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語言列表列出臺灣及現受中華民國治權管轄之各離島(指澎湖群島、蘭嶼、綠島及小琉球等)及外島地區(含金門群島、烏坵列嶼及馬祖列島等)曾經出現或現在使用的有聲語言、無聲語言,或語言替代之符號工具、如手語和凸字等。《國家語言發展法》於2019年頒布施行後,臺灣固有族群之語言及臺灣手語皆為中華民國國家語言。
附有†記號者為已消亡語言。另外,台灣對於母語運動相關活動為台灣語言保護。
國家語言
國家語言統計
根據2019年頒布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臺灣固有族群之語言及臺灣手語皆為中華民國國家語言,政府並以尊重各族群語言使用者慣常使用之命名權為由,未以法律明列各固有族群之語言名稱[2]。惟事實上,文化部及教育部將各國家語言正式名稱暫定為臺灣華語、臺灣台語、臺灣客語、馬祖語、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手語[3],且臺灣原住民族語僅規範受中央政府承認之16原住民族的語言,此種分類方式並未規範屬於漢語族的金門閩南語、烏坵莆仙語、屬於混合語言的香蕉白話、寒溪語,和屬於台灣南島語的巴宰語、西拉雅語等未消亡語言為國家語言,且尚未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具體實施。下表列出台灣常見之國家語言。
語言 |
總使用人口[註 1] (百分比)[4] |
主要或次要使用人口 (百分比) |
目前主要使用語言 (百分比) |
目前次要使用語言 (百分比) |
母語使用者 (百分比) |
方言 數目 |
語言地位 |
法定大眾交通工具 播報用語言[5] |
管理機構 |
語言狀態(1-10)[6]
|
|
臺灣華語 |
21,111,000 (96.9%) |
21,092,297 (96.8%) |
14,465,657 (66.4%) |
6,626,640 (30.4%) |
8,797,000 (40.4%) |
1 |
國家語言 (事實上為官方語言) |
中華民國全國 |
中華民國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第四科 |
1 (全國性的)
|
|
臺灣台語 |
18,845,000 (86.5%) |
18,729,944 (86.0%) |
6,897,828 (31.7%) |
11,832,116 (54.3%) |
11,602,000 (53.3%) |
1~6 |
國家語言 |
中華民國全國 |
中華民國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閱讀及語文教育科 中華民國文化部 (金門閩南語: 金門縣教育處) |
3 (廣泛使用的)
|
|
臺灣客語 |
1,394,000 (6.4%) |
1,193,371 (5.5%) |
329,487 (1.5%) |
863,884 (4.0%) |
995,000 (4.6%) |
6 |
國家語言 |
中華民國全國 |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
5 (發展中的)
|
|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 |
261,000 (1.2%) |
249,250 (1.1%) |
50,017 (0.2%) |
199,233 (0.9%) |
167,000 (0.8%) |
不適用 |
國家語言 |
視當地地方特性而定 (包含但不限於原住民族地區) |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 |
5-10 (發展中的-已滅絕的)
|
|
馬祖閩東語 |
60,000 (0.3%)[註 2] |
- |
- |
- |
- |
1 |
國家語言 |
中華民國連江縣 |
中華民國文化部 連江縣教育處 |
-
|
|
臺灣手語 |
24,000 (0.1%)[註 3] |
- |
- |
- |
- |
1 |
國家語言 |
不適用 |
中華民國文化部 |
6b (受到威脅的)
|
|
烏坵莆仙語 |
40 (0.0002%)[註 4] |
- |
- |
- |
- |
1 |
法律上為國家語言 (事實上無) |
中華民國金門縣烏坵鄉 (承認少數語言) |
中華民國文化部 |
-
|
臺灣原住民族語統計
所有臺灣原住民族語(台灣南島語和達悟語),包含台灣未識別族群之語言在內,皆為中華民國的國家語言[7]。然而事實上,僅16個被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民族之15種語言、41個方言[註 5]被規範為國家語言並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具體實施。其餘的臺灣原住民族語中,僅西拉雅族使用之西拉雅語、馬卡道族使用之馬卡道語,和大武壠族使用之大武壠語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分別為臺南市和花蓮縣富里鄉、屏東縣和花蓮縣富里鄉、花蓮縣富里鄉之地方政府原住民語言。下表列出台灣所有曾經出現或現在仍在使用的原住民族語言。
語言 |
總使用人口 [8] |
族群人口 [8] |
使用族語百分比 [9] |
方言 數目 |
語言地位 |
語族-語群 |
語言狀態 (1-10) |
註記
|
總計 |
185,000 |
579,949[註 6] |
64.62% |
|
法律上皆為國家語言 |
