔父金鎮圭被少論派彈劾,流配置扶安。流放期間,又被誣告謀害世子,因此罪罰加重而貶至濟州,直到1712年(肅宗38年)才獲釋。他將叔公金萬重的韓文小說《九雲夢》及《謝氏南征記》翻譯成漢文,作品後來流傳至肅宗手中。
- 本貫驪興,肅宗妃仁顯王后的哥哥。宋時烈的門人,己巳換局發生時,遭革職並流配。甲戌換局時,仁顯王后復位,於是復職任世子侍講院說書。因儒生林溥發表世子謀害說,爆發獄事時,因在國王面前無理論罪而遭彈劾,再次被革職。內局提調後來任命他為弘文館提學,卻遭到婉拒,最後擔任漢城府判尹留守。
- 本貫驪興,字長孺,號叉湖。與閔維重、閔鼎重出自同一宗親,卻是強硬派的南人。面對宋時烈等西人處刑問題,採強勁論。甲戌換局時,被流配至大靜並遭賜死。
- 本貫安東,字時會,號石潭。1942年(仁祖20年)成為進士,1649年別試文科乙科及第,被任命為正言,後任持平、獻納、吏曹正郎、應教、司諫與承旨。在擔任刑曹、兵曹、禮曹的參議與漢城府右尹、刑曹參判、開城留守後,於1666年(顯宗7年)升任平安道觀察使。大司諫、咸鏡道觀察使,1670年升任兵曹判書,隔年任冬至使赴清國。在擔任刑曹判書、義禁府判事後,1674年肅宗即位,任禮曹判書、兵曹判書後,晉升左議政。他是當代南人的中心人物,1680年(肅宗6年)庚申大黜陟(庚申換局)時,南人失勢,西人得勢,左遷為中樞府判事,後被革職,圍籬安置於迎日。1689年己巳換局,獲釋並被任命為領議政,同年六月,下令賜死流配中的西人領袖宋時烈。1694年甲戌換局,政局再次翻轉,官職遭褫奪,並被安置於絕島,1699年回到故鄉後,高齡辭世。
- 本貫安東,字久之。仁祖年間出仕,庚申換局時成為領議政,己巳換局時,被流配至珍島,後遭賜死。
- 大殿內官,心性善良,在朴斗卿死後,成了肅宗最親近的人物。
- 孝宗的次女,肅宗的姑姑。一直看不慣張禧嬪氣焰囂張的模樣,當兒子洪致祥因反抗張禧嬪而受罪而亡,她更加厭惡南人,因此資助以金春澤為中心的廢妃復位運動。
- 朝鮮肅宗王妃仁顯王后的親娘[註 5],閔維重的妻子。生於1659年(孝宗10年),為成均館生員趙貴重與清州韓氏的女兒。1676年(肅宗2年),時年18歲出嫁給閔維重。當女兒透過揀擇成為肅宗的繼妃後,受封外命婦爵位為正一品府夫人,然而在1689年(肅宗15年)時,因禧嬪張氏的兒子王子昀的世子冊封問題,進而引發己巳換局,閔妃遭到廢位,因此府夫人爵位也被剝奪。1694年(肅宗20年)3月爆發甲戌獄事,張禧嬪遭貶,府夫人爵位於4月連同仁顯王后復位而復歸。
- 張希載之妾,原是能歌能舞的官妓,東平君將她贖良許配給張希載。在東平君與張希載以及張禧嬪之間穿梭,並受禧嬪之命,對仁顯王后討論巫蠱之術。她的住所,是張希載與親信們密謀的場所。
- 張希載的夫人,不識字又粗俗。當張希載娶淑正為妾後,因夫妻疏離而感到怨懟與孤獨。深知這一點的金春澤,有意圖地接近並與她通姦,透過她提供張希載等南人們的情報。
- 本貫泗川,字來之,號睡翁。仁祖時出仕,因身處南人陣營而在庚申大黜陟時遭革職。己巳換局時,剷除西人成為左議政,但在1694年(肅宗20年)的甲戌換局中遭到流配。
- 本貫全州,崔鳴吉的孫子,作為南九萬與朴世采的門人,反對處刑張禧嬪而遭到流配,但很快就獲釋。受到肅宗的恩寵,世子昀也對他十分尊敬,是少論派的領袖。
- 本貫潘南,與宋時烈、宋浚吉等西人維持學術交流,庚申換局時,西人再次掌權,而被任命為同副承旨。當西人分裂為老論與少論兩派時,與尹拯、崔錫鼎及南九萬成為少論派領袖。後來轉而支持老論派的政治與學問立場,成為肅宗後期的代表人物,居中協調朋黨,並積極推動蕩平論。
