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豫州颍川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三國時代曹魏著名的軍事家。荀彧的堂侄,荀攸祖父荀昙,官至廣陵太守。荀攸被曹操徵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以功封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转为中军师。魏國初建,又被封为尚书令;244年,追諡曰敬。 生平內藏英知荀攸出身於士族家庭,父亲荀彝,任州从事之职。從小失去父母。荀攸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一個過去在荀昙手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為荀昙守墓。荀攸對叔父荀衢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麼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184年,何進秉政,徵海內名士荀攸等二十餘人。荀攸到,拜黃門侍郎。 刺殺董卓189年,董卓之亂,關東群雄起義,董卓遷都長安。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商議說:“董卓無道,天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勇夫而已。我們應該刺殺他以謝百姓,然後借皇帝的詔令來號令天下,這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王之舉。”事未成就被人發覺,收何顒、荀攸入獄,顒憂懼自殺,荀攸言語飲食自若,董卓見之免其死罪,出獄後荀攸棄官離開洛陽。荀攸認為巴蜀險固,人民殷盛,求為蜀郡太守,但由於路太難走交通不便而放棄,改遷荊州居住。 志同契若196年,曹操迎天子至許昌,曹操素聞荀攸之名,做書招荀攸,於是升荀攸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曹操初見荀攸,與語大悅,對荀彧、鍾繇說:“公達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夠和他一同商議大事,怎麼還會憂慮得不到天下呢?” 經達權變198年,荀攸隨曹操征討張繡。荀攸看出當時的形勢對曹操很不利,就對曹操說:“張繡與劉表聯合,互為犄角之勢,但是張繡人馬靠劉表供給,時間一久,劉表力不能支,必然與張繡分裂。我不如緩兵以待其變;若急切進攻,劉表必拼死相救,我軍不易取胜。那時就會形成進退維谷之勢。”曹操沒聽勸告,出兵對張繡作戰,劉表果然發兵相救,曹軍失利,曹操幾乎死在那裡。198年,曹操自宛征呂布,至下邳,呂布敗退固守,攻之不勝,連戰,士卒疲勞,曹操欲回。荀攸與郭嘉說曰:“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敗,其銳氣已無。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戰意。就算陳宮有計謀也太遲了,現在呂布士氣尚未恢復,陳宮的計謀尚未定奪,乘此機會奮進急攻,就可以擊破呂布了。”乃引沂、泗之水灌城,城潰,生擒呂布。 妙計百出200年二月,袁紹首先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四月,曹操親自率軍北上救白馬之圍。當部隊正向前開進時,荀攸認為不能與實力懸殊的強大敵人正面對抗,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聲東擊西、解救白馬的作戰方略。他認為袁紹兵多,應設法分散其兵力,於是勸曹操引兵先到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應戰,然後再派輕騎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一定可以打敗顏良。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計而行,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機率輕騎襲擊白馬,顏良不及防備,被關羽斬殺。曹操解白馬之圍後,率六百騎兵押送糧草輜重沿河西退。軍行不久,與袁紹五六千追兵相遇。