|
|
|
阿美語 |
108,000 |
216,648 |
54.77% |
5 |
國家語言 |
東台灣南島語族-中部語群 |
6b (受到威脅的) |
|
布農語 |
38,000 |
60,527 |
57.64% |
5 |
國家語言 |
南台灣南島語族-布農語群 |
5 (發展中的) |
|
排灣語 |
15,000 |
104,469 |
78.14% |
4 |
國家語言 |
南台灣南島語族-排灣語群 |
6b (受到威脅的) |
|
泰雅語 |
10,000 |
93,576 |
79.12% |
6 |
國家語言 |
北台灣南島語族-泰雅語群 |
7 (正被替換的) |
含寒溪語
|
鄒語 |
4,000 |
6,698 |
63.34% |
1 |
國家語言 |
中台灣南島語族-北鄒語群 |
6b (受到威脅的) |
|
達悟語 |
3,800 |
4,804 |
70.93% |
1 |
國家語言 |
菲律賓語族-巴丹語群 |
6b (受到威脅的) |
為蘭嶼鄉之官方語言; 為唯一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臺灣原住民語
|
魯凱語 |
2,000 |
13,613 |
73.32% |
6 |
國家語言 |
南台灣南島語族-魯凱語群 |
6b (受到威脅的) |
|
賽夏語 |
2,000 |
6,828 |
28.60% |
1 |
國家語言 |
北台灣南島語族-西北語群 |
7 (正被替換的) |
|
卑南語 |
1,000 |
14,851 |
29.39% |
4 |
國家語言 |
南台灣南島語族-卑南語群 |
8a (即將滅亡的) |
|
賽德克語 |
650 |
賽德克族:10,771 太魯閣族:33,162 |
賽德克族:57.27% 太魯閣族:81.69% |
3 |
國家語言 |
北台灣南島語族-泰雅語群 |
8a (即將滅亡的) |
含賽德克語底下之方言太魯閣語
|
撒奇萊雅語 |
590 |
1,031 |
63.04% |
1 |
國家語言 |
東台灣南島語族-中部語群 |
7 (正被替換的) |
|
噶瑪蘭語 |
70 |
1,545 |
45.11% |
1 |
國家語言 |
東台灣南島語族-北部語群 |
8b (瀕臨滅絕的) |
為唯一為國家語言之平埔族語
|
拉阿魯哇語 |
25 |
440 |
6.82% |
1 |
國家語言 |
中台灣南島語族-南鄒語群 |
8b (瀕臨滅絕的) |
|
邵語 |
4 |
829 |
23.74% |
1 |
國家語言 |
北台灣南島語族-西部平原語群 |
9 (無母語者) |
|
卡那卡那富語 |
4 |
390 |
38.43% |
1 |
國家語言 |
中台灣南島語族-南鄒語群 |
8b (瀕臨滅絕的) |
|
巴宰-噶哈巫語 |
2 |
- |
- |
2 |
事實上無 |
北台灣南島語族-西北語群 |
8b (瀕臨滅絕的) |
又稱阿霧安語;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
|
西拉雅語 |
0 |
- |
- |
1 |
事實上僅為 臺南市定原住民族語、 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
東台灣南島語族-西拉雅語群 |
9 (無母語者) |
現復育中;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僅被臺南市和花蓮縣富里鄉承認)
|
馬卡道語 |
0 |
- |
- |
1 |
事實上僅為 屏東縣定原住民族語、 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
東台灣南島語族-西拉雅語群 |
9 (無母語者) |
現復育中;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僅被屏東縣和花蓮縣富里鄉承認)
|
大武壠語 |
0 |
- |
- |
1 |
事實上僅為 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
東台灣南島語族-西拉雅語群 |
9 (無母語者) |
現復育中;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僅被花蓮縣富里鄉承認)
|
道卡斯語 |
0 |
- |
- |
2 |
事實上無 |
北台灣南島語族-西部平原語群 |
9 (無母語者) |
現復育中;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
|
巴賽語 |
0 |
- |
- |
3 |
事實上無 |
東台灣南島語族-北部語群 |
10 (已滅絕的) |
被視為絕跡語言; 現復育中;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
|
巴布薩語 |
0 |
35 |
- |
2 |
事實上無 |
北台灣南島語族-西部平原語群 |
9 (無母語者) |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
|
雷朗語 |
0 |
- |
- |
1 |
事實上無 |
東台灣南島語族-北部語群 |
10 (已滅絕的) |
被視為絕跡語言;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
|
龜崙語 |
0 |
- |
- |
1 |
事實上無 |
北台灣南島語族-西部平原語群 |
10 (已滅絕的) |
被視為絕跡語言;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
