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页的主題是中國古代文學名著《聊齋誌異》。关于
聊齋 的其他含義,請見「
聊齋 (消歧義) 」。
聊齋志異 作者 蒲松齡 类型 短篇小說集、鬼神、玄幻、民間傳說 语言 文言文 版本 鑄雪齋抄本 成书年代 清 康熙 年間保存状态 篇数:六百五十二篇 卷數:四十八卷 出版時間 1766年 出版地點 清朝
《聊齋誌異 》,簡稱《聊齋 》,又稱《鬼狐傳 》,英文名为《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Str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或字面意思为《Strange Tales from a Studio of Leisure》。是清康熙年間蒲松齡所著的奇聞軼事小說。 全書共491篇,内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反映了18世纪中國的社會面貌。 作者也在這本書深刻地描寫了狐仙、鬼和妖,而字裡行間也透露出鬼比人還要有情義,采用志怪和传奇风格,据一些评论家称,这些故事暗含对社会问题的批判。 这部小说从 16 世纪末写到 17 世纪初,历时 40 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作者的朋友间流传,但直到 1766 年才付梓。 此后,许多广受好评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等其他媒体。
成書
蒲松齡 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舉 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 故事興致濃厚。據説,蒲松齡曾為了蒐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 ,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蒐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聊齋》一書四百多篇短篇小說 中,有刺貪刺虐的,有描寫花妖 狐魅 和鬼、妖、仙女 等的愛情故事 的,這些故事像是作者自主創作以藉此來表達對社會 的不滿和對愛情 的嚮往,然而也有一些故事僅僅是情節怪異而已;其情節單一,甚至只有短短十餘字,這些故事不像是作者創作的而像是百姓之間的傳說 。
学者章培恒 写道,原《聊斋志异》共有八卷,最早完成于 1681 年前后,最晚完成于 1707 年至 1714 年之间。 据报道,1693 年左右,山东财政厅长于成龙 以一千两購買《聊斋志异》手稿,但松齡婉拒了他的好意。[ 1]
松齡死后,他的家人小心翼翼地保存手稿定稿,包括当地县令 在内的许多人都要求复制手稿。 现存最早的《聊斋志异》印刷版本是 1766 年由出版商赵起杲 在杭州印刷的,他声称溥仪最初打算将他的文集命名为《鬼狐传》。赵起杲 在出版物的序言中写道:"我删去了简单扼要、枯燥通俗的注释,共四十八个。"此外,赵氏还删去了简略提及敏感话题的故事。尽管如此,赵氏版本仍广受好评,1767 年学者李时宪首次重新出版了赵氏版本。[ 1]
1871 年后,蒲松龄第七代后人将原稿重新装订成八卷,据说原稿共有二十卷。 1950 年,蒲氏家族将残存的四卷本捐赠给辽宁省图书馆 ,其中包含约 237 篇短篇小说。[ 1]