諸將見敵眾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勸曹操退守大營,荀攸知道敵人的弱點,就說:“這正是殲敵的好時機,為何要退呢?”曹操與荀攸對視而笑,心意相通,於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馬,拋棄輜重,引誘袁軍;待袁軍逼近,爭搶輜重的時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馬,迅猛發起攻擊,劉備敗逃,文醜被殺,大破袁軍。後在袁紹烏巢糧草被燒、軍心大亂之後,荀攸向曹操獻計說:“現在乘勝追擊,可以傳假情報說我軍將調撥人馬,一路做出攻取鄴郡的樣子;另一路做出攻打黎陽的樣子,斷袁兵歸路。袁紹如果聽說了這個傳聞,以他的多疑性格,必定會信以為真,就會分出兵力阻擊我軍。我方可乘他調兵拔寨之時,急攻袁寨,袁紹的軍隊本來就沒有什麼鬥志,定能一攻而破。”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有道理,立即採用荀攸的計謀,出動三路人馬,四處揚言,散佈迷惑袁紹的消息。袁軍聽到消息急忙報告袁紹:“曹操分兵兩路:一路取鄴郡,一路去黎陽了。”袁紹信以為真,急忙派兵十萬人,分別去援救鄴郡和黎陽,連夜急行軍走了。曹操立即集中大隊兵馬,乘虛而入,沖向袁紹營寨。袁軍本來已無鬥志,官兵四處逃散,抵抗不了。袁紹連盔甲都來不及披上,帶著幼子袁尚逃奔而走,曹軍在後緊迫不舍。袁紹為了渡河逃命,把金銀財寶、圖書車輛全都丟棄,只有隨身騎兵八百多人一同逃往黎陽,曹軍獲得全勝。 算無遺策202年,跟從曹操討袁譚、袁尚于黎陽。203年,曹操剛剛征討劉表,袁譚、袁尚爭冀州。袁譚遣辛毗請降求救,曹操許之,問部將。部將多認為劉表強,應先攻之,袁譚、袁尚不足為慮。荀攸說:“天下大亂,劉表坐領江、漢之間,可以看出他沒有吞併四方的志向。袁氏佔據四州之地,帶甲十萬,袁紹以寬厚得眾心,想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業,如今他們兄弟交惡,勢不兩立。如果這兩人聯合起來,就難以擊敗他們了。現在趁他們內亂時攻打他們,河北就可以平定了,這個好機會不能失去。”曹操說:“好。”就答應袁譚請和,回去擊破袁尚。而後袁譚兵叛,荀攸跟從曹操斬譚于南皮。冀州平,曹操表奏天子曰:“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於是封荀攸陵樹亭侯(屬陳留郡尉氏縣)[1][2]。 207年,曹操下令論功行賞,說:“為人忠誠正直而善於密謀,為我安撫內外的人是文若,公達則次於他。”增邑四百,並前七百戶,轉為中軍師。曹操被封魏公建立魏公国时,荀攸為尚書令。 遺憾離去214年,荀攸跟從曹操征孫權,在路上去世。曹操每次說起就想哭。荀攸曾病,世子曹丕問病,獨拜床下,其見尊異如此。荀攸與鍾繇交厚,鍾繇說:“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謂無以易;以諮公達,輒複過人意。”荀攸前後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所謂“世不得尽闻也”。 正始五年冬十一月癸卯(245年1月6日),曹芳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 軼闻荀攸於建安十九年病逝,年五十八岁。荀攸與朱建平、鍾繇結交好友。荀攸早死,兒子尚幼。鍾繇幫助打理荀家,欲讓荀攸的妾改嫁。在寫給別人的信上說:「我和公達都曾讓建平相過面。建平說:『雖然荀君比較年輕,但是後事卻要托付給鍾君。』我當時說了句玩笑話:『那時我可要把你的阿騖嫁掉。』想不到他真的早逝了,戲言就要成真了!現在我要讓阿騖改嫁,使她能有個好歸宿。回想建平的妙語,不在唐舉、許負以下。」 家庭父
子
特徵
評價
民間藝術演義傳記在中國著名歷史演義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荀攸初仕大將軍何進,後棄官還鄉。曹操在兗州時,荀攸和從叔荀彧共投曹操,為曹操重用。後曹操迎天子都許,拜為軍師,隨討呂布,定河北,及官渡、赤壁之戰,屢出奇謀。及魏建,以攸為尚書令。曹操進魏王,荀攸不贊同曹操叛漢,曹操憤怒,荀攸憂憤成疾,隨後死去。 电视剧及电影
動漫遊戲著作《魏官儀》一卷,已佚。 延伸阅读[在维基数据编辑] 注释參考資料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
Information related to 荀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