|
巴布拉─洪雅語 |
0 |
- |
- |
2 |
事實上無 |
北台灣南島語族-西部平原語群 |
10 (已滅絕的) |
含巴布拉語和洪雅語; 被視為絕跡語言;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
|
猴猴語 |
0 |
- |
- |
1 |
事實上無 |
東台灣南島語族-北部語群 |
10 (已滅絕的) |
被視為絕跡語言;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
|
箕模語 |
0 |
- |
- |
1 |
事實上無 |
東台灣南島語族-西拉雅語群 |
10 (已滅絕的) |
被視為絕跡語言; 未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原住民族
|
新住民語言統計
新住民語言為1990年代之後,和台灣人通婚的新住民族裔及其後代,或其他原因(移工身分)來台的族群使用。
此列表根據國籍推算(based on nationality),僅計算新住民母語人口,並列出使用人數500人以上之新住民語言。[10] [11]
語言 |
母語人口 |
語言分類 |
註記
|
官話、吳語、湘語等中國大陸語言 |
350,923 |
漢藏語系-漢語族為主 |
為中國大陸配偶、國共內戰後來臺之外省人及部分歸僑使用為主
|
印尼語、爪哇語等印度尼西亞語言 |
239,000 |
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為主 |
為印尼裔外籍配偶以及移工使用為主
|
越南語 |
194,000 |
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
為越南裔外籍配偶以及移工使用為主
|
菲律賓語等菲律賓語言 |
149,000 |
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為主 |
為菲律賓裔外籍配偶以及移工使用為主
|
香港粵語為主的香港語言 |
87,719[12] |
漢藏語系-漢語族 |
為香港籍外籍配偶以及新住民使用為主
|
泰語 |
64,800 |
侗台語系-侗台語族 |
為泰國裔外籍配偶以及移工使用為主
|
馬來語、新馬華語等馬來西亞語言 |
15,800 |
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漢藏語系-漢語族為主 |
為馬來西亞裔新住民使用為主
|
英語 |
15,300 |
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 |
美援期間駐臺美軍主要使用語言。現包括各種國際通婚以及各種階層外來專業人士使用為主,各級學校中亦有必修課程。為台灣首要的外語
|
日語 |
14,100 |
日本-琉球語系 |
日本統治時期的官方語言,現時許多日本統治中後期出生的台灣民眾仍會使用,為臺灣二戰前之國語。現今仍有許多國人學習日語以及報考日語檢定;母語者現為日本歸化人士和外僑為主
|
印地語、孟加拉語等各種南亞語言 |
5,200 |
最主要為印歐語系-雅利安語族 |
含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外籍配偶及新住民使用為主
|
高棉語 |
4,600 |
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
為柬埔寨裔外籍配偶使用為主
|
韓語 |
4,200 |
朝鮮語系 |
為韓國裔外籍配偶和外僑使用為主。現今也有許多臺灣人學習韓語以及報考韓語檢定[13]
|
法語 |
2,700 |
印歐語系-羅曼語族 |
中法戰爭時,曾短暫成為基隆、淡水、澎湖的官方語言。現為法國裔、加拿大魁北克裔、比利時裔、瑞士、海地和象牙海岸裔等等外僑使用為主
|
西班牙語 |
2,300 |
印歐語系-羅曼語族 |
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官方語言。西班牙語通常出於和中華民國現存邦交國(巴拉圭和瓜地馬拉等等)的交往需要而應用,現為西班牙裔和拉丁美洲裔外僑使用為主
|
藏語 |
2,000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
國共內戰後來臺之在台藏族使用為主
|
緬甸語 |
1,800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
為緬甸裔新住民和移工使用為主
|
德語 |
1,300 |
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 |
為德國裔、奧地利裔和瑞士裔之外僑使用為主
|
俄語 |
600 |
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 |
為前蘇聯國家之外僑使用為主
|
荷蘭語 |
600 |
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 |
荷蘭殖民時期的官方語言,現為荷蘭裔和比利時裔外僑使用為主
|
義大利語 |
500 |
印歐語系-羅曼語族 |
為義大利裔外僑使用為主
|
蒙古語 |
500 |
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 |
為蒙古裔外僑和自國共內戰後來臺之在台蒙古人使用為主
|
葡萄牙語 |
500 |
印歐語系-羅曼語族 |
台灣別稱「福爾摩沙」即來自葡萄牙語Ilha Formosa。現為葡萄牙裔和巴西裔外僑使用為主
