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曇文(梵語:सिद्धं,羅馬化:Siddhāṃ,意為成就或完美;或者悉曇摩呾理迦 Siddhāmātṛkā[1]),又称梵書[2][3]、梵字,是西元約600至1200年間書寫梵語的文字。悉曇文是對笈多王朝時使用的笈多文的改良,笈多文源於婆羅米文也是藏文等文字的祖先。名稱起源於在文首寫悉曇章(𑖭𑖰𑖟𑖿𑖠𑖯𑖽(Siddhāṃ)或𑖭𑖰𑖟𑖿𑖠𑖯𑖽𑖨𑖭𑖿𑖝𑖲(Siddhir-astu),意为“祝願完美”)字樣的做法。
悉曇文是一種元音附標文字,並非全音素文字,因為每個字符表示一個音節,不加輔助符號時以a為元音,加輔助符號表示其他元音、鼻化音或止韻。悉曇文多以毛筆書寫,但亦可以竹筆或鋼筆等書寫。
悉曇文與佛教
悉曇梵字約於六世紀定型,並於南朝的梁代左右傳入漢地。不過傳入之後,並未普及。直到唐代,由於密教的興盛,悉曇梵字才成為學習的重點。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佛經多以某種版本的悉曇文寫成,於唐宋時期最為盛行,在唐代,不但是佛教界僧侶熟習悉曇梵字,當時一般士人能書寫或研讀悉曇資料[4],例如苑咸的《酬王維》詩:「蓮花梵字本從天,華省仙郎早悟禪。三點成伊猶有想,一觀如幻自忘筌。為文已變當時體,入用還推間氣賢。應同羅漢無名欲,故作馮唐老歲年。」[5],其中的「三點成伊」即指悉曇文裡的𑗘(i)音的寫法[6],可知書寫悉曇文在當時是一種流行的風尚。
由於密教有念誦梵咒及觀想種子字的修行方法,所以梵字與梵音的學習,受到特別的重視。這種特色表現於漢文佛典中,即有「梵字與漢文音譯對照」的所謂新譯經文出現。如開元三大士——善無畏(637-735)、金剛智(669-741)、不空(705-774)「新譯」出的密教經典中,在以漢文音譯梵文專有名詞和術語時,多半會附上梵文原文。尤其是譯到有關陀羅尼或梵文字母時,他們開始使用梵漢對照並列的「新式譯法」,而當時的梵文即是悉曇體。
日本僧人空海在西元804年到達中國,向曾經在那爛陀寺修行的僧人般若三藏學習梵文,於西元806年歸國後,將悉曇文傳至日本。此時,往印度的佛教陸上朝聖之路已經被擴張中的伊斯蘭阿拔斯王朝所阻斷。後來,天城體等文字在印度取代了悉曇文,因此前者現今僅在東亞使用。悉曇梵字在唐末及五代的毀佛事件後,於漢地幾乎可說完全失傳了。但由於日本留學僧與唐代交流頻繁,所謂「入唐八家」(最澄、空海、常曉、圓行、圓仁、惠運、圓珍、宗叡)大量自中國引入悉曇資料,因此唐代的密教與悉曇梵字之學,還有許多悉曇資料都被保存於日本。
因為佛教的真言(咒文等)需用原音唸誦,而漢字被認為無法準確紀錄梵語,悉曇文在東亞保留下來,其中以日本保存最為完善。其書寫在密教中使用。日本的若干教派在書寫真言及經文時仍使用悉曇文(又稱「梵字」),如密教的真言宗和天台宗及混合教派修驗道。大正新修大藏經中多數真言保留悉曇文,而韓國佛教也以一種版本的悉曇文書寫「種子」音節(Bīja)。
法隆寺貝葉
日本法隆寺藏有兩片貝葉經,由遣隋使小野妹子於大約公元609年帶回日本。最下一行是字母列表。後世有三種臨寫本:《淨嚴的写本》(1694年)、《慈雲的刊本》(1762年)和《阿叉羅帖本》(1859年)。