- 少論派,本貫宜寧,字雲路,西人少論派的領袖。於肅宗中後期受重用,在張氏遭受懲處時力保世子,但不如意後退官,以撰寫經史與文章度日。
- 金萬基的弟弟,本貫光山,字重淑,號西浦。在擔任弘文館大提學時,因上疏金壽恒包庇其兒子金昌協的非違屬處罰不當,而被流配至宣川。放免後的隔年,卻又被朴鎮圭與李允修彈劾,遭流配至南海,於當地完成《九雲夢》的著作後病逝。
- 老論派,宋時烈的門人,肅宗的丈人,當女兒成為肅宗的繼妃,是為仁顯王后,賜爵為驪陽府院君。在經書裡是個光明、富有名望的人,因外戚勢力壯大而傳出流言蜚語,於是放棄官職,專研學問直到終老。
- 崇善君的夫人,東平君的母親。具有處世能力的女人,在婆婆大王大妃趙氏與張玉貞間搭起橋樑的重要人物。
- 名柟,仁祖的孫子,麟坪大君的次子。被明聖王后金氏的父親金佑明告發和宮女通姦,因此對大妃金氏懷恨在心。為此,他與許積的兒子許堅密謀卻被察覺,在金錫冑細密的謀略下,被送上絞首臺。
- 本貫驪興,字汝明,右議政閔黯的兒子,與金春澤比肩的南人謀士家。深受父親閔黯影響,升任世子侍講院,教授世子學識與文學,因此被尊稱為閔文學。與張希載聯手監視與阻止西人的廢妃復位運動,因此在甲戌換局時,與父親一同遭到賜死。
- 本貫光山,字懋叔,號光南。金長生的孫子,西人的行動大將。庚申大黜陟時,主導肅清南人,受封為保社功臣2等。與金錫冑攜手,用兇狠的手段擊垮南人,卻導致西人分裂為老論與少論兩派。己巳換局時,因南人重掌政權,而被流配疆界,遭受拷問而死。
- 本貫楊州,字公擧,慈懿大妃趙氏的6等親堂弟[註 13]。與張玉貞的生母尹氏相戀,成為張玉貞入闕任宮女的契機,也使她受到慈懿大妃趙氏的寵愛。
- 本貫驪興,字汝曾。1662年(顯宗3年)增廣文科丙科及第,成為翰林學士。1664年,奉教取道後,於次年擔任持平與正言。1666年文科重試丙科及第,1674年出任兵曹參知。
- 本貫清風,字斯百,號息庵。清風府院君金佑明的姪子,明聖王后的堂哥,有著非凡頭腦與堅實才力的謀略家。1674年第二次禮訟(甲寅禮訟)發生時,與南人許積等人勾結,肅清宋時烈、金壽恒等西人山黨,升任都承旨,形成外戚新勢力。庚申換局時,逐出心懷不軌的南人,被授勳保社功臣1等,受封清城府院君。任謝恩使曾訪清國後,策劃以陰險的手法打倒南人,使得同是西人的少壯派開始反感,是為老論與少論分裂的成因之一。1689年(肅宗15年)己巳換局時,功臣名號遭剝奪,直到後世才復歸榮譽。
- 李瓊杓 飾演 仁顯王后復位後服侍她的尚宮
- 李斗燮 飾演 李內官:服侍肅宗的內官
- 邊娥泳(변아영)
- 金炯逸 飾演 閔彥良[註 14](1657年-1701年)
- 本貫驪興,字賚仲,閔點的孫子,閔宗道的兒子,南人文官,與張希載勾結。
- 受禧嬪之命進行巫蠱詛咒的巫女,姓名不詳。
- 張玉貞的伯父,從仁祖、孝宗到肅宗時期是名譯官,丙子胡亂後,作為鳳林大君(孝宗)的隨行員前往瀋陽,對朝鮮與清朝的外交有所貢獻。此後,透過進出清朝累積了財富,在漢陽成為具有名聲的富人,但為了擺脫中人的身份,他資助福善君逆謀,於庚申換局時遭到流配。
- 本貫原州,字子長,號休谷。1654年(孝宗5年)進士考試合格,1662年(顯宗3年)庭試文科丙科及第,出任承文院副正字。1666年,任慶安道察訪時,文科重試乙科及第。曾任典籍、持平、觀察使、刑曹、戶曹判書等,1687年入清任謝恩副使,1689年(肅宗15年)升為右議政。1691年任中樞府領事,1694年因反對廢妃閔氏復位而被流配濟州,1698年被移配海南,1699年獲釋,1711年得以伸冤。
- 淑安公主與益平尉洪得箕的兒子,因參與廢妃復位行動而受罪,最終服藥自盡。