內容
与许多中国和西方恐怖小说不同,《聊斋》中的恐怖故事并不是为了吓人,而是为了模糊超自然现象与日常现实之间的界限,利用物理和心理细节使这些领域之间的移动显得自然。[ 2]
《聊齋誌異》多寫人與花妖狐魅的戀愛故事,如「青鳳」、「蓮香」、「小玉」、「嬰寧」和「丫鬟」等。《聊齋誌異》也批評科舉 制度的腐敗,如「考弊司」、「王之安」、「司文郎」、「三生」等;並揭露政治和社會的黑暗,如「席方平」、「依織」、「紅玉」、「竇氏」、「續黃梁」等。
《聊齋誌異》尚有其他題材,如「勞山道士」寫好逸惡勞;「黃九郎」寫斷袖之癖也;「嬌娜」寫朋友之義矣;「張誠」寫兄弟之愛;「阿繡」寫男女互戀之愛;「堪輿」寫風水迷信;「仇大娘」寫仗義行為;「田七郎」寫獵人俠義;「促織」寫鬥蟋蟀的悲喜劇;「罗刹海市」寫海上奇遇記;「偷桃」「口技」寫民間藝人的絕技。「公孫九娘」寫清初鎮壓起義軍的慘烈,“于七 一案,連坐被誅者,棲霞、萊陽兩縣最多。一日俘數百人,盡戮于演武場中,碧血滿地,白骨撐天。上官慈悲,捐給棺木,濟城工肆,材木一空。以故伏刑東鬼,多葬南郊。”,堪為史筆。
章節
〈考城隍〉〈耳中人 〉〈屍變 〉〈噴水〉〈瞳人 語〉〈畫壁〉〈山魈 〉〈咬鬼 〉〈捉狐〉〈蕎中怪 〉〈宅妖 〉〈王六郎〉〈偷桃〉〈種梨〉〈勞山道士 〉〈長清僧〉〈蛇人〉〈斫蟒〉〈犬奸〉〈雹神〉〈狐嫁女〉〈嬌娜〉〈僧孽〉〈妖術〉〈野狗〉〈三生〉〈狐入瓶〉〈鬼哭〉〈真定女〉〈焦螟〉〈葉生〉〈四十千〉〈成仙〉〈新郎〉〈靈官〉〈王蘭〉〈鷹虎神〉〈王成〉〈青鳳〉〈畫皮 〉〈賈兒〉〈蛇癖〉
〈金世成〉〈董生〉〈石〉〈廟鬼 〉〈陸判〉〈嬰寧 〉〈聶小倩 〉〈義鼠〉〈地震〉〈海公子〉〈丁前溪〉〈海大魚〉〈張老相公〉〈水莽草〉〈造畜〉〈鳳陽士人〉〈耿十八〉〈珠兒〉〈小官人〉〈胡四姐〉〈祝翁〉〈獵婆龍 〉〈某公〉〈快刀〉〈俠女〉〈酒友〉〈蓮香〉〈阿寶〉〈九山王〉〈遵化署狐〉〈張誠〉〈汾州狐〉〈巧娘〉〈吳令〉〈口技〉〈狐聯〉〈潍水狐〉〈紅玉〉〈龍〉〈林四娘〉
〈江中〉〈魯公女〉〈道士〉〈胡氏〉〈戲術〉〈丐僧〉〈伏狐〉〈蟄龍〉〈蘇仙〉〈李伯言〉〈黃九郎〉〈金陵女子〉〈湯公〉〈閻羅〉〈連瑣〉〈單道士〉〈白於玉〉〈夜叉國 〉〈小髻〉〈西僧〉〈老饕〉〈連城〉〈霍生〉〈汪士秀〉〈商三官〉〈於江〉〈小二 〉〈庚娘〉〈宮夢弼〉〈鴝鵒〉〈劉海石〉〈諭鬼〉〈泥鬼〉〈夢別〉〈犬燈〉〈番僧〉〈狐妾〉〈雷曹〉〈賭符〉〈阿霞〉〈李司鑒〉〈五朗大夫〉〈毛狐〉〈翩翩 〉〈黑獸〉
〈余德〉〈楊千總〉〈瓜異〉〈青梅〉〈罗剎海市 〉〈田七郎 〉〈產龍〉〈保住〉〈公孫九娘〉〈促織〉〈柳秀才〉〈水災〉〈諸城某甲〉〈庫官〉〈酆都御史〉〈龍無目〉〈狐諧〉〈雨錢〉〈妾杖擊賊〉〈秀才驅怪〉〈姊妹易嫁〉〈續黃粱〉〈龍取水〉〈小獵犬〉〈棋鬼〉〈辛十四娘〉〈白蓮教〉〈雙燈〉〈捉鬼射狐〉〈蹇償債〉〈頭滾〉〈鬼作筵〉〈胡四相公〉〈念秧〉〈蛙曲〉〈鼠戲〉〈泥書生〉〈土地夫人〉〈寒月芙蕖〉〈酒狂〉
〈陽武侯〉〈趙城虎〉〈螳螂捕蛇〉〈武技〉〈小人 (中国传说) 〉〈秦生〉〈鴉頭〉〈酒蟲〉〈木雕美人〉〈封三娘 〉〈狐夢〉〈布客〉〈農人〉〈章阿端〉〈稞秭媼〉〈金永年〉〈花姑子〉〈武孝廉〉〈西湖主〉〈孝子〉〈獅子〉〈閻王〉〈土偶〉〈長治女子〉〈義犬〉〈鄱陽神〉〈伍秋月〉〈蓮花公主〉〈綠衣女〉〈黎氏〉〈荷花三娘子〉〈罵鴨〉〈柳氏子〉〈上仙〉〈侯靜山〉〈錢流〉〈郭生〉〈金生色〉〈彭海秋〉〈堪輿〉〈竇氏〉〈梁彥〉〈龍肉〉