悉曇章的記載
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記》卷第二(三國):“詳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則,四十七言也。寓物合成,隨事轉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廣,因地隨人,微有改變,語其大較,未異本源。……而開蒙誘進,先導十二章。七歲之後,漸授五明大論……”。
義凈三藏《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四:“一則創學悉談章。亦名悉地羅窣睹。斯乃小學標章之稱。俱以成就吉祥為目。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轉。成一十八章。總有一萬餘字。合三百餘頌。凡言一頌。乃有四句。一句八字。總成三十二言。更有小頌大頌。不可具述。六歲童子學之。六月方了。斯乃相傳。是大自在天之所說也。”
悉昙四种相承
指悉昙四种随缘相承。梵字本源相承有法尔、随缘二种,法尔常恒之相承系依《大日经》之说,随缘相承有四种:
- 梵王相承,又作南天相承。即印度所用悉昙文为梵天所造之说。梵王所造之梵书有根本四十七言、十二摩多(梵語:माता,羅馬化:mātā[7])、三十五体文(vyañjana,又音譯便善那、便社那、便膳那、屈曲[8],近現代呂澂譯毗衍闍南[7]),若合字转成则成无尽多字,且立十八章以为标准。唐代智广之《悉昙字记》所说南天相承摩醯首罗(maheśvara)之文,即指此梵王所造之悉昙。
- 龙宫相承,又作中天相承。佛陀入灭后七百年中,龙树菩萨入海得大乘经所传之悉昙;据《悉昙字记》所载,中天兼以龙宫文,与南天小异而纲骨同。
- 释迦相承,为释尊宣说经典中所示之悉昙。即《文殊问经》之五十字母、《华严经》之四十二字门、《方广大庄严经》示书品之四十六字母、《大集经》海慧菩萨品之二十八字门句、《大品般若经》之四十二字门、《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之十四音五十字义等。乃佛陀入灭后,由文殊、弥勒、阿难等结集而传于世。
- 大日相承,乃大日如来所说之悉昙。指《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之五十字、《大日经》具缘品、同字轮品之五十字等。由金刚萨埵结集,龙猛菩萨入南天铁塔得之而传诵流通。
字母表
元音
字母 |
轉寫 |
元音附標 𑖎𑖿𑖧(ky)為主體
|
字母 |
轉寫 |
元音附標 𑖎𑖿𑖧(ky)為主體
|
𑖀
|
a |
𑖎𑖿𑖧
|
𑖁
|
ā |
𑖎𑖿𑖧𑖯
|
𑖂
|
i |
𑖎𑖿𑖧𑖰
|
𑖃 |
ī |
𑖎𑖿𑖧𑖱
|
𑖄
|
u |
𑖎𑖿𑖧𑖲
|
𑖅
|
ū |
𑖎𑖿𑖧𑖳
|
𑖊
|
e |
𑖎𑖿𑖧𑖸
|
𑖋
|
ai |
𑖎𑖿𑖧𑖹
|
𑖌
|
o |
𑖎𑖿𑖧𑖺
|
𑖍
|
au |
𑖎𑖿𑖧𑖻
|
𑖀𑖽
|
aṃ |
𑖎𑖿𑖧𑖽
|
𑖀𑖾
|
aḥ |
𑖎𑖿𑖧𑖾
|
字母 |
轉寫 |
k的附標 |
字母 |
轉寫 |
k的附標
