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新壮文

壮文
Sawcuengh
Səɯcueŋƅ
書僮
拉丁壮文书写的壮语“Sawcuengh”
类型
使用时期
1955年创制,1981年修订
语言壯語标准壮语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壮文壯語Sawcuengh)一般指新壮文,又称拼音壮文,是一套使用拉丁字母来记录标准壮语全音素文字,是壮语的官方书写系统。拼音壮文于1955年创制,1982年修订。一般将修订前的拼音壮文称“老壮文”,修订后的称“新壮文”。新壮文是第五套人民币纸币上的五种文字之一。

历史

历史上,壮族曾利用汉字及汉字的偏旁部首,按照汉字六书的规律,创造出用来记录壮语方块壮字。今天又称“古壮字”。在壮语中称为sawndip,古壮字写作「𭨡𮄫」[a],意为“生字”或“不成熟的文字”。方块壮字没有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异体字多,始终未成为正式通行的文字。[1]学习方块壮字的前提是掌握汉字,亦不利于推广。[2]

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即着手为一批没有传统通用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记录本民族语言的文字。[1]1955年,桂西僮族自治區[b]公布《僮族文字方案(草案)》。[4]1957年底,国务院通过修改后的《僮文方案》;1958年初,广西僮族自治区公布方案并推行。[4][5]这套壮文以26个基本拉丁字母为基础,增加少量衍生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声调亦采用字母表示。一些音位所对应字母的选用上参考汉语拼音方案。以北部壮语为基础,以武鸣壮话为标准音。[1]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纸币上均采用这套方案书写壮文。[6][7]

壮文的推行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止,在改革开放后又逐渐恢复。[1]1982年,《壮文方案(修订案)》经国家民委批复通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推行使用。[4]这套壮文又称“新壮文”,相对于修订前的“老壮文”。新壮文完全使用26个基础拉丁字母,以便打字印刷计算机应用。[8]:292第五套人民币纸币上采用了新壮文。[9]

新壮文

字母表

新壮文使用26个字母。形式、大小写和顺序都与基础拉丁字母一致。[10]

新壮文字母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声母

新壮文有22个声母[10][11]:97

新壮文声母
b
/p/
mb
/b/
m
/m/
f
/f/
v
/v/
d
/t/
nd
/d/
n
/n/
s
/θ/
l
/l/
g
/k/
gv
/kʷ/
ng
/ŋ/
h
/h/
r
/ɣ/
c
/ɕ/
y
/j/
ny
/ȵ/
ngv
/ŋʷ/
by
/pʲ/
gy
/kʲ/
my
/mʲ/