〈潞令〉〈馬介甫〉〈魁星〉〈厙將軍〉〈絳妃〉〈河間生〉〈雲翠仙〉〈跳神〉〈鐵布衫法〉〈大力將軍〉〈白蓮教〉〈顏氏〉〈杜翁〉〈小謝〉〈縊鬼〉〈吳門畫工〉〈林氏〉〈胡大姑 〉〈細侯〉〈狼〉〈美人首〉〈劉亮採〉〈蕙芳〉〈山神〉〈蕭七〉〈亂離〉〈豢蛇〉〈雷公〉〈菱角〉〈餓鬼 〉〈考弊司〉〈閻羅 〉〈大人〉〈向杲〉〈董公子〉〈周三〉〈鴿異〉〈聶政〉〈冷生〉〈狐懲淫〉〈山市〉〈江城〉〈孫生〉〈八大王〉〈戲縊〉
〈羅祖 〉〈劉姓〉〈邵九娘〉〈鞏仙〉〈二商〉〈沂水秀才〉〈梅女〉〈郭秀才〉〈死僧〉〈阿英〉〈橘樹〉〈赤字〉〈牛成章〉〈青娥〉〈鏡聽〉〈牛〉〈金姑夫〉〈梓潼令〉〈鬼津〉〈仙人島〉〈閻羅薨〉〈顛道人〉〈胡四娘〉〈僧朮〉〈祿數〉〈柳生〉〈冤獄〉〈鬼令〉〈甄后〉〈宦娘〉〈阿繡〉〈楊疤眼〉〈小翠〉〈金和尚〉〈龍戲蛛〉〈商婦〉〈閻羅宴〉〈役鬼〉〈細柳〉
〈畫馬〉〈局詐〉〈放蝶〉〈男生子〉〈鐘生〉〈鬼妻〉〈黃將軍〉〈三朝元老〉〈醫術〉〈藏虱〉〈夢狼〉〈夜明〉〈夏雪〉〈化男〉〈禽俠〉〈鴻〉〈象〉〈負屍〉〈紫花和尚〉〈周克昌〉〈嫦娥〉〈鞠樂如〉〈褚生〉〈盜戶〉〈某乙〉〈霍女〉〈司文郎〉〈醜狐〉〈呂無病〉〈錢卜巫〉〈姚安〉〈採薇翁〉〈崔猛〉〈詩讞〉〈鹿銜草〉〈小棺〉〈邢子儀〉〈李生〉〈陸押官〉〈蔣太史〉〈邵士梅〉〈顧生〉〈陳錫九〉
〈邵臨淄〉〈於去惡〉〈狂生〉〈俗〉〈鳳仙〉〈佟客〉〈遼陽軍〉〈張貢士〉〈愛奴〉〈單父宰〉〈孫必振〉〈邑人〉〈元寶〉〈研石〉〈武夷〉〈大鼠〉〈張不量〉〈牧豎〉〈富翁〉〈王司馬〉〈岳神 〉〈小梅〉〈藥僧〉〈於中丞〉〈皂隸〉〈績女〉〈紅毛氈〉〈抽腸〉〈張鴻漸〉〈太醫〉〈牛飛〉〈王子安〉〈刁姓〉〈農婦〉〈金陵乙〉〈郭安〉〈折獄〉〈義犬〉〈楊大洪〉〈查牙山洞〉〈安期島〉〈沅俗〉〈雲蘿公主〉〈鳥語〉〈天宮〉〈喬女〉〈蛤〉〈劉夫人〉〈陵縣狐〉
〈王貨郎〉〈疲龍〉〈真生〉〈布商〉〈彭二掙〉〈何仙〉〈牛同人〉〈神女〉〈湘裙〉〈三生〉〈長亭〉〈席方平〉〈素秋〉〈賈奉雉〉〈胭脂〉〈阿纖〉〈瑞雲〉〈仇大娘〉〈曹操塚〉〈龍飛相公〉〈珊瑚〉〈五通〉〈申氏〉〈恆娘〉〈葛巾〉
〈馮木匠〉〈黃英〉〈書痴〉〈齊天大聖〉〈青蛙神〉〈任秀〉〈晚霞〉〈白秋練〉〈王者〉〈某甲〉〈衢州三怪 〉〈拆樓人〉〈大蠍〉〈陳雲犧〉〈司札吏〉〈蚰蜓〉〈司訓〉〈黑鬼〉〈織成〉〈竹青〉〈段氏〉〈狐女〉〈張氏婦〉〈於子游〉〈男妾〉〈汪可受〉〈牛犢〉〈王大〉〈樂仲〉〈香玉〉〈三仙〉〈鬼隸〉〈王十〉〈大男〉〈外國人〉〈韋公子〉〈石清虛〉〈曾友於〉〈嘉平公子〉
〈二班〉〈車夫〉〈乩仙〉〈苗生〉〈蠍客〉〈杜小雷〉〈毛大福〉〈雹神 〉〈李八缸〉〈老龍船戶〉〈青城婦〉〈鳥〉〈古瓶〉〈元少先生〉〈薛慰娘〉〈田子成〉〈王桂庵〉〈寄生〉〈周生〉〈褚遂良〉〈劉全〉〈土化兔〉〈鳥使〉〈姬生〉〈果報〉〈公孫夏〉〈韓方〉〈紉針〉〈桓侯〉〈粉蝶 〉〈李檀斯〉〈錦瑟〉〈太原獄〉〈新鄭訟〉〈李象先〉〈房文淑〉〈秦檜〉〈浙東生〉〈博興女〉〈一員官〉〈丐仙〉〈人妖 〉〈蟄蛇 〉〈晉人〉〈龍〉〈愛才〉
藝術特色
情節上,《聊齋誌異》的故事情節曲折;人物方面,善於塑造人物,通過寫景烘托人物;語言方面,善於提煉語言;風格方面,寓浪漫主義色彩。
對於人物及人與人的關係刻畫的十分清楚,將人的複雜性道出,引導讀者反思道德觀念。
筆法及內容上,兼具魏晉志怪及唐代傳奇之特色 。
總體來說,閱讀《聊齋誌異》能加深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理解,能感受古代的社會風貌,能思考人性與道德議題,對妖、神、仙、精等再更加一層的理解。
評價
蒲松龄 同鄉好友王士禎 則為《聊齋誌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士禎對《聊齋誌異》甚為喜愛,給予極高評價,所谓“数奇其才,谓非寻常流辈所及也。”[ 3] ,並為其作評點,甚至欲以五百兩黃金購《聊齋誌異》之手稿而不可得。乾隆年間,余集 在整理《聊斋誌异》刊刻写序,指出这部作品在“恍惚幻妄,光怪陆离”之中“托志幽遐”,有“微旨所存”。