|
𑖆
|
ṛ |
𑖎𑖴
|
𑖇
|
ṝ |
|
𑖈
|
ḷ |
|
𑖉
|
ḹ |
|
其他形式
𑖀𑖲 ā
|
𑗘 i
|
i
|
𑗚 ī
|
ī
|
𑗛 u
|
ū
|
o
|
au
|
𑖀𑖼 aṃ
|
輔音
|
塞音
|
鼻音
|
近音
|
擦音
|
清音
|
濁音
|
不送氣
|
送氣
|
不送氣
|
送氣
|
軟齶音
|
牙音角 舌縮却
|
𑖎
k
|
𑖏
kh
|
𑖐
g
|
𑖑
gh
|
𑖒
ṅ
|
|
硬齶音
|
齒音商 開口張
|
𑖓
c
|
𑖔
ch
|
𑖕
j
|
𑖖
jh
|
𑖗
ñ
|
𑖧
y
|
𑖫
ś
|
卷舌音
|
舌音徵 舌拄齒
|
𑖘
ṭ
|
𑖙
ṭh
|
𑖚
ḍ
|
𑖛
ḍh
|
𑖜
ṇ
|
𑖨
r
|
𑖬
ṣ
|
齒音
|
喉音宮 舌居中
|
𑖝
t
|
𑖞
th
|
𑖟
d
|
𑖠
dh
|
𑖡
n
|
𑖩
l
|
𑖭
s
|
雙唇音
|
唇音羽 撮口聚
|
𑖢
p
|
𑖣
ph
|
𑖤
b
|
𑖥
bh
|
𑖦
m
|
|
唇齒音
|
|
𑖪
v
|
|
聲門音
|
|
𑖮
h
|
字母表中的合寫字母
𑖎𑖿𑖬 kṣ
|
𑖩𑖿𑖩𑖽 llaṃ
|
其他形式
ch
|
j
|
ñ
|
ṭ
|
ṭh
|
ḍh
|
ḍh
|
ṇ
|
ṇ
|
th
|
th
|
dh
|
n
|
m
|
ś
|
ś
|
v
|
在漢傳唐智廣794年後著《悉曇字記》和北宋惟淨1035年著《景祐天竺字源》中採用了漢語音韻學的五音概念標示發音,漢傳密教在此基礎上還配比五聲。[10][11]
符号
附加符号
标点符号
|
|
棍号(𑗂)
|
双棍号(𑗃)
|
|
|
|
|
文首标记(𑗁)
|
全文结束(𑗉)
|
间隔号(𑗄)
|
竖线(𑗅)
|
用于标题、章节和文末的装饰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寫
所有輔音+響音
以k作為樣例輔音。其他輔音類推。本表中去掉含相鄰重複輔音的組合。本表對應《悉曇字記》的初章到第十四章。
kkṣ |
-ya |
-ra |
-la |
-va |
-ma |
-na
|
𑖎 k
|
𑖎𑖿𑖧 kya
|
𑖎𑖿𑖨 kra
|
𑖎𑖿𑖩 kla
|
𑖎𑖿𑖪 kva
|
𑖎𑖿𑖦 kma
|
𑖎𑖿𑖡 kna
|
𑖨𑖿𑖎 rk
|
𑖨𑖿𑖎𑖿𑖧 rkya
|
𑖨𑖿𑖎𑖿𑖨 rkra
|
𑖨𑖿𑖎𑖿𑖩 rkla
|
𑖨𑖿𑖎𑖿𑖪 rkva
|
𑖨𑖿𑖎𑖿𑖦 rkma
|
𑖨𑖿𑖎𑖿𑖡 rkna
|
𑖏 kh
|
|
總計68行。
|
同部位鼻音+塞音
本表和下表對應《悉曇字記》的第十五章。
𑖒𑖿𑖎 ṅka
|
𑖒𑖿𑖏 ṅkha
|
𑖒𑖿𑖐 ṅga
|
𑖒𑖿𑖑 ṅgha
|
𑖗𑖿𑖓 ñca
|
𑖗𑖿𑖔 ñcha
|
𑖗𑖿𑖕 ñja
|
𑖗𑖿𑖖 ñjha
|
𑖜𑖿𑖘 ṇṭa
|
𑖜𑖿𑖙 ṇṭha
|
𑖜𑖿𑖚 ṇḍa
|
𑖜𑖿𑖛 ṇḍha
|
𑖡𑖿𑖝 nta
|
𑖡𑖿𑖞 ntha
|
𑖡𑖿𑖟 nda
|
𑖡𑖿𑖠 ndha
|
𑖦𑖿𑖢 mpa
|
𑖦𑖿𑖣 mpha
|
𑖦𑖿𑖤 mba
|
𑖦𑖿𑖥 mbha
|
- ṇ的另一種寫法
軟腭鼻音+近音和擦音
𑖒𑖿𑖧 ṅya
|
𑖒𑖿𑖨 ṅra
|
𑖒𑖿𑖩 ṅla
|
𑖒𑖿𑖪 ṅva
|
|
𑖒𑖿𑖫 ṅśa