韵母

新壮文有108个韵母[10][11]:5

新壮文韵母
a
//
e
//
i
//
o
//
u
//
w
/ɯː/
ai
/aːi/
ae
/ai/
ei
/ei/
oi
/oːi/
ui
/uːi/
wi
/ɯːi/
au
/aːu/
aeu
/au/
eu
/eːu/
iu
/iːu/
ou
/ou/
aw
//
am
/aːm/
aem
/am/
em
/eːm/
iem
/iːm/
im
/im/
om
/oːm/
oem
/om/
uem
/uːm/
um
/um/
an
/aːn/
aen
/an/
en
/eːn/
ien
/iːn/
in
/in/
on
/oːn/
oen
/on/
uen
/uːn/
un
/un/
wen
/ɯːn/
wn
/ɯn/
ang
/aːŋ/
aeng
//
eng /eːŋ/ ieng
/iːŋ/
ing
//
ong
/oːŋ/
oeng
//
ueng
/uːŋ/
ung
//
wng
/ɯn/
ap
/aːp̚/
aep
/ap̚/
ep
/eːp̚/
iep
/iːp̚/
ip
/ip̚/
op
/oːp̚/
oep
/op̚/
uep
/uːp̚/
up
/up̚/
at
/aːt̚/
aet
/at̚/
et
/eːt̚/
iet
/iːt̚/
it
/it̚/
ot
/oːt̚/
oet
/ot̚/
uet
/uːt̚/
ut
/ut̚/
wet
/ɯːt̚/
wt
/ɯt̚/
ak
/aːk̚/
aek
/ak̚/
ek
/eːk̚/
iek
/iːk̚/
ik
/ik̚/
ok
/oːk̚/
oek
/ok̚/
uek
/uːk̚/
uk
/uk̚/
wk
/ɯk̚/
ab
/aːp̚/
aeb
/ap̚/
eb
/eːp̚/
ieb
/iːp̚/
ib
/ip̚/
ob
/oːp̚/
oeb
/op̚/
ueb
/uːp̚/
ub
/up̚/
ad
/aːt̚/
aed
/at̚/
ed
/eːt̚/
ied
/iːt̚/
id
/it̚/
od
/oːt̚/
oed
/ot̚/
ued
/uːt̚/
ud
/ut̚/
wed
/ɯːt̚/
wd
/ɯt̚/
ag
/aːk̚/
aeg
/ak̚/
eg
/eːk̚/
ieg
/iːk̚/
ig
/ik̚/
og
/oːk̚/
oeg
/ok̚/
ueg
/uːk̚/
ug
/uk̚/
wg
/ɯk̚/
  • 字母组合⟨ae⟩表示短音/a/,⟨oe⟩表示短音/o/,均不单独做韵母。
  • 韵母/ai/写为⟨ae⟩,为⟨aei⟩之省略。
  • ⟨e⟩出现在高元音⟨i⟩、⟨u⟩、⟨w⟩之后,辅音韵尾之前时,表示⟨e⟩之前的元音为长元音。
  • 只有三个塞音韵尾/p/、/t/、/k/,均读唯闭音。同一韵尾根据声调不同而有不同写法,高音组写成⟨p⟩、⟨t⟩、⟨k⟩,低音组写成⟨b⟩、⟨d⟩、⟨g⟩。

在韵母表中,字母⟨e⟩在⟨a⟩、⟨o⟩之后做短音标记,在⟨i⟩、⟨u⟩、⟨w⟩之后做长音标记,存在不协调,在教与学中造成不便,因而招致批评。[12][13]

声调

新壮文采取部分标调的办法,用字母标记不同的声调。只标本调,不标变调[10][11]:9

新壮文声调
調類 調值 調號 例字 對應漢語調類[14]


第一调 24 不标 son教 阴平
第二调 31 z mwngz你 阳平
第三调 55 j hwnj上 阴上
第四调 42 x max馬 阳上
第五调 35 q gvaq過 阴去
第六调 33 h dah河 阳去


高音组 短元音 55 ptk爲韻尾 daep肝 阴入
长元音 35 dap塔
低音组 短元音 33 bdg爲韻尾 daeb疊 阳入
长元音 34 gab挾

分词和隔音

壮文以为单位书写。一个词之内连写,词与词之间空格。[10]

一个词之内有多个音节,且不好区分,致使有多种读法的,使用隔音符号⟨'⟩来隔开音节。只有两种情况不使用隔音符号:一个辅音前后都有元音,且辅音属后一个音节,如byagaq不用写成bya'gaq;两个辅音相连,前后都有元音,且两个辅音分别属于前后两个音节,如banhaet不用写成ban'haet。[10]

大小写和标点

大小写规则与英文基本相同,专有名词首字母大写,首字母大写。标点符号和英文基本相同。[10]

老壮文

老壮文共计32个字母。[15]:9-10

老壮文字母
Aa Bb Ƃƃ Cc Dd Ƌƌ Əə Ee Ff Gg Hh Ii Kk Ll Mm Nn
Ŋŋ Oo Ɵɵ Pp Rr Ss Tt Uu Ɯɯ Vv Yy Ƨƨ Зз Чч Ƽƽ Ƅƅ

ƨзчƽƅ五个字母为声调字母,本身不發音,這些字母都沒有用在字頭的機會,故書寫體無大写形式。[15]:10

老壮文尽量少使用双字母来表示音位,而使用了较多的非基本拉丁字母,占32个字母中的11个。[1]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字母在打字、印刷、电子计算机处理等方面不太方便。新壮文的修订主要即针对这11个字母。[12]

