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多站
博多站(日语:博多駅〔博多驛〕/はかたえき Hakata eki */?)位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博多區博多站中央街,是九州旅客鐵道(JR九州)、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及福岡市交通局(福岡市地下鐵)的鐵路車站。 概要博多車站是九州以及福岡市的代表性車站,同時是九州最大的車站。從這裡出發的特急列車連結九州各主要都市,福岡都市圈的快速・準快速・普通列車也以本站作為重要樞紐。特急列車的到發數是全日本最多。本站是山陽新幹線的終點、九州新幹線的起點,以及東海道・山陽新幹線的最西端,往廣島・大阪・名古屋・東京方向的新幹線列車均到發本站。東海道山陽新幹線的回送列車到達此站後經回送線回到博多總合車輛所進行保養,此回送線同時作為博多南線為旅客服務。 福岡市地下鐵空港線的博多站位於JR月台的正下方。空港線內本站的使用人數僅次於天神車站,居第二位,是同線的重要車站之一。 各在來線與九州新幹線由JR九州管轄,山陽新幹線由JR西日本管轄,地下鐵由福岡市交通局管轄。 車站構造車站西側(在來線側)出口為博多口、車站東側(新幹線口)出口為筑紫口。 JR九州
月台位於2樓,設有4面8線。[1]
月台配置
JR西日本
月台位於3樓,設有3面6線。[1]新幹線月台直上為辦公大樓「新幹線博多大樓」、正下為商業設施博多Deitos。 月台配置
福岡市地下鐵
地下鐵機場線車站為島式月台1面2線的地下車站,位於地下3樓。靠近東比惠站一側有入庫軌道,限定期列車的末班車使用。而地下鐵七隈線車站位置則設置在博多口一側站前廣場下方,步行至地下鐵機場線車站150公尺。 月台配置
利用狀況1日平均乘車人數合計約17万人。九州車站中最多。
車站周邊車站位於福岡市市中心,周圍是繁華的商業街,行人絡繹不絕。 博多車站大樓(JR博多城市)
博多口
筑紫口酒店
其他
(*)該行原有博多站筑紫口支店,2006年11月於其他分行合併。其後同店駐地被改造為自助銀行,但隨後於2008年關閉。 巴士車站西北側有博多站交通中心與之鄰接。從博多站交通中心有西鐵巴士的福岡市内・近郊路線以及昭和巴士・JR九州巴士等公司的高速巴士發着。 歷史博多站共經過3次搬遷。九州最初的鐵道九州鐵道(初代)博多 - 千歳川暫用停車場(位於久留米站北側、筑後川北岸)間開通時,第1代博多站於1889年(明治22年)12月11日在現在的出來町公園附近開業。1890年(明治23年)9月28日,赤間-博多開業的同時,博多站移設至現在地下鐵祇園站附近。站舎月台為島式月台2面,外側線路為儘連結本線一側的留置線。 隨著經濟發展,鐵道輸送量急速增加。作為九州地區最大的鐵道車站,博多站啟動了搬遷改建計劃。當時有向御笠川(石堂川)對岸的堅粕村的轉移計劃,但由於地價持續上昇,最終選擇在現在地改建。1906年(明治39年)1月13日暫用站房完工,至8月新站舎完工。1907年(明治40年)7月1日九州鐵道國有化後,車站建設工程由國鐵繼續進行。 1909年(明治42年)3月3日新站舎完成。新站舎為磚造2層,總面積3,160 平方米,當時花費11万8000日圓,是一棟連廁所也使用大理石裝飾的豪華建築物。月台為2面,旅客列車使用3線發到。島式月台外側有貨物用側線,最南側為貨物用月台。 關於第2代站舎完成之後的初代站舎,有改築為鄰接的吉塚站之説,亦有改築為直方站之説。 其後,由於貨物處理量增加,早於1914年(大正3年),站内便實行擴張工程,增設貨物處理設備。此間,1911年(明治44年)5月17日,吉塚站側的篠栗線單線部分複線化,1919年(大正8年)10月15日南側亦完成與二日市站間的複線化。 1925年(大正14年)11月20日,北九州鐵道新柳町站(之後的筑前高宮站) - 南博多站間開通。其後於新柳町 - 南博多間設置了南博多分岐點(之後升級為住吉信號所),1926年(大正15年)10月15日北九州鐵道也修進了博多站,隨後南博多站由客運站改為貨運站。由於博多站貨物需要持續增加,雖然一部份轉往南博多站(通稱住吉貨物處理場)處理,但仍無法滿足處理需要,導致吉塚站,筑前高宮站,博多港站等站亦轉為客貨兩用站。1937年(昭和12年)10月1日,北九州鐵道亦完成國有化,改設為國鐵筑肥線。 第2代博多站於1939年(昭和14年)再次計劃移設重建。1942年(昭和17年)1月遞交都市計劃申請,1943年(昭和18年)4月予以承認,但在戰争激化的11月中止。1945年(昭和20年)6月20日,博多站在福岡大空襲時嚴重受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博多站的繁忙程度到達上限,因此1947年(昭和22年),所有的貨物列車被要求不停靠博多站,博多站發着的貨車改為在吉塚站重編的形式運行,大大減輕了博多站的壓力。另外,原來的貨物月台改為第3旅客月台、旅客月台由2面變為3面。 隨著福岡市的急速發展,博多站的旅客運送量持續擴大,舊站舎難以滿足旅客需要。特別是盥洗室數量不足於站台面積狹小的問題尤為嚴重,在高峰期間站台幾乎已無法容納眾多從周邊車站轉來博多站換乘的旅客。另外,由於進出車站的列車眾多,導致車站附近的平交道需要經常閉合,高峰期甚至1小時內有50分鐘都處於閉合狀態。鑑於此,博多車站需要移建以及高架化。 戰爭時期的移轉擴張計劃於此再度啟動,1958年(昭和33年)12月決定建設為高架式的純旅客車站,並於1960年(昭和35年)7月竣工。新站完成時,在站內設立了替九州鐵道和東京鐵道做出貢獻的德國鐵路工程師——赫爾曼·魯姆舍特爾的紀念浮雕。1961年(昭和36年)6月1日,博多站貨場廢止,並轉移到吉塚站。同時期亦建成了處理整個福岡地區貨物處理的香椎操車場。同日,門司港至久留米的交流電化改造完成,博多站亦包含在此區間。
站名由來博多站為福岡市的代表站,不是稱為「福岡站」,而是「博多站」,有其地理與歷史的理由。 到江戶時代為止,「福岡」是武家町、「博多」是町人町,都是很繁榮的都市。1889年(明治22年)4月「市制及町村制」公布時,福岡縣令博多與福岡合併成為「福岡市」,但九州鐵道車站定名為「博多」時市名還沒有決定。其後雖然「博多市」市名改名的提議被否決,但現在博多仍作為站名與區名保留。 另外,現在在福岡市內並沒有一座叫做“福岡站”的車站,僅有JR的南福岡站,西日本鐵道的西鐵福岡(天神)車站以及地下鐵的福岡空港站三座車站的站名中含有“福岡”二字。日本全國唯一的一座福岡站位於富山縣高岡市,偶爾有將此站誤以為福岡市的車站而走錯的事情發生[4]。 位於岩手縣二戶市的二戶車站,於1891年設站時,以當地地名二戶郡福岡村名為「福岡站」,1921年更名為「北福岡站」,福岡村於1972年4月1日與金田一村合併為二戶市而脫離二戶郡,但直到1987年2月1日車站才改為現名。 相鄰車站
曾經存在的路線
参考資料
參考書目
相關條目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