|
𑖒𑖿𑖬 ṅṣa
|
𑖒𑖿𑖭 ṅsa
|
𑖒𑖿𑖮 ṅha
|
𑖒𑖿𑖎𑖿𑖬 ṅkṣa
|
其他組合
以下各表對應《悉曇字記》的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
𑖭𑖿𑖎 ska
|
𑖭𑖿𑖏 skha
|
𑖟𑖿𑖐 dga
|
𑖟𑖿𑖑 dgha
|
𑖒𑖿𑖎𑖿𑖝𑖿𑖨 ṅktra
|
𑖪𑖿𑖓 vca/bca
|
𑖪𑖿𑖔 vcha/bcha
|
𑖪𑖿𑖕 vja/bja
|
𑖪𑖿𑖖 vjha/bjha
|
𑖕𑖿𑖗 jña
|
𑖬𑖿𑖘 ṣṭa
|
𑖬𑖿𑖙 ṣṭha
|
𑖟𑖿𑖚 dḍa
|
𑖟𑖿𑖛 dḍha
|
𑖬𑖿𑖜 ṣṇa
|
𑖭𑖿𑖝 sta
|
𑖭𑖿𑖞 stha
|
𑖪𑖿𑖟 vda/bda
|
𑖪𑖿𑖠 vdha/bdha
|
𑖨𑖿𑖝𑖿𑖭𑖿𑖡 rtsna
|
𑖭𑖿𑖢 spa
|
𑖭𑖿𑖣 spha
|
𑖟𑖿𑖤 dba
|
𑖟𑖿𑖥 dbha
|
𑖨𑖿𑖎𑖿𑖬𑖿𑖦 rkṣma
|
- ↑《景佑天竺字源》在vc和vch的位置上安排了 śc和śch。并且在對應vja vjha vda vdha的位置上分別注音為bja bjha bda bdha。
𑖨𑖿𑖎𑖿𑖬𑖿𑖪𑖿𑖧 rkṣvya
|
𑖨𑖿𑖎𑖿𑖬𑖿𑖪𑖿𑖨𑖿𑖧 rkṣvrya
|
𑖩𑖿𑖝 lta
|
𑖝𑖿𑖎𑖿𑖪 tkva
|
𑖘𑖿𑖫 ṭśa
|
𑖘𑖿𑖬 ṭṣa
|
𑖭𑖿𑖮 sha
|
𑖤𑖿𑖎𑖿𑖬 bkṣa
|
𑖢𑖿𑖝 pta
|
𑖘𑖿𑖎 ṭka
|
𑖟𑖿𑖭𑖿𑖪 dsva
|
𑖘𑖿𑖬𑖿𑖔𑖿𑖨 ṭṣchra
|
長輔音
𑖕𑖿𑖕 jja
|
𑖘𑖿𑖘 ṭṭa
|
𑖜𑖿𑖜 ṇṇa
|
𑖝𑖿𑖝 tta
|
𑖡𑖿𑖡 nna
|
𑖦𑖿𑖦 mma
|
𑖩𑖿𑖩 lla
|
𑖪𑖿𑖪 vva
|
|
含ṛ音節
本表對應《悉曇字記》的第十六章。
𑖎𑖴 kṛ
|
𑖏𑖴 khṛ
|
𑖐𑖴 gṛ
|
𑖑𑖴 ghṛ
|
𑖒𑖴 ṅṛ
|
𑖓𑖴 cṛ
|
𑖔𑖴 chṛ
|
𑖕𑖴 jṛ
|
𑖖𑖴 jhṛ
|
𑖗𑖴 ñṛ
|
|
一些樣例音節
𑖨𑖿𑖎 rka
|
𑖨𑖿𑖎𑖯 rkā
|
𑖨𑖿𑖎𑖰 rki
|
𑖨𑖿𑖎𑖱 rkī
|
𑖨𑖿𑖎𑖲 rku
|
𑖨𑖿𑖎𑖳 rkū
|
𑖨𑖿𑖎𑖸 rke
|
𑖨𑖿𑖎𑖹 rkai
|
𑖨𑖿𑖎𑖺 rko
|
𑖨𑖿𑖎𑖻 rkau
|
𑖨𑖿𑖎𑖽 rkaṃ
|
𑖨𑖿𑖎𑖾 rkaḥ
|
𑖒𑖿𑖎 ṅka
|
𑖒𑖿𑖎𑖯 ṅkā
|
𑖒𑖿𑖎𑖰 ṅki
|
𑖒𑖿𑖎𑖱 ṅkī
|
𑖒𑖿𑖎𑖲 ṅku
|
𑖒𑖿𑖎𑖳 ṅkū
|
𑖒𑖿𑖎𑖸 ṅke
|
𑖒𑖿𑖎𑖹 ṅkai
|
𑖒𑖿𑖎𑖺 ṅko
|
𑖒𑖿𑖎𑖻 ṅkau
|
𑖒𑖿𑖎𑖽 ṅkaṃ
|
𑖒𑖿𑖎𑖾 ṅkaḥ
|
编码字體
悉曇文仍然主要是手寫文字。已有將其錄入電腦的嘗試,但收录进Unicode之前未能錄入所有的合字。2014年6月,悉昙文于Unicode 7.0中正式收录,但支持字體直到最近[何时?]才逐步出現。[註 1]
Unicode收录前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於編撰其電子版大正新修大藏經時,曾商借台灣嘉豐出版社甫開發製作完成的悉曇字體“Siddam”及輸入法“Siddhamkey”,並免費提供大眾使用。惟此輸入法是配合繁體中文BIG5碼製作,在以Unicode碼為主或中文以外的其他語言版本作業系統(如Windows 2000)中,容易產生問題而未能完善使用,算是美中不足之處。程式SiddhamKey可用於輸入悉曇文和兰札文,但尚有若干不足(例如乱入兰札文、尼泊尔文字、藏文咒轮,以及“樱桃小丸子”的头像图标)。