|
閩語不同於漢語族下的其他獨立語言(如客家話、官話、粵語等)為一語言;閩語的各大分支幾乎不能互相交流,因此國際學術界認為閩語的各個分支(如閩南語、閩東語、莆仙語等)也是漢語族下的獨立語言。
馬祖閩南語
語言
|
備註
|
馬祖閩南語 |
馬祖有部分操閩南語泉州話的移民,居住在南竿鄉的復興村、北竿鄉的橋仔村和塘岐村,與來自莆田移民混居,被稱為「下南兄」。另外,近年隨著馬祖地區開放觀光,以及大量民眾移民臺灣本島,有不少在地居民會說閩南語臺灣話。
|
大陳閩南語
語言
|
備註
|
大陳閩南語 |
浙南閩語的一種,少部分大陳人的籍貫方言,在臺灣的使用情況不詳。
|
臺灣閩東語
語言
|
備註
|
臺灣閩東語 |
根據許世融的臺灣全島優勢祖籍族群分布圖,閩東語可能曾於1901年之前尚存在於今新北市三芝区、石門區等地,而今日已轉用其他台灣語言。
|
馬祖莆仙語
語言
|
備註
|
馬祖莆仙語 |
馬祖有部分操莆仙語莆田話的移民,居住在北竿鄉的橋仔村和塘岐村,現僅老一輩居民能夠使用,與來自泉州的閩南移民混居,被稱為「下南兄」。
|
臺灣莆仙語
語言
|
備註
|
臺灣莆仙語 |
根據許世融的臺灣全島優勢祖籍族群分布圖,莆仙語可能曾於1901年之前尚存在於今嘉義縣、新北市、屏東縣等地,而今日已轉用其他台灣語言。
|
在客語能力認證中,共包含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饒平腔及詔安腔,共五種腔調,而在教育部臺灣客家話常用詞辭典中,除上述五種腔調外,亦包含南四縣腔。
語言
|
備註
|
溫州話 |
為清代、日治时期及国府迁台前已移居基隆北海岸一带,如侯硐、金瓜石、九份以及菁桐等地的礦工、碼頭工人及其后代与其他温州移民所使用,当地曾称其聚居区为“浙江村”、“温州寮”。目前僅基隆跟台北有少量使用者。
|
其他漢語族之語言
吳語、湘語、粵語、潮州話、閩東語、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等漢語變體,和傣語等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語言,存在於臺灣眷村(屏東縣的信國新村、定遠新村,高雄市美濃區的精忠新村、成功新村,以及龍潭鄉干城五村、仁愛鄉博愛新村、中壢區馬祖新村、忠貞新村等)。目前眷村中的各種外省漢族語言已接近消失[20]。各種漢語變體現亦為中國大陸配偶、在臺香港人、在臺澳門人及部分歸僑如在臺緬甸華人所用。在臺馬來西亞人和在臺新加坡人也使用星馬華語。
寒溪語原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承認的泰雅語下方言「寒溪泰雅語」,但2011年政府以語言混雜為由,將寒溪語將其排除在外,故現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21]
語言
|
備註
|
寒溪語 (Hanhsi Atayal)
|
又稱宜蘭克里奧爾語,為以泰雅語的單詞為基礎,混以日語之語法與詞語,經語言石化過程混合而成的新語種,謂之台灣的克里奧爾語。現分佈於宜蘭縣大同鄉寒溪部落、南澳鄉澳花部落、東澳部落。
|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是所有經行政院核定臺灣原住民族群所使用的各種語言的統稱,各語言皆為中華民國的國家語言,日治時期稱高砂語。主要分布於臺灣與蘭嶼兩島之原住民族群居住地區[22],涵蓋多個語群,目前經行政院認定的語言共有15種,下可再分為41方言[註 7],以族語羅馬字為正寫法,總使用人口約26萬人[4],佔中華民國總人口的1.2%。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皆屬於南島語系,包含台灣南島語和達悟語(達悟語不屬於臺灣南島語言,為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台灣南島語依計算方式不同,可有16至20多個語種,以下語種分類以《民族語》為基礎,同時參考李壬癸(2006)之分類[23],將台灣南島語分為北台灣南島語族、中台灣南島語族、南台灣南島語族、以及東台灣南島語族四個分支。
泰雅語使用人口約10,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6種[註 8],分別為賽考利克泰雅語、澤敖利泰雅語、四季泰雅語、宜蘭澤敖利泰雅語、汶水泰雅語、萬大泰雅語。
賽德克語(含太魯閣語)使用人口約65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3種[註 9],分別為都達賽德克語[註 10]、德固達雅賽德克語[註 11]、德鹿谷賽德克語[註 12](太魯閣語[註 13])。
西北語群
賽夏語使用人口約2,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龜崙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巴宰-噶哈巫語使用人口約2人,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
西部平原語群
邵語使用人口約4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巴布薩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道卡斯語為一已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巴布拉-洪雅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北鄒語群