- 李勝龍(이승룡) 飾演 金昌集(1648年-1722年)
- 本貫安東,己巳換局時,受父親金壽恒牽連,而躲進山林中。甲戌獄事時,受任命為兵曹參議,但他多次婉拒。當肅宗老年臥病在床,世子代理聽政,因主張老論派而遭到少論派的彈劾。
- 領議政金壽恒的從孫女[註 20],西人揀入宮的女人。在仁顯王后遭廢位時,也一同被廢位趕出宮。
- 本貫楊州,與金昌集、李頤命、李健命為老論派四大臣,建議並實現延礽君的冊封,但遭到少論派的反對,撤回後辭職。
- 大殿內官,肅宗的親信,自東宮時期便輔弼肅宗,與肅宗形同兄弟。雖為內侍,但武術高強又大膽,是男人中的男人。說話正經又忠直,這點特別受肅宗喜愛,但當強烈反對將仁顯王后廢位時,因違抗御命,還為仁顯王后舉行誕辰賀禮,遭流配並賜死。
- 姜秀英(강수영) 飾演 尹尚宮:服侍貴人金氏的尚宮
- 金佳嬿 飾演 紫慶:服侍禧嬪張氏的內人
- 郭正旭(成年:李承亨) 飾演 世子昀(1688年-1724年)
- 日後為朝鮮第20代王景宗,名昀[註 22],字輝瑞,肅宗的長子,由張禧嬪所生,3歲時被冊封為世子。別出地靈敏、清晰,具有非凡的學才,但由於母親張禧嬪總是病態般地逼他成長,使他變得內向且脆弱。雖然仁顯王后不是生母,但仍視她為母后真誠地侍奉。在經歷仁顯王后逝世、生母張禧嬪遭賜死等波瀾後,患上心理疾病。對於同父異母的弟弟延礽君受到老論派支持,並不覺得不安,但對支持他的老論勢力備受壓力與生命威脅。肅宗43年,開始代理聽政,展現出聖君的資質,將政事處理得當。
- 郭貞姬(곽정희)
- 郭真英 飾演 時英:服侍禧嬪張氏的內人
- 金慶河(김경하)
- 金東錫 飾演 李時檜(?-1697年):遭受南人迫害的西人黨人士
- 金東完(김동완)
- 金明中(김명중)
- 金美星 飾演 三月:追隨仁顯王后,閔維重家的婢女。
- 金由喜(김유희)
- 金周浩(김주호)
- 金千萬
- 金泰亨 飾演 李蒙
- 申彩娟(신채연) 飾演 阿江:服侍貴人金氏的內人
- 梁璘(양린) 飾演 慈善:服侍禧嬪張氏的內人
- 梁東宰
- 梁在元 飾演 朴準成
- 吳成烈 飾演 韓重爀[註 23](?-1687年)
- 本貫清州,韓構的兒子,西人老論派的謀士家。
- 本貫綾城,字重卿,具思孟的曾孫,具宏的孫子。
- 尹用德(윤용덕)
- 李圭俊(이규준)
- 李基澈
- 李起弘(이기홍)
- 李東柱(이동주)
- 李敏豪 飾演 延礽君(1694年-1776年)
- 日後為朝鮮第21代王英祖,名昑,字光叔,肅宗的次子,由淑嬪崔氏所生。腦筋動得快,個性又開朗,由於母親出身卑微,因此對權力懷有野心。具有生而為君主的資質,因此受到父親肅宗的寵愛,並得到老論派強力的支持,對世子昀而言,是威脅般的存在。
- 金惠卿(김혜경) 飾演 亞之:服侍淑媛崔氏的內人
- 徐美愛(서미애)
- 申龍奎(신용규)
- 李鍾來
- 李惠勤 飾演 業伊:追隨張玉貞,服侍者斤阿只與尹氏的婢女。
- 鄭真化(정진화)
- 趙炳基 飾演 趙書房:東平君的執事
- 智旻
- 韓珍珠(한진주)
- 黃德才 飾演 承政院承旨
- 李雲雨(이운우)
- 李啟英 飾演 睦昌明(1645年-1695年)
- 本貫泗川,字際世,號翠園。曾任獻納、應教、承旨、大司諫與吏曹參議,庚申大黜陟時辭官。己巳換局時,以大司諫復職,並成為兵曹判書。甲戌換局時,被西人彈劾,遭流配朔州,並於該地辭世。
- 本貫坡平,1662年(顯宗3年)增廣文科乙科及第,1675年(肅宗1年)擔任持平兼侍讀官,但因痛駁黨爭弊害並聲援遭流配的宋時烈,而遭到當時掌權的南人彈劾革職。1694年,受支持廢妃閔氏復位的少論派任命,出任左參贊與右議政等職位。