- 日本開發的軟體「今昔文字鏡」(Mojikyo)也含有悉曇文,但字体内码为Shift-JIS。
- 日本和歌山地藏寺住職體高法師也有重新開發一套以弘法大師梵字書法為基礎之梵字輸入法,目前已有約10,000字。
Unicode收录后
- Muktamsiddham是第一款支援Unicode的自由悉曇文字體。
- 谷歌开发的Noto字体系列中也收录了悉曇文,名叫“Noto Sans Siddham”。
- Windows 11(24H2版本之后)自带的字体“Sans Serif Collection”也包含有悉昙文,但文字排版错误。
图库
古代文献實例
现代运用
佛经中使用
印度教使用
使用悉昙文拼写的字词
- 咒语
-
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𑖌𑖼𑖦𑖜𑖰𑖢𑖟𑖿𑖦𑖸𑖮𑗝𑖽)
相关文化
Unicode
悉曇文在2014年6月16日被包含於Unicode 7.0標準中,编码为U+11580–U+115FF。
悉曇文 Siddham[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 (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U+1158x
|
𑖀
|
𑖁
|
𑖂
|
𑖃
|
𑖄
|
𑖅
|
𑖆
|
𑖇
|
𑖈
|
𑖉
|
𑖊
|
𑖋
|
𑖌
|
𑖍
|
𑖎
|
𑖏
|
U+1159x
|
𑖐
|
𑖑
|
𑖒
|
𑖓
|
𑖔
|
𑖕
|
𑖖
|
𑖗
|
𑖘
|
𑖙
|
𑖚
|
𑖛
|
𑖜
|
𑖝
|
𑖞
|
𑖟
|
U+115Ax
|
𑖠
|
𑖡
|
𑖢
|
𑖣
|
𑖤
|
𑖥
|
𑖦
|
𑖧
|
𑖨
|
𑖩
|
𑖪
|
𑖫
|
𑖬
|
𑖭
|
𑖮
|
𑖯
|
U+115B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115C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115Dx
|
𑗐
|
𑗑
|
𑗒
|
𑗓
|
𑗔
|
𑗕
|
𑗖
|
𑗗
|
𑗘
|
𑗙
|
𑗚
|
𑗛
|
𑗜
|
𑗝
|
|
|
U+115Ex
|
|
|
|
|
|
|
|
|
|
|
|
|
|
|
|
|
U+115Fx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 1.^ 依据 Unicode 14.0
- 2.^ 灰色区域为未分配码位
|
Unicode 8.0还添加了两个悉昙文字符。
註釋
- ^ Journal of ancient Indian history, p.265. [201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5).