鄒語[註 14]使用人口約4,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註 15]。
南鄒語群
卡那卡那富語[註 16]使用人口約4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拉阿魯哇語[註 17]使用人口約25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南台灣南島語族
排灣語群
排灣語
排灣語使用人口約15,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4種,分別為東排灣語、北排灣語、中排灣語、南排灣語。
排灣語各方言間相通度高,但實際方言群分支至今尚未被完整考究,故在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中,排灣語認證考試則大致略分為四類:東排灣語、北排灣語、中排灣語、南排灣語。
魯凱語群
魯凱語
魯凱語使用人口約2,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6種,分別為東魯凱語、霧臺魯凱語、大武魯凱語、多納魯凱語、茂林魯凱語、萬山魯凱語。
布農語群
布農語
布農語使用人口約38,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5種,分別為卓群布農語、卡群布農語、丹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郡群布農語。
卑南語群
卑南語
卑南語使用人口約1,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4種,分別為南王卑南語、知本卑南語、西群卑南語[註 18]、建和卑南語。
在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中,卑南語認證考試則大致略分為四類:南王卑南語、知本卑南語、西群卑南語、建和卑南語。較相近的下賓朗卑南語、初鹿卑南語和利嘉卑南語皆併入西群卑南語。
北部語群
噶瑪蘭語使用人口約7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巴賽語為一已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雷朗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猴猴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中部語群
阿美語使用人口約108,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5種,分別為南勢阿美語[註 19]、秀姑巒阿美語[註 20]、海岸阿美語、馬蘭阿美語、恆春阿美語。
撒奇萊雅語使用人口約59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西南語群
西拉雅語為一已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為未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但為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的臺南市定原住民族語、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大武壠語為一已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為未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但為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的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馬卡道語為一滅亡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為未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但為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的屏東縣定原住民族語、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箕模語
箕模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箕模族是與排灣族具有淵源的神秘族群,有些學者也將箕模語歸入排灣族箕模群。
台灣唯一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原住民族語為達悟語,以下列出除達悟語之其他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語言皆為新住民語言而非原住民族語言。
達悟語使用人口約3,8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為唯一不屬於臺灣南島語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其屬於菲律賓語群下的巴丹語群。
爪哇語群