紀曉嵐 :“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但紀曉嵐也批判聊齋“一書兼二體”。[ 4]
冯镇峦 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评点《聊斋》,並稱“当代小说家言,定以此书第一”[ 5] 。“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第一議論醇正,準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如老僧談禪,如鄉曲長者讀誦勸世文 ,觀之實有益於身心,警戒頑愚。至說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世教之書。”陳廷機 《聊齋誌異》序:“亦以空前絕後之作,使唐人見之,自當把臂入林,後來作者,宜其擱筆耳。”
魯迅 評論《聊齋誌異》:“《聊斋誌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调该弦,别叙崎人异行,出于幻灭,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聊齋誌異》獨於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6]
郭沫若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早期的《聊斋志异》评论将其视为志怪体裁中 "上乘而典型的范例"。后来的评论家和作家不同意这种观点,而是将重点放在故事的寓言性质上。[ 7]
赵启高的秘书虞集 在为赵启高版本的《聊斋志异》所作的序言中写道:"......说《聊斋志异》与稀有现象集或奇闻异事集差别不大,是一种非常肤浅的看法,与作者的意图大相径庭"[ 7]
蒲松龄的孙子蒲立德认为《聊斋志异》是 "一次严肃的自我表达"。[ 7]
清代评论家但明伦 在 1842 年为《聊斋志异》所作的注释序言中写道:"从《聊斋志异》中,我也领悟到了文学的方法"[ 8]
在同一时期,《聊斋志异》也引起了西方作家的批评关注,如塞缪尔·威尔斯·威廉斯在其著作中提到《聊斋志异》是 "一部语言纯正、风格典雅的完美作品",其 "优美的文风 "也得到了威廉·弗雷德里克·梅耶斯和卡尔·居茨拉夫等人的赞誉。[ 8]
庆应义塾大学 的藤田幸宪 1954 年写道:"在中国古代小说的众多文学作品中《聊斋志异》是最杰出的。[ 9]
今井博正形容《聊斋》是 "鬼怪文学的巅峰之作"。[ 10]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也将《中国画室怪谈》列为他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11]
版本
1、稿本系統 (即作者親手寫的本子):作者去世后五十余年中,子孙因家贫也无力将手稿刊行流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聊斋誌异》手稿同蒲氏其他一些手稿(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著五种、戏曲三出、俚曲十四种)一直深扃严藏于淄川 城内玉英街蒲氏家祠。咸丰年间,蒲氏七世孙蒲价人 在山东淄川老家于家族间因子女过嗣,引起了纠纷, 携家远走东北,辽宁省图书馆 珍藏至今。2012年,辽宁省图书馆商上海古籍出版社 ,将馆藏蒲松龄《聊斋志异》半部手稿用高仿技术影印出版。