- 肅宗的正妃,光城府院君金萬基的女兒。10歲時,通過揀擇成為世子嬪,肅宗即位後成為王妃。生下三名公主全都夭折,肅宗6年時,染上天花而薨逝。
- 仁顯王后死後,成為肅宗的第三位王妃,為慶恩府院君金柱臣的女兒,無子嗣。原本是跟隨父親支持少論,但當肅宗的心逐漸偏離少論與景宗時,轉而靠攏老論,支持延礽君。
- 日後追封為端懿王后,本貫青松,青恩府院君沈浩的女兒。1696年(肅宗22年),時年11歲被冊封為世子嬪,與9歲的世子昀舉行嘉禮,作為心性善良的女人,是受到肅宗疼愛的媳婦。對世子真誠恭敬,在仁顯王后死後,冊封為新任中殿的仁元王后,因支持延礽君而冷待,但她同患上心病的丈夫承擔著痛苦與孤獨。肅宗44年(1718年)薨逝,無子嗣。
- 申智秀 飾演 世子嬪魚氏(1705年-1730年)
- 日後為宣懿王后,本貫咸從,咸原府院君魚有龜的女兒。1718年(肅宗44年),時年14歲,繼沈氏之後,被冊封為世子嬪。父親魚有龜原為老論派,但因老論派排斥世子而轉投少論派,因此魚氏也跟隨父親靠攏少論派。
- 1704年(肅宗30年)與延礽君成婚,冊封達城郡夫人,老論派人物。
- 肅宗的三男,由䄙嬪朴氏所生。1703年(肅宗29年),母親䄙嬪朴氏病逝後,受封延齡君。是肅宗最疼愛的兒子,但卻在1719年(肅宗45年)夭折,得年21歲。肅宗對於他的死相當悲痛,並在隔年升遐。
- 宮女出身,擔任尚宮十年之久,直到懷上龍胎才晉升為淑媛。在生下延齡君後,受封䄙嬪。
- 本貫陽川,字汝車,號默齋、休翁。性格寬厚,為穩健論者,也是南人黨中濁南派的領袖,於仁祖時出仕。在祖父許潛獲諡號的祝賀宴上,使用了宮中帷幄的事件,加上兒子許堅的逆謀事件,連坐罰而遭賜死,直到己巳換局才得以申冤。
- 本貫陽川,許積的庶子。靠著父親的背景為非作歹,與福昌君、福善君及福平君三兄弟逆謀,遭到金錫冑的告發,並遭到誅殺。
- 喬裝作福善君與許堅的親信,實為金錫冑的間諜。以主導人的角色帶領反叛軍,卻在背地裡告發逆謀,是將福善君與許堅逼向死角的人。
- 本貫光山,字永叔,肅宗的正妃仁敬王后的父親。1671年(顯宗12年),女兒成為世子嬪,肅宗即位後,以國舅身份升任敦寧府領事,受封光城府院君。庚申換局時,作為訓練大將,驅逐南人有功,受封保社功臣1等。
- 本貫潘南,字士元,號定齋,中樞府判事朴世堂的兒子。曾任暗行御使,己巳換局時,作為西人陣營,強力反對仁顯王后廢位,因此受盡拷問,遭流配珍島,途經鷺梁津時逝世。
- 朝鮮第18代王,孝宗與仁宣王后張氏的兒子,肅宗的父親。
- 肅宗的妹妹明安公主的公公,己巳換局時,王后閔氏遭廢位時,與李世華及朴泰輔等人一同上疏勸退,在遭到流配途中客死異鄉。
- 武士,韓重爀的秘密組織黨員,為了策動換局,而接近張希載的女侍。
- 韓重爀的秘密組織黨員,實際為張希載安插的間諜,是個中人出身的背叛者。
- 本貫全州,張希載的親信。甲戌獄事時,因誣告而被圍籬安置於絕島,隔年遭賜死。
- 本貫平山,甲戌換局時,以義禁府判事的身份處罰張希載,張禧嬪與淑正便構陷他破壞張氏祖墓。
- 本貫全州,老論派。與肅宗單獨對話(丁酉獨對)時,受託保護延礽君與延齡君,與白望等人交流,同老論派的領袖金昌集、趙泰采、李健命等,企圖廢黜世子昀擁立延礽君,但以失敗告終。
- 本貫平山,少論派。作為朴世采的門人,是世子謀害說事件當時的參鞠,因追查上的紕漏而遭到罷職,又因弒害世子而遭彈劾,身負大罪而病逝。
- 儒生,在少論派的唆使下,上疏指控金春澤企圖謀害世子,最終遭杖死。