其他馬玻語族之語言
其他印尼語言包含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巽他語、馬都拉語、米南佳保語、布吉語等,使用者皆為印尼裔新住民和移工。
其他菲律賓語言包含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菲律賓語群的宿霧語、伊洛卡諾語、希利蓋農語等,使用者皆為菲律賓裔外籍配偶以及移工。
語言
|
備註
|
越南語 (Tiếng Việt)
|
越南裔外籍配偶以及移工使用為主,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語言
|
備註
|
泰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
泰國裔外籍配偶以及移工使用為主,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日語
語言
|
備註
|
日語 (日本語)
|
日本統治時期的官方語言,現時許多日本統治中後期出生的臺灣人仍會使用。現今也有許多臺灣人學習日語以及報考日語檢定。[24]現亦為日本籍外籍配偶和外僑使用之語言,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韓語
語言
|
備註
|
韓語 (한국어)
|
為韓國裔外籍配偶和外僑使用為主。現今也有許多臺灣人學習韓語以及報考韓語檢定。[13]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語言
|
備註
|
滿語 ()
|
台灣清治時期官方語言之一,碑碣常有滿漢兩文同刻,如赤崁樓前之石碑刻文,但事實上在臺灣不通行。
|
語言
|
備註
|
蒙古語 (монгол хэл)
|
為蒙古裔外僑和自國共內戰後來臺之在台蒙古人使用為主,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語言
|
備註
|
荷蘭語 (Nederlands)
|
臺灣荷治時期的官方語言之一,但事實上在臺灣不通行。現為荷蘭裔和比利時裔外僑使用為主,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語言
|
備註
|
英語 (English)
|
美援期間駐臺美軍主要使用語言。現包括各種國際通婚以及各種階層外來專業人士使用為主,各級學校中亦有強制學習課程。為台灣首要的外語。亦為來自英語圈之外僑使用,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語言
|
備註
|
德語 (Deutsch)
|
現為德國裔、奧地利裔和瑞士裔之外僑使用為主,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語言
|
備註
|
義大利語 (Italiano)
|
現為義大利裔外僑使用為主,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語言
|
備註
|
葡萄牙語 (Português)
|
台灣別稱「福爾摩沙」即來自葡萄牙語Ilha Formosa。現為巴西裔和葡萄牙裔外僑使用為主,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語言
|
備註
|
俄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
現為二戰後俄羅斯族移民以及前蘇聯國家之外僑使用為主,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語言
|
備註
|
印地語 (हिन्दी)
|
現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籍外僑使用為主,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語言
|
備註
|
孟加拉語 (বাংলা)
|
現為孟加拉和印度籍外僑使用為主,為台灣新住民主要語言之一。
|
其他雅利安語族之語言
包含馬拉地語、古吉拉特語、烏爾都語、尼泊爾語、旁遮普語、普什圖語、僧伽羅語,現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籍等南亞外僑使用為主。
包含坦米爾語、泰盧固語等,現為印度、斯里蘭卡、新加坡、馬來西亞籍新住民使用為主。
語言
|
備註
|
福爾摩沙語 (Formosan)
|
法國人喬治·撒瑪納札於1704年自行創造的虛構語言。根據其著作的偽書《福爾摩沙變形記》所述,福爾摩沙語是福爾摩沙的語言,也是他本人的母語,本無文字,後由先知撒瑪納札(Psalmanaazaar)以自稱神賜的字母寫成經文《甲爾哈巴底翁德》(Jarhabadiond),成為福爾摩沙字母的源頭。每個字母都有4、5種寫式。但事實上喬治·撒瑪納札為法國人,從未來過台灣。
|
閱聽輔助語
分類
|
語言
|
備註
|
點字 |
臺灣點字 |
其凸字係以注音符號對應設計,並輔以部分音聲及肢体语言來表達。台灣大部份公共場所附有點字說明板,亦有「點字圖書館」藏有點字書籍文件、及有聲音訊等之書籍資料。
|
分類
|
語言
|
備註
|
手語 |
台灣手語 |
屬於日本手語系,源於臺灣日治時期時被引入的日本手語,後來在臺灣自然發展成在地化手語。中華民國教育部依照漢語口語又制定了「文字手語」,故臺灣手語目前常被分作「自然手語」及「文字手語」二大系統,但文字手語本身並非自然語言。
|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