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Tick-TockTick-Tock是Intel公司發展微處理器晶片設計製造業務的一種發展戰略模式,在2007年正式提出。Intel指出,每一次處理器微架構的更新和每一次晶片製程的更新,它們的時機應該錯開,使他們的微處理器晶片設計製造業務更有效率地發展。“Tick-Tock”的名稱源於時鐘秒針行走時所發出的聲響。Intel指,每一次“Tick”代表著一代微架構的處理器晶片製程的更新,意在處理器效能幾近相同的情況下,縮小晶片面積、減小能耗和發熱量;而每一次“Tock”代表著在上一次“Tick”的晶片製程的基礎上,更新微處理器架構,提升效能。一般一次“Tick-Tock”的週期為兩年,“Tick”佔一年,“Tock”佔一年。[1] 此策略常被許多電腦玩家戲稱“擠牙膏策略”,因為每一代新處理器效能和前一代處理器效能的差距很短,就好像Haswell的4790K和Skylake的6700K那樣。2016年3月22日,Intel在财务报告中宣布放弃Tick-Tock,改用增加优化环节的制程-架构-优化模型。[2] 環節2016年以前,英特尔仍使用Tick-Tock。 Tick:更新处理器芯片制程。 Tock:更新处理器架构,提升能效比和IPC。 2016年后,Intel已放弃Tick-Tock,改用增加优化环节的制程-架构-优化模型。 目前的環節為:Process, Architecture, Optimization,即製程、架構、優化 產品發布路線圖
參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Information related to Intel Tick-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