- 本貫慶州,字廈卿,號壽谷、洗心齋,仁元王后的父親,朴世堂的門人。肅宗12年出仕,為順安縣令。1720年女兒成為肅宗的繼妃,擔任敦寧府都正,受封慶恩府院君,升任敦寧府領事。任職於都總管時,為尚衣院與掌樂院的提調兼任扈衛大將。
- 左副承旨,王命的出納,宮中的宿衛兼軍機。
迴響
收視率
《張禧嬪》首播收視20.1%(全國;TNmS),位居水木劇之冠[13],但後來被11月中旬開播的《射星》(SBS)超越[14][15][16]。2003年上半年,SBS與MBC分別推出了新水木劇《All In》與《雪人》,《張禧嬪》收視則墊底[17],尤其《All In》的收視節節攀升至30%至40%以上[18][19],最終還獲得49.1%的極高收視[20],使得《張禧嬪》遭遇滑鐵盧,收視跌落10%以下[12]。
在《All In》下檔後,由MBC的《我的威風女友》竄起,位居水木劇之冠,SBS的《愛在酒鄉》位居第二名[21],《張禧嬪》則持續墊底。2003年中旬,《我的威風女友》下檔後,《張禧嬪》重回水木劇冠軍寶座[22][23],但後來又被MBC的《前戶女子》超越[24][25]。在劇集接近尾聲時,收視開始攀高,取得25%以上的收視,位居週排行前三名[26][27],並在最終回當週取得31.1%的平均收視[28]。
爭議
《張禧嬪》是一部委外製作的電視劇,在製作團隊召開臨時總會時,製作公司eStars的代表金成勛與隸屬KBS電視劇局的導演韓鐵慶,為了提供演員單獨更衣室的問題,發生肢體衝突,KBS便禁止金成勛繼續參與製作[29][30][31],劇集也因部分較煽情性的橋段而受到非議[32]。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臺灣 緯來戲劇台 週一至週五 20:00 - 21:00 12月15日起 20:00 - 21:30 |
---|
接档 | 張禧嬪 (2003年7月21日-2004年1月2日) | 被接档 |
---|
守護天使(重播) (2003年6月16日-2003年7月18日) | 明成皇后(重播) (2004年1月5日-2004年2月27日) |
|
---|
1980年代 | 1984年 | |
---|
1985年 | |
---|
1986年 | |
---|
1987年 | |
---|
1988年 | |
---|
1989年 | |
---|
|
---|
1990年代 | 1990年 | |
---|
1991年 | |
---|
1992年 | |
---|
1993年 | |
---|
1994年 | |
---|
1995年 | |
---|
1996年 | |
---|
1997年 | |
---|
|
---|
2000年代 | 2000年 | |
---|
2001年 | |
---|
2002年 | |
---|
2003年 | |
---|
2004年 | |
---|
2005年 | |
---|
2006年 | |
---|
2007年 | |
---|
2008年 | |
---|
2009年 | |
---|
|
---|
2010年代 | 2010年 | |
---|
2011年 | |
---|
2012年 | |
---|
2013年 | |
---|
2014年 | |
---|
2015年 | |
---|
2016年 | |
---|
2017年 | |
---|
2018年 | |
---|
2019年 | |
---|
|
---|
2020年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