同治八年(1869年),辽宁庄河 刘滋桂 随其父至沈阳读书,与蒲价人相识,得知家藏先祖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曾借回一阅,其父就青柯亭本《聊斋志异》与手稿本互校,将刻本所遗漏的故事五十六则一一抄录下来。民国三年(1914年),刘滋桂将四十五年前由蒲价人家藏蒲氏手稿中辑录的五十六篇故事,编辑成《聊斋志异逸编》二卷。并在序言中称:“同治已巳,先君需次教职,携桂至沈阳读书,有淄川蒲留仙七世孙蒲价人硕庵氏,精日者术,出其家藏《聊斋志异》原稿二十余册,卷皮磨损。先君批阅,有未经锓梓者五十六条,按条录竣,重为装潢璧还。维时桂甫成童,迄今阅五十载矣”。
2、抄本系統 (即作者以外的人所傳抄的本子):《聊斋誌异》完成于清康熙 十九年(1680年);在蒲松龄生前及去世五十年内多以抄本流传
康熙年间抄本: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研究者多认为这是最接近于原作手稿本的抄本,是现存早期抄本中唯一直接依据原稿抄录的,其抄写格式、分册情况与原稿完全相同。根据抄本与现存原稿看,一字不差者达三十七篇,其他篇个别地方有错,也完全是抄录者的笔误,不是有意为之。
雍正末年抄本
雍正乾隆年间黄炎熙选抄本:文字上也较接近原稿本,异文较少。
乾隆十六年历城 张希杰铸雪斋抄本(1752年)
乾隆年间二十四卷抄本
異史稿本
3、刊本系統 (即正式發行出版的本子):
青柯亭刻本(首刊本)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蒲松齡逝世50年後)。山东莱阳 赵起杲 在浙江 严州 做知府,刻印“青柯亭本”问世,是为《聊斋誌异》最早的刻本。
《注聊斋志异图咏》十六卷(清)蒲松龄撰(清)吕湛恩注上海同文书局清光绪12年(1886年)
翻譯本
《聊斋誌异》享譽全世界,有數種翻译本。
英譯本
法譯本
Pu, Songling. 聊斋志异 [Contes Fantastiques Du Pavillon Des Loisirs Moundarren ]. 1998. ISBN 7-119-01551-6 (法语) .
Pu, Songling. 聊斋志异 [Chroniques De L'etrange ]. Picquier Poche. Éditions Philippe Picquier. 1999. ISBN 2-87730-465-5 (法语) .
德譯本
Pu, Songling. 聊斋志异 (精选与德译) [Wundersame Geschichten aus der Studierstube der Muße (Ausgewählt und Deutsch) ]. Zhang Penggao. Peking : 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2002 (德语) . [查证请求 ]
西譯本
俄譯本
Пу, Сун-Лин . 聊斋志异 (中译俄及学术评论) [Ляо Чжай чжи и (Перевод с китайского и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академика)]. 瓦西里·阿列克謝耶夫 主譯 (俄语) .