- ^ 曼殊《梵书摩多体文》
- ^ 《遊歷日本圖經》一 p.二十上-九
- ^ 北京大學王邦維教授《四十二字門考論》(《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1999年7月,頁23)。
- ^ 《全唐诗》卷129第44首,引用於北京大學王邦維教授為林光明著《梵字悉曇入門》寫的序言。
- ^ 林光明《簡易學梵字》第二章第二節。
- ^ 7.0 7.1 呂澂《聲明略》
- ^ 《成唯識論02》;Frédéric Girard. Vocabulaire du bouddhisme japonais
- ^ 笈多文𑀮𑀴天城文लळ烏荼文ଲଳ僧伽羅文ලළ
- ^ 宋本《玉篇》附《五音聲論》:東方喉聲。西方舌聲。南方齒聲。北方唇聲。中央牙聲。
宋本《切韻指掌圖》:欲知宮舌居中,喉音。欲知商開口張,齒頭、正齒。欲知角舌缩却,牙音。欲知徵舌柱齒,舌頭、舌上。欲知羽撮口聚,唇重、唇輕。
宋本《玉篇》附《五音之圖》為:
《大正藏·悉曇部》日本了尊撰《悉曇輪略圖抄》轉載《五音之圖》為:
《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五沙門慧琳釋《次辯文字功德及出生次第》:「稱呼梵字。亦五音倫次。喉腭齗齒脣吻等聲……皆從深向淺。亦如此國五音。宮商角徵羽。五音之內又以五行相參。辯之以清濁。察之以輕重。」《白虎通義》卷二「社稷」:「五聲者,何謂也?宮、商、角、徵、羽,土謂宮,金謂商,木謂角,火謂徵,水謂羽。月令曰:盛德在木,其音角,又曰:盛德在火,其音徵,盛德在金其音商,盛德在水,其音羽。所以名之為角者,躍也,陽氣動躍;徵者,止也,陽氣止;商者,張也,陰氣開張,陽氣始降也;羽者,紆也,陰氣在上,陽氣在下;宮者,容也,含也,含容四時者也。」卷三「京師」:「(1)少陽……時為春,春之為言蠢蠢動也。位在東方。其色青。其音角,角者,氣動耀也。(2)太陽……時為夏,夏之言大也。位在南方。其色赤。其音徵,徵,止也,陽度極也。(3)少陰……時為秋,秋之為言愁亡也。其位西方。其色白。其音商,商者,強也。(4)太陰……時為冬,冬之為言終也。其位在北方。其音羽,羽之為言舒,言萬物始孳。(5)土為中宮。……其音宮,宮者,中也。」
- ^
《大正藏·悉曇部》日本安然撰《悉曇藏》與《悉曇輪略圖抄》等有:
|
徵𑖝 南火事
|
|
角𑖘 東木民
|
宮𑖎 中土君
|
商𑖓 西金臣
|
|
羽𑖢 北水物
|
|
《大正藏·悉曇部》日本淳祐集《悉曇集記》:
何故迦爲牙聲等耶。以舌中近腭上。開於脣跓牙鋒。自兩牙間而出此聲。非喉脣之所發。故以迦爲牙聲。
者字。此開脣合齒。自齒間初發上聲。漸開齒後究聲。故者字云齒聲。
吒字。此彈舌初發聲。而後漸開口自舌端聲初生。故云舌聲。
多字。此以舌端著齒根間放之發聲。聲猶喉中發即帶喉聲。故云喉聲。問何以不云腭聲云舌聲耶。答以佉字等爲腭聲。以吒字等爲舌聲也。今多字此非腭舌。故猶從喉也。
波字。此二脣相合。初開發聲。故云脣聲也。
問以此五聲。配宮商角徴羽如何。答迦是宮音。者商音。吒是徴音。多是角音。波是羽音也。宮商等音。即牙齒等聲耳。
而《大正藏·悉曇部》日本信範撰《悉曇祕傳記》為:
|
𑖘南 徵土地
|
|
𑖎東 角火火
|
𑖝中 宮金空
|
𑖓西 商水水
|
|
𑖢北 羽木風
|
|
- ^ 阴阳师手游画符技巧 阴阳师手游SSR怎么画符. 新浪网. 新浪电竞.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8).
- ^ アニメ続『刀剣乱舞-花丸-』 公式サイ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8) (日语).
參考文獻
- 《悉曇字記》,唐朝沙門智廣撰。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PDF版。佛藏輯要,DJVu版。
- 《梵語千字文》,唐朝三藏法師義凈撰,中華電子佛典協會,PDF版。
- 《景佑天竺字源》,北宋西天譯經三藏法護和譯經三藏惟凈撰。中華大藏經,DJVu版。佛藏輯要,DJVu版。
- 《纯常子枝语》淸文廷式撰楷書悉曇文敎程
- 《梵字悉曇字母并釈義》,沙門空海撰,刊(高野版),京都大学附属図書館,1352年書寫,jpeg版。
- 《悉曇初心鈔》,正智房著澄禅増補,早稲田大学図書館,1671年書寫,PDF版。
- 《悉曇三密鈔》,浄严著,《大正藏》第八四卷悉曇部,PDF版。
- 林光明,《簡易學梵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PDF版。
- 林光明,《梵字悉曇入門》(English Title: An Introduction to Siddham),嘉豐出版社,台灣,1995年(Mantra Publisher, 1995)
- Stevens, John . Sacred Calligraphy of the East.(Boston: Shambala, 1995)
- YAMASAKI, Taikō. Shingon: Japanese Esoteric Buddhism.(Fresno: Shingon Buddhist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1988)
- 《梵字大鑑》,名著普及会,東京,1983
- 宋本《玉篇》附《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沙門神珙撰。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