新老壮文对比
老壮文 ƃ ƌ ə ŋ ɵ ɯ ƨ з ч ƽ ƅ
对应新壮文 mb nd ae ng oe w z j x q h

相应的声母、韵母、声调符号都随之更动。只有两个韵母比较特殊,老壮文⟨əi⟩在新壮文中为⟨ae⟩,老壮文⟨əɯ⟩在新壮文中为⟨aw⟩。 [12]

示例

新壮文 Cunghgoz Gungcanjdangj youq bi 1921 ndwen 7 ngoenz 23 hauh laebbaenz. Gungcanjdangj dwg aen dangj gunghyinz gaihgiz, dwg doihsienfung gunghyinz gaihgiz.

老壮文 Cuŋgo-Guŋcandaŋ youƽ bi 1921 ƌɯen 7 ŋɵnƨ 23 hauƅ ləbbənƨ. Guŋcandaŋ dɯg ən daŋз guŋyin-gaigi, dɯg doiƅsienfuŋ guŋyin-gaigi.[c]
现代标准汉语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挂有汉壮双语牌匾

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曾有两个推行壮文的高潮期。而今,壮文的推行面临困难,只能“惨淡经营”。[16]在广西,壮文仅应用于个别领域(如法定单位挂牌和公章上的名称,党政文件、法律法规的翻译),在社会其他领域中的使用较少。使用壮文的报刊仅有《广西民族报》和《三月三》(“一报一刊”)。[17]2000年2001年,中国出版的壮文图书只有一本翻译的《论“三个代表”》。[18][19]1999 年之后,大规模的壮文扫盲教育活动基本停止。[17]小学阶段的壮文教育自2000年以来处于徘徊阶段,不受地方教育机关的重视。[20]:110,111

壮文推广不利的原因,学者归纳为:壮语方言众多,相互间语音词源差异都很大,会说壮语的人仍要先学标准壮语才能学壮文,但壮族社会并未形成公认的标准语武鸣也不是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因而各地壮族在心理上对标准壮语不认可,学习时存在抵触情绪;汉语在壮族地区广泛使用,是实际上的中介语言,在接受教育和就业中也更具实用性,人们因功利性而更倾向于学习汉语文;壮语社会功能不足,只是一种乡村语言,在现代化冲击下使用空间愈加狭小,学会壮文之后也无处获取信息,难于应用;壮文推广的历史曲折坎坷,推广初期受到一系列政治运动影响,改革开放后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减弱。[21][22][2][23]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学者提出应采用其他方案作为壮语的官方书写系统,如汉字和拼音壮文混用[16],使用古壮字[22],或使用重新规范、简化后的新壮字[23]

2012年起,广西每年举行“壮语文水平考试”(Vahcuengh Sawcuengh suijbingz gaujsi,V.S.S.G.),为考察标准壮语、壮文掌握程度的标准化测试英语Standardized test[24][25]