吉尔斯的译本
约翰·明福德和唐曼将赫伯特·吉尔斯的译本描述为 "审慎的",因为他选择不翻译 "任何与性、生殖、血有关的内容,有时甚至是人体的任何方面",并经常 "不遗余力地掩盖自己的痕迹,表现出相当的狡猾和奸诈"。"
在吉尔斯的译本中,狐狸精希望与人聊天、喝茶,而不是试图引诱和进行性交,浪漫的伴侣最多只是交换吻。 他们写道,"吉尔斯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因为他必须遵循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规范,并呼吁读者 "不要过分解读吉尔斯对《聊斋志异》的篡改"。他们补充说,"广泛发行的商务印书馆(香港)版本的《聊斋志异》也做了许多与吉尔斯相同的审慎删减"。"闵福德和唐文写道,尽管吉尔斯的译本 "充其量只是被悄悄地容忍,更多时候是被嘲笑,被斥责为东方主义的低俗化......"蒋丽娟将闵福德和唐文的文章描述为 "赛典赤后的重新评价",将吉尔斯的译本与中国传统和现代的故事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 12]
影响
《聊斋志异》是自明代三大话本以来最受赞誉的中国灵异故事集、 这三部作品分别是瞿佑的《剪灯新话》 、李昌祺的《剪灯余话》和邵景瞻的《覓燈因话》; 这三部作品在东亚产生了深远影响。
《聊斋誌异》在清代风行一時,類似《聊斋誌异》的小说大量出現:
时至近代,《聊斋誌异》魅力未减,書中多部作品如《聶小倩 》、《勞山道士》、《阿寶》、《促織》、《陸判》、《田七郎》、《羅剎海市》、《畫皮 》、《酆都御史》、《龍無目》、《狐諧》、《雨錢》、《畫壁 》等經改編成小說、戲曲、電視劇、電影,膾炙人口,為今人所熟悉。
《聊斋誌异》曾被中国政治人物如毛泽东 、邓小平 提及。毛泽东在1958年“炮击金门 ”时提到《狂生夜坐》的故事;邓小平的“貓論 ” (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则来自《秀才驅怪》——“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13]
改編作品
注釋
^ 1.0 1.1 1.2 Barr, Allan. The Textual Transmission of Liaozhai zhiyi .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984, 44 (2). ISSN 0073-0548 . doi:10.2307/2719041 .
^ Hoh, Anchi. The 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 | 4 Corners of the World .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18-10-29 [2024-12-03 ] .
^ 《淄川县志·蒲松龄小传》
^ 纪昀的门人盛时彦 在《姑妄听之》的《跋》中记有纪昀批評《聊斋誌异》:“先生(纪昀)尝曰,‘《聊斋誌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
^ 《读聊斋杂说》
^ 鲁迅. 第22篇“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全集 第9卷 (中文(中国大陆)) .
^ 7.0 7.1 7.2 Zeitlin, Judith T. Historian of the strange : Pu Songling and the Chinese classical tale. Historian of the Strange Pu Songling and the Chinese Classical Tale. . Internet Archive.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978-0-8047-2085-4 .
^ 8.0 8.1 ‘Liaozhai’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CSST . www.csstoday.com. [2024-12-03 ] .
^ 藤田, 祐賢. 聊齋志異研究序説 : 特に蒲松齡の執筆態度に就いて . 藝文研究. 1954, 3 (日语) .
^ 今井, 弘昌. 『聊斎志異』の冥界 . 岐阜女子大学紀要 = Bulletin of Gifu Women's University. 2010, (39). ISSN 0286-8644 .
^ December 9th, in Literature |; Comment, 2015 Leave a. Jorge Luis Borges Picks 33 of His Favorite Books to Start His Famous Library of Babel | Open Culture . [2024-12-03 ] (美国英语) .
^ Chiang, Sing-Chen Lydia. Collecting The Self: Body And Identity In Strange Tale Collections Of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collection of noumenon and Identity in Strange Tales of the Last China by Jiang Qingzhen . BRILL. 2005. ISBN 978-90-04-14203-9 (英语) .
^ 刘继兴. 毛泽东邓小平都爱看的一部小说 . 新浪网历史频道. 2013年9月23日 [2018年7月27日]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年5月1日) (中文(中国大陆)) .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 在维基数据 编辑 ]
在维基文库 阅读本作品原文 ( 在维基共享资源 阅览影像 )
外部链接
表现形式 各大洲 鬼文化
历史 超心理学 流行文化 法庭案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