注解

  1. ^
  2. ^ 僮,读如“壮”。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僮族”改为“壮族”。[3]
  3. ^ 壮文部分标调,并非所有词都标声调。老壮文中新生事物借词较常不标调。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梁敏. 壮文.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2: 140–145. ISBN 7-80057-082-7. 
  2. ^ 2.0 2.1 李虎. 拼音壮文推广的困境与反思. 学术论坛. 2011, (04): 175–179. 
  3. ^ 国务院关于更改僮族及僮族自治地方名称问题给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的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第十卷). 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4: 1020 [1965-10-12]. ISBN 7800780791. 
  4. ^ 4.0 4.1 4.2 蓝明生. 壮文推行与使用研究综述(上). 广西民族报 (南宁). 2014-08-13 [201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5. ^ 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公布僮文方案的决定. 广西民族工作档案选编(1950-1965)(下). 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 1998: 488 [1958-01-20]. 
  6. ^ 第三套人民幣10圓. [201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7). 
  7. ^ 第四套人民幣10圓. [201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7). 
  8. ^ 覃晓航. 壮侗语族语言研究.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2. ISBN 9787105115662. 
  9. ^ 第五套人民幣10圓. [201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7).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壮文方案(修订案).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 (编). 现代汉壮词汇.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13: 845–852 [1981]. ISBN 978-7-5363-6617-6. 
  11. ^ 11.0 11.1 11.2 韦庆稳,覃国生. 壮语简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0. CSBN 9049·9. 
  12. ^ 12.0 12.1 1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对壮文方案进行部分修改的说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编). 壮文基础读本.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0: 256–261 [1981]. ISBN 978-7-105-11052-0. 
  13. ^ 蓝利国. 谈谈壮文方案修订案中的一些问题.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3): 130–134. 
  14. ^ 壮语通论.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46. ISBN 9787811080056. 
  15. ^ 15.0 15.1 广西僮文工作委员会. 僮文方案.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58. 
  16. ^ 16.0 16.1 覃德民. 推行拼音壮文步履维艰的反思. 广西民族研究. 2010, (01): 97–105. 
  17. ^ 17.0 17.1 滕星,张霜,海路. 对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扫盲教育的思考. 民族教育研究. 2008, (02): 75–83. 
  18. ^ 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中国版本图书馆. 全国总书目 2000. 北京: 中华书局. 2002. ISBN 7-101-03322-9. 
  19. ^ 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中国版本图书馆. 全国总书目 2001. 北京: 中华书局. 2003. ISBN 7-101-03323-7. 
  20. ^ 张苗苗. 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 (教育学博士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 2008. 
  21. ^ Margaret Milliken(白丽珠). 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 1999, (02): 79–86. 
  22. ^ 22.0 22.1 覃乃昌. 试论拼音壮文推行困难的基本原因:以广西武鸣县为例. 广西民族研究. 1995, (02): 107–112. 
  23. ^ 23.0 23.1 韦星朗. 拼音壮文改革与新方块壮字刍议.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6): 120–125. 
  24. ^ Bi 2018 Sawcuengh Vahcuengh Suijbingz Gaujsi Youq Guengjsae Minzcuz Daihhag Gauj. 广西民族报 (南宁). 2018-08-08 [2019-05-27]. (壮文).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25. ^ 李锦芳. 少数民族语言水平测试标准研究与实践:以壮语文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2): 9–14. 

參閲

外部連結

Index: pl ar de en es fr it arz nl ja pt ceb sv uk vi war zh ru af ast az bg zh-min-nan bn be ca cs cy da et el eo eu fa gl ko hi hr id he ka la lv lt hu mk ms min no nn ce uz kk ro simple sk sl sr sh fi ta tt th tg azb tr ur zh-yue hy my ace als am an hyw ban bjn map-bms ba be-tarask bcl bpy bar bs br cv nv eml hif fo fy ga gd gu hak ha hsb io ig ilo ia ie os is jv kn ht ku ckb ky mrj lb lij li lmo mai mg ml zh-classical mr xmf mzn cdo mn nap new ne frr oc mhr or as pa pnb ps pms nds crh qu sa sah sco sq scn si sd szl su sw tl shn te bug vec vo wa wuu yi yo diq bat-smg zu lad kbd ang smn ab roa-rup frp arc gn av ay bh bi bo bxr cbk-zam co za dag ary se pdc dv dsb myv ext fur gv gag inh ki glk gan guw xal haw rw kbp pam csb kw km kv koi kg gom ks gcr lo lbe ltg lez nia ln jbo lg mt mi tw mwl mdf mnw nqo fj nah na nds-nl nrm nov om pi pag pap pfl pcd krc kaa ksh rm rue sm sat sc trv stq nso sn cu so srn kab roa-tara tet tpi to chr tum tk tyv udm ug vep fiu-vro vls wo xh zea ty ak bm ch ny ee ff got iu ik kl mad cr pih ami pwn pnt dz rmy rn sg st tn ss ti din chy ts kcg ve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